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教育心理学论文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论文范文10篇(10)

时间:2017-07-03 来源:未知 作者:李编辑 本文字数:46331字
第四篇关于心理健康论文:
  
  《浅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摘 要:塑造学生健康积极的人格是教育的根本,教育的本质首先是育人,而不是育分,要注重青少年情感和人格的健康发展。变换一种教育方式或许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学校、家庭和社会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心理辅导,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关爱并欣赏他们,采取科学合理的调节方式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问题;对策。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能否身心健康地全面发展,已日益成为社会、学校和家庭关注的焦点。毋庸置疑,如今的学生因社会的生存空间的挤压,人口素质的提升和价值观的改变,学习的竞争愈演愈烈,学生在发展自我的同时,所产生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心理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因此,我们一定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首位,尽量避免悲剧的发生。
  
  一、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
  
  当前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在:1.由学业带来的压力感;2.多数独生子女家庭所带给他们的偏执和自私;3.抑郁和焦虑,缺乏学习的目标和动力。4.人际关系敏感,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不会宽容他人;5.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更脆弱和敏感;等等。
  
  造成这些不良心理的原因很复杂,首先,教育界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应有的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还没有成为教育的一项专门课程,我们当中一部分教师还没有把心理健康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来看待,还没有认识到良好的情绪,健全的人格及适应能力对学生学习活动,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智能的重要作用,还不能把日益增多的中小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和思想品德加以区别,把学生存在的心理方面的问题笼统地认为是学生的人品、道德和思想问题,不能采用心理学的方法和技术妥善和治疗性地解决学生日益增加的心理困扰。
  
  其次,应试教育加大了学生的精神压力。这是当前导致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一个最主要原因,一些学生一临近考试就紧张,总怕考不好,拼命准备,夜不能眠。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但学困生存在这一心理问题,连一些优秀生也存在这一倾向。
  
  第三,家庭教育方式不当,不正确不科学的家庭教育是导致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第二个直接原因。据调查,现在有 70%的家庭存在教育方式不当的问题,父母往往关注的是学生的成绩,而对孩子的思想变化、心理状况以及成长中所遇到的人生困惑很少关心,相互缺乏理解、沟通和信任。
  
  二、解决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由此,我联想到一种比较适合中小学生心理特点的教育方法,叫做“心理制裁”.它是指对于不能实现的适当期望目标或犯有过错的孩子,临时取消对他的注意、关爱、赞扬、鼓励等,使其暂时失去心理上的满足,引起内心的矛盾斗争,激发期望目标动机和努力实现目标行为,或者抑制其错误的动机和过错行为。这种方法正符合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该理论说人的需要分为五类,其中一类是社交需要,其内容是人人都希望爱别人,并渴望接受别人的爱,人若处于孤立境地,便会在心理上产生不安感、孤独感、被遗弃感和恐惧感。正像有一种军事惩罚方式叫做“关禁闭”,就是巧妙地运用了这种心理效应。当被惩罚者与外界隔绝时,那种感觉就会占据并征服他全部思想,这种不用任何批评指责的无声惩罚,实质上就是“心理制裁”.
  
  在学校和家庭教育过程中,运用“心理制裁”或许会比单纯的体罚更有功效。试想那些学生自杀事件,如果父母对于孩子的错误采取“冷处理”,有意识冷冻气氛,临时取消对他的关注,当然教师和家长要把握分寸,不要放任自流,既让孩子了解其良苦用心,又要让其情感上被否定由内心焦虑转变为自我行为的分析、反省,再顺势给予引导,一定会避免惨剧的发生。这种冷冻式的“心理制裁”确实具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应。
  
  那么,除了选择适当的时机采取“心理制裁”的方式,还可以采取怎样的方式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呢?
  
  首先,研究学生心理,把握学生所思,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师生情感交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的人物事件和学校班级的事件,不断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和激励,尤其对于心理脆弱的后进生,要采取个别沟通和指导,师生平等对话。关心爱护学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反省并矫正自己的思想行为,不断塑造和完善人格。教育工作者要摒弃那种严师出高徒和师道尊严的传统教育观念,对学生应循循善诱,宽严并举,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多与学生谈心,交流思想,在育人方面多下功夫。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如妒忌、猜忌、敏感、抑郁等,不是一味地归结为道德或思想问题,而是能从心理学的角度,运用心理学的分析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障碍,使学生树立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对学生出现的错误,不是简单的责备,而是在分析中给予指导,以避免逆反心理的发生。
  
  其次,针对学生的心理,对症下药,采取有力措施,以开展班级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真正地运用在实际教学中。注重“转化教学”(转化教学,就是不拘泥于课堂在教室里,要走出课堂,与实际生活相联,使教学更形象,更直观),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性格;开展“我当老师”活动,每周拿出一节课给学生,让他们都当一次老师,充分体验教师的劳动,珍惜每一节课。这些活动会大大激发学生寻找材料、组织材料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把知识理论课和活动训练课自如结合起来,在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介绍自己,了解别人,与人交际的社交技能,还可以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的心理调节手段,防患于未然。
  
  最后,充分利用班会活动,培养学生对家庭、对国家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并加强挫折教育,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虚荣心强、感情脆弱、缺乏责任感是现代中学生的致命弱点,得不到满足而走极端的学生愈来愈多。现在的孩子大多是小皇帝、小公主,从小生长在一个宽容到极致的环境里,他们受到家人的溺爱,从未受过任何委屈。他们禁不起老师和家长的一句批评之词,如同温室里的花,禁不起风吹雨打,意志力薄弱。针对这种状况,我利用班会时间,就社会、家庭中的热点问题,以讲解、讨论、演讲等形式,说明家庭、社会培育人才的不容易,教育学生做人要实实在在,要从自身条件出发,不盲目拔高,摒弃虚荣心,做一名能正确合理地分析、评价自我,积极进取,有思想的中学生。
  
  总而言之,根据每一类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展开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核心,可以简单归纳为四句话:教育优秀生,消除心理优越感。教育中等生,消除心理满足感。教育后进生,消除心理自卑感。教育所有学生,要自尊、自信、不虚荣。
  
  综上所述,在激烈的竞争面前,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以及承受挫折的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而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发展的支撑,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辅导,加强生命本质的教育,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素质教育教学的质量,以促进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