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题类型
论文选题大致可分为约束性和非约束性两种类型。
约束性选题的目的性很强,就是为了完成某项科研任务,包括横向科研和纵向科研,如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
通常属于一个多级课题系统,按系统论的方法分割,分别由不同的专家完成。这类选题起点高,无论是学术价值还是社会影响都比较大,并且有经费支持。但是,这种选题不能随心所欲,一定要按照事先公布的课题计划和项目的内在联系确定。由这类选题衍生的论文,通常用于项目验收、课题结题等。毕业论文或学位论文显然也属于这类选题。
非约束性选题即自由选题,通常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目前掌握的资料和研究基础、完成的可能性选定。这类选题通常比较“小” ,经费也少,多数情况下是约束性选题的补充,但自由度大,可充分体现自己的专业优势和研究兴趣。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选题“小”是相对于多级课题系统而言的,通常表示选题范围单一,论文可以单篇自成体系。但是,绝不代表研究的价值小。有时候,自由选题更有可能产生创新成果,因为在完全没有外力介入的条件下,研究人员可以摒弃功利思维,最大程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一切有利因素,产生创新成果。
因此,大学和研究机构都十分重视自由选题,并同样给以一定的经费支持,以确保研究的自由和自主。例如,被誉为新型大学发展里程碑的日本筑波大学(University of Tsukuba),将自由选题作为尊重教师学术自由、培养教师研究能力、实现学科交叉融合的重要手段。
通过平等地资助每位教师的自主选题,利用经费纽带集成不同学术背景的人群,进而巩固学系和学群,实现促进学科融合的办学目标。
约束性选题没有太大的技巧,一般都事先详细地规定好,由高级研究人员申请和组织完成。对于初级研究人员,尤其是大学生、研究生,论文写作的选题大多属于自由选题。本节重点讨论的也是自由选题。
2、选题方法
实践中,怎样选题,到哪里选题,可能是许多大学生苦恼的问题。
一些学生所选论题要么大而空、 空而泛,要么是没有学术意义的常识性问题,或者是老调重弹的旧话。不能确切地提出和解决一点新问题,成为许多大学生选题的通病。
作为自由选题的内容,一般从两个角度考虑:一是引领,要能够解决社会实践的紧迫需要,这反映了科学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二是总结,从现有的成果派生、外延与升华,从而使现有理论更加完善,这反映了学科发展的内在规律。
基于上述两个角度,自由选题的方法可以有两种思路一前瞻式与回顾式。
前瞻式选题的第一步, 是彻底检索你感兴趣的领域的文献,精读最新期刊中的最"热门”文章,搞清楚这个领域里已解决和未解决的问题。然后,针对未解决的问题设计自己的实验或调查方案,在实验和调查基础_上优化、提炼,形成选题。
这是一种经典的科研方式探索未知、追寻新知、一种往前看的”前瞻式”研究,这些选题常常是最近的热门文章尚未涉及的。
但是,对一个科研新手或刚进入新领域的研究人员来说,有一定的风险。因为在你完成实验之前,类似的成果很可能早已被有关人员率先发表。因为,你所认识到的未解决的问题,其他研究者可能早已发现并着手研究。一个新手要和他们竞争,必然处于不利的地位。
对新手来说,回顾式的选题则提供了一个比较适合的思路。回顾式选题的第一步,是把所有热门期刊的热门文章都暂搁一边,读几篇你所选的学科领域里最近的权威综述,从这些综述中选出几个你感兴趣的、在这个领域已被公认和接受的概念和假说。然后,去图书馆寻找这些假说所依据的原始文献。在仔细阅读这些文献后,你就可以开始设计一个新的实验或调查,用过去没有的新技术或方法,再度检测这个假说。当然,你不能完全依照旧方法去重复旧实验,因为复制别人的实验是不受重视的。
你的实验和调查可能有两种结果:
其一,你可能证实了旧的实验或调查结果是正确的。因为你使用了新的实验技术或调查方法,为一个公认的重要假说提供了新的证据,对这个领域是有相当的贡献的,形成的论文可以发表在高水平的期刊上。
其二,你的实验或调查结果与旧的实验调查结果不符甚至相反,那你就“中奖”了。你的证据可以对目前公认的假说提出质疑,流行的概念与假设需要重新考虑。你可以发表- -篇“热门”文章,一连串的新研究课题也将从此诞生。在科学史上,科学的进展就是不断对目前流行的假说进行修正的过程。
无论是“前瞻式”还是“回顾式",只代表了不同的思考方向和思考角度,并无高下之分。前瞻式选题从累积新的信息来迫使假说修正,回顾式选题则从检测已知信息的可靠性出发直接指出假说的破绽。两种方式从截然不同的策略开始,但最终都可能使你对科学作出贡献,并享受到探索与发现的乐趣。
