实践中,大学生在论文写作中常见的错误有以下几类;
一、大题小作(出现大题小作现象原因有三)
评价论文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创新性和社会价值。作者在写作时总想把一切问题都说清楚,这也不想丢,那也要包容,结果像蜻蜓点水,面面俱到,什么都说到了,但什么都没有深入下去。这就是写作时大题小作所造成的后果。论文写作就像挖井从一点深入下去,提倡小题大作,只有这样才能挖得深掘得透,才能在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从而推动科学研究向更深发展。论文的价值也在于此。
出现大题小作现象,原因可能有三:其一是作者从事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的经验不够,论点提炼不准确,定题欠思考;其二是材料准备不足,手头材料不足以支撑论文的观点;其三是作者写作态度不正。
前二者属于材料准备和构思不充分,常体现在毕业论文上。后者则为各式各样的应景之作。
要纠正这类现象,除了加强指导外,更主要的是要靠作者去思考、去写作、去借鉴。只有经过一定的写作训练,才能领悟到如何布局谋篇、如何避轻就重。要下大力气,全方位地收集有关材料,并扎实地研读,分析、提炼、优化。同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摒弃虚浮浮夸。
二、泛泛而论(最常见的现象)
泛泛而论是当前大学生论文写作中最常见的现象。有的论文创新点少,篇幅却长,短话长说;论点提炼深度不够,论述肤浅,流于表面;论述的角度缺少新意,老生常谈,等等。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论文的准备不充分、构思不细致,思考深度不够,对材料的挖掘不深入,论点提炼不精当,论证方法单一。
论文写作中,经常有作者的语言驾驭能力不强,语言不精练,本来三言两语就可以概括的内容,结果却长篇大论、反复唠叨;语言运用能力欠缺,写作时不能抓住要点,轻重不分;大话、空话、客套话充斥。
苏东坡曾说:“行文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这虽然说的是文学作品,但对学术论文也有借鉴。期刊编辑部对论文表达的基本要求都是简洁、准确,用最少的文字传递最多的信息,废话太多将湮没论文的观点。因此,初学论文写作,要培养惜墨如金的精神,有话则说,无话则止。此外,平时要多练笔,有针对性地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运用技巧。
一些人把人际交往中的客套话也用在了学术论文的写作中.例如,由于本人才浅识薄,文中定有许多错误,敬请方家指正;由于时间仓促,文中疏漏与瑕疵在所难免,欢迎专家提出批评意见,等等。客套话说过了头,往往反映了作者的不自信,对问题的认识连自己都半信半疑,怎么说服别人?有的论文用口号式语言,说空话、说假话,忸怩做作,虚构渲染,与学术语言的朴素、直白、严谨背道而驰。此外,争鸣与商榷的文章越来越少,而表扬与自我表扬却屡见不鲜。这表明,社会上的不良风气E经侵入学术、侵入论文写作。
因此,作为大学生,应崇尚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是什么就是什么,哪些问题已经搞清楚,哪些问题还没有搞清楚,你自己对这些问题持什么态度,都应该明白无误地表明。
三、旧话旧说(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个方面)
论文的意义在于创新。但是实际上,由于各种原因,并不是所有的论文都有创新点,很多低水平重复的论文充斥期刊的版面,这已经成为我国期刊出版的公害。我国每年发表的论文数量惊人,但真正体现创新的却少得可怜。这种低水平论文,把别人已经表明的观点、总结出的方法、探索到的思路及应用的门径在同一水平上重复劳动、老调重弹,不但不能推进学术研究向纵深发展,反而败坏了学术风气,制造一大堆无用的学术垃圾。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从社会环境看,主要是学术评价制度的不合理,以数量代替质量,导致学术浮躁。从作者自身看,则是研究功底不足,创新思维不足,出于应付,旧话旧说。在初级研究人员中,这个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四、无视他人劳动成果(出现这种情况,有三种可能)
论文写作中,作者必须标明哪个观点引自何人,哪些资料引自何处,在写作的过程中作者阅读了前人的哪些着作。这样做,从小处讲,读者可以了解论文中哪些是前人的成果,哪些是作者的创新和发现;从大处讲,体现了科学研究的继承性。
实际中,有的论文通篇未见一个注释和参考文献。出现这种情况,有三种可能: 一作者不懂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格式,二是作者懂得一些但没有引起注意,三是完全懂但别有用心。
对于第一种情况,大多出现在论文写作的新手身上。因此,作者要翻阅一些学术期刊,了解别人如何在论文写作中标明注释和参考文献,了解知识产权方面的知识。对第二种情况,一般出现在已写过一些论文但还不是十分老道的作者身上。这些作者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重视。要充分认识到,这一内容是论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反映论文水平的一个侧面。对第三种情况,则是名副其实地侵占他人劳动成果,应该受到批评。
五、材料堆砌(材料必须精选)
论文的写作离不开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材料必须精选,为论证总论点服务,不能将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都写进论文。
写作中,也不能罗列材料,如果仅仅只是铺陈事实、描述现象,而不能对材料进行分析、归纳、抽象、概括,并上升为理论,论文就不具有研究价值。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对材料的运用不当,没有认真地分析材料,没有针对论点选择最恰当、有效的论据。在论证上,缺少综合运用各种论证方法的能力。此外,对论点的论证,也不是材料越多越好,关键是材料的分析和阐释。否则,给人一种堆砌例据、有据无论、肤浅杂揉的感觉,不但没能成为说理的依据,反而成了文章的累赘。
因此,材料收集后的研读是一门基本功。只有认真研读,才能熟悉和正确运用。另外,要正确掌握论文的论证方法,剖析论据和论点的逻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