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教育心理学论文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论文范文10篇(13)

时间:2017-07-03 来源:未知 作者:李编辑 本文字数:46331字
第六篇关于心理健康论文:
  
  《信息化背景下留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
  
  摘 要: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党和国家都非常重视。随着市场经济化的推进,我国地域性经济差异性日渐明显,而由此所导致的劳动力迁移也越加频繁。留守中小学生就是劳动力大迁移所带来的最为明显的社会问题之一。本文基于文献梳理与实践工作总结,对信息化背景下的留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以及对策进行了研究,旨在交流与共勉。
  
  关键词:信息化;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作为最具活力的资源在市场配置过程中不断流动,也就决定了更多的农民工和落后地区的城镇居民放下自己的孩子在全国不断变化工作岗位和经商地点。在造就劳动力大迁徙的同时,也形成了另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留守学生。留守学生有着特殊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他们的心理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诸如自卑、孤僻、自闭、叛逆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更多的心理指导和疏导。本文基于相关文献、调研及工作实践,试图对我国留守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加以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 留守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
  
  (一) 性格怪异。
  
  性格怪异在本文中所指的是自卑、自闭、孤僻的性格。一个人的成长不仅需要最基本的食物与衣服,更需要父母的关心和爱护,需要得到父母的鼓励和激励;不仅需要一个能够容身和休息的房屋与床铺,更需要一个精神停留的港湾和心理依靠的肩膀;不仅需要很多的伙伴和朋友在外边陪自己学习和游戏,更需要回家后能够撒娇和邀宠的最为贴心的亲人。然而,留守中小学生因为父母远行务工或者经商,只能留在家中在心理长久的思念和想象,到同学家看到他们有着父母的关心和宠爱,出来后望着其他同伴有着父母的伴随,他们感到非常的孤单。生活中最易出现各种矛盾,心理不成熟、有着依赖感的他们此时最需要父母能够为自己鼓劲打气,但是看不到父母在哪里;很多时候不如意时需要一个人宽心和激励,此时却听不到父母温暖激励的话语。尤其是有着非常强烈攀比和对比心理的中小学生,更会感到自己是多么的无助,渐渐养成了自卑、自闭和孤僻的性格。
  
  (二) 自私心理。
  
  留守中小学生普遍都是由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抚养,他们对孙辈非常溺爱,娇生惯养非常普遍。很多留守中小学生在家唯我独尊,渐渐养成了狭隘自私的心理,很少考虑他人的感受,认为所有的一切都是先有自己来享用,而且认为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很多时候更多关注自己的得失,将自己的利益置于最为突出的位置,不能被拒绝或者否定,养成了斤斤计较的习惯。这样的中小学生在行为上常常表现为自我为中心,认为所有人都应该为自己,而不能想到为他人着想。在处理人际关系上也就容易出现各种问题,不能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不会换位思考,遇到问题习惯简单粗暴,不如意或者不顺心时就会大发雷霆。这类学生由于祖辈不能有效的管束,久而久之同学朋友很难相处,在学校里教师不易管教,最终成为问题学生。
  
  (三) 逆反心理。
  
  由于留守中小学生长期不能与父母团聚,只能在寒暑假才能与父母短暂相聚,亲人的长期分离必然导致学生与亲人的心理距离感拉大,造成很多留守中小学生长期生活在亲情疏淡的环境之中。而与之相应的人际关系因为父母的原因就会变得较为疏远,周围的人也因为留守中小学生父母不在身边而对这些学生另眼相看,加上留守中小学生特殊的敏感心理更让他们感到亲情缺失,让这些学生缺乏安全感。现在很多非留守中小学生因为娇生惯养,往往在留守中小学生面前表现得较为强势,又进一步强化了这些留守中小学生的不安全感。自我防御的本能以及长期不能得到心理疏导,往往让这些留守中小学生产生一种非常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他们对更多的人怀有一种敌对思想,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淤积于心就会产生进一步加剧逆反心理。在行动上表现为容易冲动,具有较强的攻击性,行为方式较为粗暴,容易发生挑衅行为。在平时的管教过程中,看似普通的行为方式,在留守中小学生那里就会被理解为一种歧视或者挑衅,就会激发他们的逆反心理,容易顶撞老师,这是显性行为。而另外的一种方式,就是思想和意识上的逆反,反其道而行之,进一步强化他们的反叛心理,这是一种隐形思想,长期来看更为不利。
  
