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论的内涵、特征与好理论的判断标准
(一)理论的内涵
科学的核心是建构理论.什么是理论?坎贝尔(Campbell)(1990年)指出,"理论是一组文字或符号表示的断言,说明什么变量重要,为什么重要,它们之间如何相互作用及其原因,以及它们相关与否的条件".克林格尔(Kerlinger)(1986年)指出,"理论是一组相关概念、定义和命题,它通过变量之间的特定关系表达了对现象的系统性理解,目的是解释和预测现象".
基于上述观点,笔者认为,管理学上所建立的理论是关于概念(变量)之间关系的陈述,目的是回答如何、何时和为什么(how,whenandwhy)的问题,是解释而不是描述(其目的是回答"是什么").
(二)理论的特征
从理论的概念出发,理论应具有以下特征:第一,理论来自于经验的实践;第二,理论是一种抽象的系统的认识;第三,理论的目标是对经验现实做出解释.
(三)好理论的判断标准
韦克(Weick)在1979年曾提出一个GAS模型,如图2G2所示,用以概括好理论的判断标准.
1.普适性
普适性指的是理论的解释范围广泛.理论的普适性表现在:它不因为时间、地点和人为因素而发生变化.过去如此,将来也如此;在中国如此,在外国也如此;用普通的语言描述是如此,用数学语言表述也是如此;它既适用于对自然现象的解释,也适用于对人类社会现象的解释.
例如,在自然条件下,鸡蛋碰石头的结果一定是鸡蛋破碎.这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自然现象,但是这个现象反映出一个真理:脆弱的东西与坚硬的东西直接碰撞,受到损伤的一定是脆弱的一方.它不仅适用于鸡蛋,也适用于所有结构相似的蛋或物体.不仅如此,这个真理也适用于人类社会.人们常常把一个弱者与一个强者的正面冲突比喻成鸡蛋碰石头就是对它普适性的一种反映.再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不一定非要指草原或森林大火,一场革命、一种思想的传播都可以表现出同样的真理.这就是真理的普适原理.只要是真理就一定具有普适性.
2.简洁性
简洁性又称奥卡姆剃刀定律(Occam?sRazor).奥卡姆剃刀定律又称"奥康的剃刀",它是由14世纪逻辑学家、圣方济各会修士奥卡姆的威廉(WilliamofOccam)提出来的.这个原理称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即"简单有效原理".正如他在?箴言书注?2卷15题所说:"切勿浪费较多东西去做,用较少的东西,同样可以做好的事情."
如果每一个结果都有解释它的单独表述,那么显然这样的理论不具有简洁性.只有很少的概念就能解释许多结果的理论才是强有力的.因此,如果两个理论所包含的概念数目相同,那么其中能够解释更多结果的理论更好.如果两个理论能够解释的结果一样多,那么使用概念较少的理论更好.
3.准确性
在其他方面相等的情况下,使用数学公式来表述的理论,较之那些以松散文字来表述的更为准确.理论应该尽量准确,只有这样才能让不同的研究者都同意它的预测,否则毫无用处.
社会科学的理论很难达到完全用数学公式表述的程度,有时候也很难有很高的准确性.社会科学里很多理论表述的都是相关关系,很多预测都是概率性预测,出现误差或者反例也是常有的事.从这一点来说,社会科学确实不如物理、化学、天文学、生理学等自然科学"硬气".但很多不那么"硬"的社会科学学科,都在追求这种科学的准确性,比如,"豆瓣的经济学人小组"简介里有这样一句话:经济学是对自由、效率和市场的坚定信念---这就如同惯性、引力和能量守恒之于物理学一样.当今中国的管理学蓬勃发展,追求准确性并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是很多中国学者孜孜以求的目标.
二、理论的类型
按照理论所揭示的范围,社会科学的理论可以分为宏大理论、细微理论和中层理论.
(一)宏大理论
宏大的社会科学理论是高度复杂、非常抽象和系统的理论,其揭示的规律适用于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大多数行为.西方政治研究在传统上是一种典型的宏观理论,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霍布斯、洛克、卢梭、孟德斯鸠、密尔等古典学者都力图通过对人性、社会、国家、政府、法律的分析,构建一种系统的、完整的政治理论体系.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帕森斯的结构功能理论、霍曼斯的社会交换理论都是宏大理论.在管理学领域,影响比较大的宏大理论有社会资本理论、资源依赖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它们就像一种范式,代表那些广泛意义上的观点和看法,常常发挥学术研究中的通用参考框架的作用,为我们的研究提供富有成效的理论支撑.因此,这些理论往往作为建立及检验组织和管理中新的中层理论的基础.
(二)细微理论
细微理论又被称为"工作假设",它指的是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起来的常识.例如,当某位员工早晨上班迟到了,而前一天晚上电视台直播了一场欧洲杯足球赛的实况,该员工所在部门的主管便假设他是由于看电视过晚,影响睡眠导致迟到.与宏大理论一样,细微理论更多地作为基本假设而非可以检验的假设.
(三)中层理论
《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于1949年初版以后,便成为社会科学领域的核心着作和重要理论源头之一,在全世界范围内为社会科学家和研究者广泛阅读.该书作者默顿提出了"参考群体""自证预言""中层理论""越轨的失范理论"等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概念.即中层理论是介于日常研究中低层次的而又必需的操作假设与无所不包的系统化的统一理论之间的那类理论,而统一性的理论试图解释社会行为、社会组织和社会变迁中的一切观察到的一致性.也就是说,默顿所说的中层理论指的是那种是介于抽象的统一性理论和具体的经验性描述两者之间的一种理论.
中层理论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第一,它主要用于指导经验研究,中层理论范式强调理论的可验证、可观察性,如社会流动理论、社会分层理论、角色冲突理论、参照群体理论等.第二,它只涉及有限的社会现象,一般由几组有限的假定组成,且通过逻辑推导可以从这些假定中产生出能够接受经验调查证实的具体假设.第三,它可以融入所谓的社会学理论体系之中,成为社会学思想体系的一部分.第四,它能区分出微观社会学问题与宏观社会学问题,从而划清微观与宏观问题的界限.第五,它承传了早期社会学家的思想观点和理论构建策略,是经典理论研究工作的直接延续.第六,它没有认定自己可以对当今一切紧迫的实际问题提出理论解决的终极办法,实际上在某种意义上为我们指明了未知的或需进一步研究的方面.
中层理论的倡导者认为,宏观理论太抽象、太空乏,无法检验,无法证实,缺乏精确性与操作性;微观理论太具体、太琐碎,容易陷入钻牛角尖的危险,缺乏普遍性与实用性.他们提出政治学研究应当努力发展中层理论,既关注一般社会政治问题,又能提出切实可行的理论假设;既有价值取向的指导,又有事实证据的支持.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政治研究中盛行的政策研究、决策分析、政治文化论、政治社会化、多元论、团体理论均属中层理论的范畴.中层理论要求缩短宏观理论与微观理论之间的差距,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们在本书中所探讨的理论就是中层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