从选题的思维方向可以看出,选题的过程简单地讲就是发现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的过程。这些问题可以归结为以下五类:
第一,前人没有研究过的问题。
科学研究就是要开辟新领域,进行科学探索。发现前人没有研究过的问题本身,就是在进行探索性的研究。这类选题本身就具有创新性,如果写得好,论文会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不过,由于是前人没有研究过的问题,可供借鉴的资料有限,因而这类选题写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现实中,随着学科的发展,学科体系已渐趋完善,要找到完全没人研究过的问题似乎不太现实,而从学科交叉、融合中找到空白点,则相对比较容易。近年来,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研究十分活跃,高水平的探索性论文不断涌现,而经典学科相对沉寂,也反映出了这个特点。
第二,前人虽有研究,但大有发展、探讨、补充余地的问题。
这类选题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发展性研究。科学文化的各个领域、各个学科不可能齐头并进、同步发展,有的发展快些,有的慢些,从而形成了科学研究的某些“相对短板”和“空白”,有必要进行填补、充实。选择这样的问题进行研究,既发展了前人的研究,也填补了该项研究的短缺,同样具有创新性。
有的问题,虽已有论述,但若能使用新的材料,从新的角度加以论证,并得出新的结论,也是一篇高质量的论文。
第三,前人虽有研究,但有争议、需深入探讨的问题。
人类认识具有局限性。因此,对于同样问题,由于占有材料、研究角度等不同,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这些不同甚至相反的结论,并不代表真理的归属,而恰恰从科学研究的角度证明了哲学中关于相对真理的命题,也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客观写照。它们反映了问题的不同方面,继续深入探讨,有助于深化对这个问题的全面认识。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作者可以受到启发,从而提出自己的观点,产生创新性成果。
第四,前人虽有研究,但需要纠正的问题。
人类认识是不断发展的,以前认为正确的观点,可能随着时代的发展,或者条件的变化,被证明是错误的。纠正不正确的观点,使人们获得正确的知识,自然具有科学价值,并推动科学的发展。
第五,实践中的问题。
实践是丰富多彩的,也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大量的新思潮、新理论涌现,大量的新技术、新设备应用,不仅带来了人们思想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也会出现新的问题和矛盾,原有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面临不适应。在社会实践或科学实验中,发现问题,并设计方案、解决问题,体现了科学研究的社会意义。
为了确保论文选题的新意,一般在选题确定前要进行“查新”,如博士论文要求开题前要出查新报告,目的就是避免选题重复和陈旧。
提出新的问题,是论文写作的真正开始,也是科学发展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作为大学生,不一定要求都能提出新的问题,但是,在选题时起码要具有这样的自觉意识。
根据选题的特点,选题的产生方法总体上可以有六种:①经验积累法,从实践中发现问题;②文献分析法,通过分析他人研究发现问题;③趋势分析法,在学习基础上分析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方向态势;④比较法,比较国内外研究特别是发达国家的研究成果,找到差别;⑤联想法,从学科的交叉领域发掘选题;⑥验证法,从主观拟想出发,通过阅读资料跟踪追溯,了 解原先拟想是否解决,最终确定选题。
所有方法中,阅读和研究现有文献是最重要的内容。大学生作为论文写作的初学者,从文献中发现问题是最主要的选题途径,如果觉得问题重要和可行,就可以确定为论文的选题。
从学术期刊中挖掘和寻找选题是最常用的途径。学术研究的基本话题在较长的时期内变动不大,很多问题争论未决,历久常新,如管理学和经济学中的土地流转问题、教育学中的考试问题等,从学术期刊网上可以查找到上万篇文献。不同的视角、不同的解读、不同的逻辑,能够源源不断地写出新意。而且,在学术期刊网上通过关键词检索某个选题,其研究进展一目了然,文献追溯也很系统。专着等其他文献显然不具备这样的优势。因此,定期到图书馆翻阅本专业学术期刊,既有助于获取相关学术信息,也有助于捕捉学术论文的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