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研究有两种范式:一种是相对开放的、没有预设理论框架束缚的研究,类似着名霍桑试验中的"继电器小组的群体研究"和管理大师明茨伯格的"管理者的角色研究";另一种是遵循严格规范和设计开展的案例研究.由于组织管理中许多现象出于非理性的原因,案例研究方法的理性显得至关重要,因此,国内外学术界偏爱规范研究与设计的案例研究.案例研究的规范化步骤包括明确研究问题、基础理论的建立、案例设计、试点研究、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撰写案例研究报告.
(一)明确研究问题
案例研究的第一步是确定案例要研究的问题,聚焦的问题必须明确,可以用"怎么样"和"为什么"的问题来表示,以帮助研究者确定研究对象和数据收集的范围.如"家族企业接班人培养方式---基于案例的研究",从题目看就明确界定了要研究的问题.否则,将会失去焦点,研究者可能搜集到一堆浩如烟海但却无关紧要、没有用处的资料.
(二)基础理论的建立
1.预设构念研究开始前,研究者要根据研究问题和相关理论预设一些构念,并将其体现在访谈草案或问卷中,一旦被证明是重要的,则有其坚实的经验基础.
2.说明相关理论(适合探索性研究)
尽可能了解相关的完整理论,以便更合理地收集数据、分析归纳,最后的研究结论要和这些理论进行比较.
3.基于理论的预测(适合解释性研究)
当进行解释性案例研究时,需要研究者事先从现有理论中演绎、预设一些研究假设,然后用案例进行验证和检验,从而得出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可见,在案例研究中,基础理论为案例研究提供了分析框架,是很关键的一个步骤,不能越过.
(三)案例设计
当研究议题清楚后,接下来研究者要思考以下问题:决定采用何种案例类型?是选择多个案例还是单一案例?分析单位是什么?如何衡量有兴趣的变量和事件?
研究者可以根据分析层次和案例数,来进行研究设计,并区分案例研究的类型.分析层次是研究者有兴趣去分析对象的层次,可能是个人、部门、组织或产业.案例数则是指研究者所要研究的案例的数目.依照分析元和案例数的多寡,可以获得四种案例设计方案:单层次单案例设计、单层次多案例设计、单层次多案例设计、单层次多案例设计.
1.单层次单案例设计
案例数只有一个,分析层次也只有一个.如,中国台湾学者郑伯埙通过对一位家族企业领导人的观察和分析,用以建立家长式领导模式.
2.多层次单案例设计
案例数只有一个,但分析层次不止一个.这种设计常常见于组织研究中,以一家组织为案例研究对象,分析层次包括个人、团队、部门等.例如,巴克(Barker)(1993年)关于自我管理团队的研究,他同时对员工、领导者进行了访谈,观察团队运作及整个公司的制度变革,并进行分析.
3.单层次多案例设计
分次层次只有一种,但有多个案例.例如,明茨伯格(Henry.Mintzberg)花了一周时间,对五位CEO的活动进行了观察和研究.这五个人分别来自大型咨询公司、教学医院、学校、高科技公司和日用消费品制造商.在此基础上,明茨伯格将经理们的工作分为10种角色.这10种角色又分为3类,即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和决策方面的角色.再如,严(Yan)和格瑞(Gary)在对合资企业的控制形式研究中,分别针对四家合资企业的高阶经理人进行了深度访谈.
4.多层次多案例设计
分析层次不止一种,案例数也不止一个.例如,阿伯瑞克(Abaracki)在针对TQM的口号与实际的研究中,为了构建其研究框架,对5家制度不同的公司的高层主管与一般员工进行了访谈.