  (四) 留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诱因。
  
  本文认为造成留守中小学生心理问题除了父母方面的原因之外,最为主要的诱因来自监护主体的思想和教育方式。留守中小学生长期与祖辈生活在一起,不仅缺乏更多的管教,增加太多的溺爱,还有最为重要的教育思想方式问题。中国留守中小学生分布较广,中西部地区非常集中,而中西部又以农村为主。广大的中西部农村地区 90% 以上的农村留守中小学生长期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他们是留守中小学生的主体。另外,随着地区发展不平衡不断加剧,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的工作岗位竞争不断加剧,工资待遇与发达地区差距不断拉大,城镇居民外出务工的数量越来越多,城镇留守中小学生也在不断增多,这些留守中小学生与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生在一起。当前,留守中小学生的监护主体基本上都是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这类群体的思想观念、文化水平、身体基础都存在很多的问题,他们的思想观念和教育水平普遍较为落后,对留守中小学生的教育有着非常大的负面影响。不少农村留守中小学生的监护主体有着非常重的重男轻女思想,他们一般都监护几个儿子、女儿的孙辈或者外孙辈,在他们的这种思想观念的影响下,对女孩和男孩都会产生不良的思想和心理影响。他们对留守中小学生重视物质满足,而忽视精神教育和心理疏导,行为方式的放纵和管理管教方式的简单粗暴,对留守中小学生都会产生较强的心理影响。
  
  二 信息化背景下留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一) 建立学生综合信息档案,进行跟踪心理辅导。
  
  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影响留守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各种因素也在不断变化,尤其是信息化背景下,各种新问题也会不断出现,中小学留守中小学生健康教育问题也需要不断创新和变化。信息化时代,建立留守中小学生信息档案,对学生进行全面跟踪教育和辅导,让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系统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消除各种心理障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了学生的综合信息和心理问题汇总,同一个教师能够对他们进行全面的教育和疏导,不同的教师能够全面持续教育和引导,不同阶段能够循序渐进式帮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软件和网络,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能够进行科学的分析判断,还能让家长以及更多关心留守中小学生的社会人士提供更多的帮助,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二) 构建网络化教育大课堂,营造家校互动环境。
  
  对留守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离不开家长的积极参与,造成这个问题关键因素是社会发展不平衡带来的人口大流动,由此带来的学生与家长长期分离。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能够让留守中小学生与家长有更多的接触机会,能够让他们得到更多的关爱,体验家庭的温暖,消除他们的心理阴影,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生长乐观积极的阳光之下。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现代通讯技术非常发达,为人们进行沟通和交流提供了更多的便利。留守中小学生健康教育也有了更为有效的信息化手段,借助信息平台和网络,利用现有的各种通讯终端及校园硬件和软件设备,创造更多的学生与亲人进行互动的环境和平台,打破时空限制,扫除他们的交流和沟通障碍。如,利用教师的多媒体设备,借助各种微信、QQ 等即时通讯软件,选择固定的时间让学生能够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让学生感受更多的关爱和幸福。再比如,留守中小学生过生日可以选择一个特殊的时间,组织全班学生为其庆生,通过视频软件也让远方的参与其中,让留守学生也能享有与其他同样的幸福。等等,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和工具的作用,营造更多的虚拟与现实相融合的环境,为留守中小学生提供更为良好的成长环境。
  
  (三) 搭建学生心理教育平台,强化积极心理教育。
  
  积极心理学成为当前最为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留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更加重视积极心理学的应用,不断激发他们的潜在积极心理,做好各种强化和提升引导,促进留守中小学生更为积极乐观的生活和学习。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亮点,积极放大他们的积极心理和良好品质,做好激励和表扬,强化他们的自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达的优势搭建心理健康教育平台,教师或者专门的心理学教师搭建发布微博、微信公众号,留守中小学生关注,在虚拟的环境里学生更愿意吐露自己的心声,更愿意向教师表达和诉讼,也更有利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提高教育的有效性,真正帮助留守中小学生消除各种心理疾病,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终上所述,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差距将会长期存在,劳动力资源大流动短时间内很难改变,而由此所导致的留守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也将是长期性的。为此,我们教育者要基于信息化的背景,认真研究留守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成因,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采取有针对性的创新教育策略,让学生能够享有与普通学生共同的成长环境,得到更多的关爱和疏导。信息化背景下,对留守中小学生关心和照顾不仅仅停留在物质满足的简单层面上,而应更多的关注他们的心理特点,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
  
  参考文献:
  
  [1] 陶赛 . 以“信息化”为载体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究 [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2)。  
  [2] 罗贵明 . 留守中学生的攻击行为与应对方式、心理健康的关系 [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6(2)。  
  [3] 仲倩 . 基于积极心理学浅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策略 [J]. 教育观察月刊 ,2016,5(5)。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