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教育心理学论文

封闭式学校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7-11 共4441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封闭式管理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绪论  第一章】封闭式管理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
  【第二章】封闭式学校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
  【第三章】缓解封闭式教育对中学生消极心理影响的建议
  【参考文献】封闭式环境下中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参考文献
  
  第二章 封闭式管理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

  "中国人绝少是为了爱孩子而爱孩子。对传统的中国人来说,他们爱愈深,教愈严……他们以一种近乎残酷的方式来教育自己的孩子,甚至泯灭其美好的天性,违反孩子的意愿和兴趣,逼着他们……去超负荷地学习,去死记硬背大量的知识。"在理论上,封闭式管理违背了我国素质教育的理念,对中学生成长和发展产生了严重的不利影响。我国素质教育要求学校要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学校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这就要求学校的管理具有一定的弹性。但是我国大部分实行封闭式管理的学习,将学生的活动范围限制在校园内,将学生大部分的时间用在课本知识的学习上,这的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数。但是却与我国素质教育的理念不相符,不利于我国学生的成长和成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管理缺乏弹性,过于严格,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这就要求学生不仅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但是学生这些能力的提升是建立在广泛的社会实践基础上的。但是过于严格和过于刚性的管理制度,将学生的活动范围限制在校园之内,缺乏社会实践的机会。同时在学校封闭的空间内又无法组织较大规模的社会实践活动,这就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不强,不能将所学的理论应用于实践。其次,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不仅需要完善的学科基础知识作为基础,更需要不断了解社会,观察社会,不断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进行创新。但是封闭式管理使学生与社会隔离,进行高强度的学科知识学习,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甚至部分学生可能产生厌学情绪。

  在实践中,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可以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但是在封闭式管理的模式下,学生被限制在"封闭空间"和"封闭时间"内,学校管理者的目的是通过这种方式促进学生将更多的时间用在学习上。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封闭时间"和"封闭空间"会导致学生出现"封闭心理".

  刚开始学生可能从心理上不喜欢这种制度,但是久而久之学生会逐渐适应这种封闭的环境,而不愿接触社会。其中有少数同学的"不符合学校制度"的行为,也会受到惩罚。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有很大一部分封闭式学校的学生对门卫有一种恐惧的心理,甚至有些大学在取消封闭式管理之后,学生依然不习惯走出校门,有些大学生甚至对自己上学的城市一无所知。因此,如果说,"封闭空间"和"封闭心理"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积极影响的话,"心理封闭"则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封闭式管理对中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

  为了对实行封闭式管理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解,笔者对 A、B 学校和 C、D 学校学生的心理症状情况进行了对比。

  A、B 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 C、D 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较大的差距,除了性心理障碍和依赖低于 C、D 学校以外,其他维度的指标都在 C、D 学校之上。同时,焦虑、抑郁、自卑、偏执和冲动所在的比例高于 20%,严重了影响了 A、B 学校学生的健康成长。由此可以看出,封闭式管理对中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产生了不良影响。

  中学阶段是学生心理品质形成的关键期,学校管理方式的恰当与否对中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会产生长远的影响。首先,中学生的价值观开始形成。中学生对于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哪些事情应该做,哪些事情不应该做,开始有自己的认识,价值观开始形成。

  这就需要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社会现象的复杂性。但是在封闭式管理下学生只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书本知识的学习,缺乏社会经验,不利于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其次,中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发展。中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向老师、同学和家长表现自己成熟、独立的一面,可以进行客观的自我评价,道德意识不断发展。但是社会实践的不足,可以导致中学生不能正确的认识自我。再次,中学生的独立意识增长。他们希望可以自己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不希望家长过多的介入自己的生活和对自己进行管理;在感情上,他们希望可以有自己的独特体验。但是社会经验的不足,可能导致其过分的高估自己,从而影响其未来的成长。总之,封闭绝不是管理这一阶段学生的良方,他们的自我意识、是非观念、自由自治能力都在逐步地形成过程中,封闭式管理在某种程度上对优良品质的形成是一种遏制。

  封闭式管理导致学生与社会接触较少,社会实践经验较少,情感体验不丰富,从而不能客观全面的认识问题,认识不到社会的复杂性,不能恰当评估自己,从而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成才。