一般来说,单案例研究设计在以下几种情况下是合适的:第一,当一个案例代表测试理论的关键案例时,用单个案例即可;第二,当一个案例代表一个极端或独一无二的案例时,用单个案例;第三,与第二种情况相反,研究有代表性的、典型的案例,有助于加深对同类事件、事物的理解;第四,研究启示性案例.研究者有机会观察和分析先前无法进行的科学现象;第五,研究纵向案例.对于两个或多个不同时间点上的同一案例进行研究.但是相比多案例研究而言,企图以单案例研究来建立理论显得有些单薄.多案例研究的特点在于它包括了两个分析阶段---案例内分析和跨案例分析.多案例研究法能使案例研究更全面、更有说服力,能提高案例研究的有效性,比如,多个案例可以同时指向一个证据,或为相互的结论提供支持,从而形成完整的理论.在多案例研究设计中,每一个案例在研究中都有特定的目的,必须合理选择每一个案例.运用多个案例设计的优势是多个案例得出的证据更有说服力.不过,用多个案例研究需要更多资源,比如时间、经费和研究工作.
科研工作者常常要衡量单案例设计和多案例设计的利弊,做出最优的选择.
(四)试点研究
在正式收集资料前,研究者可以对其中一个研究对象进行试点研究,给研究程序与内容提供经验和借鉴.另外,一个由多人组成的研究团队,有助于提高研究结论的信度,并且集体的智慧可以带来观点的多样性和更广阔的视野,更有可能取得新的发现.
(五)数据收集
案例研究通常采用多种方法来搜集数据,这些方法除了量化方法之外,大多包含各种质性方法,如访谈法、直接观察法、档案法等.
访谈法前面我们已有介绍,这里不再赘述.直接观察法可以分为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两种.参与观察是观察者直接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并在共同活动中进行观察;非参与观察是观察者不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以旁观者身份进行观察;档案法指的是研究者搜集并阅读与研究主题有关的各类文件,包括信件、备忘录、议程、会议记录、公文、企划书、企业规章制度以及媒体报道等,也有可能在被研究者同意和知情的情况下,阅读其私人信件或日记作为数据来源.
在搜集数据的过程中,研究者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同时收集定性和定量数据.除了质性数据,研究者也需要尽量收集定量数据(问卷),这样可以帮助研究者避免被繁杂的定性数据所迷惑.第二,形成证据三角形.证据三角形强调对同一现象采用多种手段进行研究,通过多种数据的汇聚和相互验证来确认新的发现,避免偏见.证据三角形主要包括四种类型,即不同的证据来源、不同的评估分析人员、同一资料的不同维度和各种不同的方法.第三,建立案例研究数据库.研究者对采集到的各种资料如各种记录、研究过程中获得的文献、图表资料、每阶段对数据的分析、描述等应及时整理并建立数据库.
(六)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可以分为案例内分析和案例间比较.
1.案例内分析
案例内分析的步骤如下:
(1)建立文本文件
访谈、观察及文件的誊写与摘记.
(2)发展编码类别
研究者详细阅读每一段落的内容,并参照全文主题,将每一段落分解为一个或两个小单位,以一句话简述,并加以编码;同时,将所分析列出的小单位,依照内容与内容的相似加以整理,形成自然类别.
(3)数据关系分析
仔细考虑每一类别的内容和类别与类别之间的可能关系,依照可能的逻辑列出,并予以命名.
(4)数据聚焦与检验假设
进行初步假设(对一个或多个关系的断言),让数据主题与初步假设对话.
(5)描绘深层结构
整合所有数据、脉络及理论命题,建构理论架构.
(6)比较现有结论
将自己的研究结论与研究之初、研究过程中发现的相关理论进行比较,找出相同点和不同之处以及产生的原因,来印证案例研究的发现和理论贡献.
2.案例间分析
除了案例内的分析之外,在进行多案例研究时,还需要进行案例之间的比较.这时,需要建立一些分类或维度来分析案例之间的不同和相同之处,或将案例两两配对,列出它们之间的相同和不同点.
(七)撰写案例研究报告
撰写案例研究报告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以读者需求为导向;第二,合理安排写作结构;第三,遵循一定的程序,让参与者和熟悉这个领域的人审阅研究报告并进行修改.
一个好的案例研究具备以下特征:案例研究必须有价值;必须"完整";考虑不同的观点;有重要的证据;以吸引读者的方式编写案例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