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位论文修改应注意的方面
一般来说,在论文初稿完成之后,还要进行论文修改,而且修改的过程并不比论文写作简单.有些人在初稿完成之后,觉得松了一口气,结果在之后的修改环节发现工作越来越多.所以建议大家在正文和导论、结论全部完成后,可将论文搁置一段时日,再来修改.修改时,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观点的修改
写文章的主要目的是表达自己的思想,宣传自己的主张,如果自己的认识不深刻,甚至有错误,就不可能使别人得到教益,甚至会给人不好的影响.观点的修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要综观全局,立足全篇,审视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否正确、集中、鲜明、深刻,是否具有创新性,文题是否相符,若干从属论点与中心论点是否一致,某些提法是否全面、准确.第二,对于论文中出现的主观、片面、空泛的地方,要进行强化、增补等改写工作,将偏颇的改中肯,片面的改全面,模糊的改鲜明,粗浅的改深刻,松散的改集中,有失分寸的改恰当,陈旧的改新颖,立意太低的加以升华.第三,修改论文的标题.论文的题目是论文的"眼睛",如果题目短小、精练、鲜明,就能传神生辉,使人一看就有兴趣.所以对初稿的题目进行斟酌、推敲和改动,是非常重要的.
(二)整体浏览,理清论文脉络
结构是学术论文表现形式的重要因素,是论文内容的组织安排.结构的好坏,直接关系着论文内容的表达效果;结构的调整和校正,关系着全文的布局和安排.
修改结构,应主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层次是否清楚,思路是否通畅.一般可以先从大小标题之间的关系来看文章的思路和层次.如果论文不设小标题,则必须从内容来判断.第二,结构是否完整.论文要有一个完整的结构.一篇论文要有绪论、本论、结论三大部分,这三部分应协调一致,即要有引人入胜的开头,有材料有分析的论证,有鲜明有力的结尾,同时还要审视各个部分的主次、详略是否得当.第三,结构是否严密.一篇论文必须是论点与论据,大论点与小论点之间有严密的逻辑性.为了使结构严谨和谐,对全文各部分的过渡和照应、结构的衔接、语气的连贯等方面,也要认真地考虑和修改.
(三)反复阅读,斟酌论文内容
进行论文修改的第二步,是要认真阅读论文内容,纠正其中的错误,补充其中的不足.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能有理论上的错误,这就要求论文作者能够透彻地理解文中的各种概念和术语,不能在理论概念等方面含糊不清.文史类论文内容相对单一,而管理类论文除了文字内容,还应当将图表、公式、图像、实验数据等内容一一对应,而这也意味管理学科的作者需要更加细心地斟酌论文的内容.如果在这个过程中遇到难以解决的困难,一定要向导师寻求帮助.
(四)论文中其他细节的修改
1.增删资料
增删资料主要是指对论文引用的材料增加、删除或调整.材料是文章的"血肉",它是证明观点的论据,是论点成立的依托,因而对选用材料的基本要求有三点:一是必要,即选用能够说明观点的材料;二是真实,即所用的材料必须符合实际,准确可靠;三是合适,即材料引用要恰当,不多不少,恰到好处.修改材料一般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查核校正.主要是查核材料本身是否真实、可信、准确,发现疑点和前后矛盾的地方,一定要搞清楚、弄明白.如果引用了经典作家的话,如有条件最好核对原文,把一切失误、失实和有出入的材料予以删除或改写准确,以保证论文建立在坚实可靠的基础之上.第二步,根据论证中心论点和各分论点的要求,对材料进行增加、删除、调整.
2.加强论据
有时作者为证明某一论点,会尽量搜集更多的证据,但论据有时是无所不在的,匆忙中搜集到的论据也许略显不足,也可以借修正的机会,略加补充.另外,如有论点不够周全的地方,也可以略加修订.
3.润色文字
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要使论文写得准确、简洁、生动,就不能不在语言运用上反复推敲修改.一些学术期刊的编辑认为,润色文字主要在三个方面下工夫:一是表达清楚简练.用最少的文字说明尽可能多的问题,是一篇高质量论文必不可少的条件;二是文字表达的准确性.为了语言的准确性,就要把似是而非的话改为准确的文字;三是语言的可读性,为了语言的可读性,要把平淡的改为鲜明的,把拗口的改为流畅的,把刻板的改为生动的,把隐晦的改为明快的,把含混、笼统的改为清晰、具体的.
4.增补附注
撰写初稿时,有该加注的地方而未作注,有的附注出处一时找不到的,都可以在修正时加以增补.
二、论文修改技巧
论文的修改技巧包括热改法和冷改法.
论文写作的热改法,是指初稿完成后,趁热打铁,立即进行修改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记忆清晰,印象鲜明,改动及时,避免遗忘;其缺点是:由于作者处于写作兴奋状态,对需要删改的部分不易看出,往往难以割爱.
所谓冷改法,就是初稿完成后,放上一段时间再修改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避免热改法不够冷静、不够清醒的缺点.因为人脑的思维具有滞后性,初稿一旦写成,作者的思想和情绪还难以从论文中超脱出来,按原来固定的思路,难以发现初稿中的问题,也难以判断论文写作的得失和成败.只有把稿子搁上一段时间,作者头脑冷静了,原来的偏爱和偏见也淡薄了,重读初稿,就容易摆脱原来固定思路的束缚.特别是作者经过阅读有关资料和思索有关问题后,产生新的感受和新的认识,再看初稿就容易发现不完善、不妥当之处,通过删除多余、增补不足,使论文水平有新的提高.古人对这种方法有较多论述.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文章出自己手,无一非佳;诗、赋、论,其初成,无语不妙,追易日经时之后,取而视之,则妍媸好丑之间,非特人能辨别,我亦自解雌黄矣."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也说:"当其甫作就时,疵病亦不能自己,惟过数月始能知之.……当时能确见,当改则改之,不然且置之,俟迟数月,取出一观,研媸了然于心,改之自易."现代作家中也有不少人谈过这方面的经验,鲁迅曾说:"等到成后,搁它几天,然后再来复看,删去若干,改换几字."在实践中也有不少人是这样做的.作家起草时据说总是随便找些纸张,笔不停地写,写完之后就搁在一边,过几天思想冷静之后,再进行加工修改,把写完的东西抄在白纸上,边抄边改,又过若干时间,拿来再改,经过几次修改后,才清清楚楚地写在稿纸上.这些经验,在实践中都是行之有效的,对于论文写作的修改也是适用的.
三、论文定稿
所谓定稿,指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内容、结构以及文字表达等,做最后的定夺和拍板,使之固定下来,不再改动的一个过程.在定稿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学生完成终稿.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学校规定的截止时间,通过多次修改,完成论文正稿工作.包括:按照学校规定的毕业论文格式进行排版和文字编辑,如制作论文封面,中英文题目、摘要和关键词的确定,制作论文目录,根据格式规范要求编排正文内容、标题、图表、公式、注释、参考文献、页眉页脚、页码、附录等各项内容;对论文进行校对,对论文的文字、用语、用词、标点符号、数字、公式、问题格式进行多次校对,以保证论文符合规范要求.第二,指导教师做最后的审阅.由指导教师对学生提交的终稿作最终审阅,并对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再一次提出修改意见.第三,学生根据指导教师的意见对论文进行认真的最后一次修改.第四,学生对论文进行查重,以确保论文的重复率控制在学校规定的范围之内.第五,学生对论文进行最后的编校,以确保符合论文的规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