  (二)封闭式管理导致中学生焦虑现象严重。

  行为的无拘无束和思想的天马行空是少年儿童时期的特点,而封闭式管理恰恰是反其道而行之,会让一些学生的心理产生扭曲。

  一方面,封闭式管理将学生限制在校园内,导致学生及时对各种社会信息进行了解,只能从教师的教学中和家长的沟通中了解到一部分信息,从而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和社会,不能对自己未来的发展进行准确的定位,从而产生焦虑心理。例如,在调查过程中,70%的初中生没有信息考上理想的高中,90%的高中生没有信心考上理想的大学。另一方面,中学生迫切的希望与外界进行交往,但是在封闭式管理的模式上下,中学生交往的范围被限制在本校学生和教师范围内,同时由于严格的管理制度,学生不能与教师及时进行沟通和交往,这就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从而导致中学生焦虑现象严重。总之,封闭式管理从客观上限制了信息的传人,从主观上对学生交往的范围进行了限制,从而导致学生的不良情绪不能及时得到排解和发泄,从而导致中学生焦虑现象严重。

  (三)封闭式管理对中学生个性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封闭式管理强调的是整齐划一、严密规章,"死"管学生、管"死"学生的现状与现代教育理念提倡的以学生为本、重视潜能发挥与个性培养不相和谐。

  中学生个性的形成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仅仅通过学校的培养,中学生并不能形成完整的个性。学校只有和家庭、社会实现了良性的互动,才能促进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

  马克思指出,只有建立丰富的社会关系,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要实现中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在发挥学校作用的同时还必须发挥家庭和社会的作用。但是在封闭式管理的情况下,学校制度严格,学生将大量的时间用于学习,不重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

  首先,封闭式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造成了学生心理上的压抑。学生的活动范围仅仅限于教室、餐厅、宿舍和操场等,甚至有些学校的基础设施落后,学校没有健身的场所,长期的封闭的、单调的生活,容易造成学生心理上的压抑,从而影响了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其次,封闭式管理可能增加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反常行为。封闭的生活使学生感到乏味、沉闷,他们反对严厉的制度和封闭的管理,于是一些学生中间出现了逆反心理,甚至有限学生选择通过破坏教学设施来表达自己的抗议和不满,这就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再次,学生"话语权"的不平等。在封闭式管理的学校中,以教师为中心,强调制度的作用,学校领导和教师家长作风严重,学生不能与教师和学校领导实现平等的沟通,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自由。在长期的封闭管理过程,造成了学生个性的封闭,造成了学生自觉意识和反思意识的下降,不利于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封闭式管理的学校中校园整洁、秩序井然,学校十分安静,这一学生活泼的个性形成鲜明的对比。因此,封闭式管理,严重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甚至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反常行为,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成才。

  (四)封闭式管理对中学生学习心理产生不良影响。

  封闭式的管理方式使在"封闭空间"和"封闭时间"内长时间进行高强度的学习,这对导致中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学习被动,一部分学生出现厌学的心理。封闭式学校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目标模糊、学校动机不强、学习方法不恰当等。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在实行封闭式管理的学校中,70.1%的学生出现了厌学的情绪,有 63.2%的学生认为学校时间太长,学习效率不高。总之,这种封闭式的进行学科知识系统灌输的模式,缺乏社会实践活动,教学形式单一,学生被当作客体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五)封闭式管理不利于中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

  社会支持在维持学生心理健康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笔者对 A、B 学校和 C、D 学校学生的社会支持状况进行了比较。

  通过上图可以看出,实行封闭式管理的 A、B 学校,学生的主要社会支持来自于教师和伙伴,家长对于学生的影响相对较小,几乎没有收到除教师、伙伴和家长外的其他主体的影响。实行非封闭式管理的 C、D 学校学生的社会支持多元化,除了教师、伙伴和家长的社会支持外,还受到其他社会主体的支持。由此可见,封闭式管理不利于中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

  人际网络具有交换信息、交流情感和调节行为的作用,人际关系在每个人的生活和工作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必须学会处理人际关系。但是在学校封闭式管理下,恰恰是从抽象意义上的人性出发,学生的社会性被现实的逻辑天然地合理地肢解,学生的存在远离真实的社会,使学生实然地陷入一种社会性缺失的封闭状态,学生的社会性被过重的、客观的学业负担、外在的主观愿望、天然的围墙及铁的纪律等规训或挤压,其有限的生存时空却被浸染上了外在的成人的"强权"意志与非理性干涉,学生的世界附属上了过多的"挣扎"与"无奈".

  从而导致在封闭式管理的学校中,学生的人际交往范围狭小,人际关系简单,仅仅局限于同学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这就为学生的发展以及将来走向社会带来一系列的困难。主要表现为与父母沟通的缺少,与社会接触较少。首先,实行封闭式管理的学校,学生与父母相处的时间较短,同时由于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存在一定的逆反心理,不愿和父母沟通。这就导致学生和家长之间沟通缺少。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有些学生一两个月回一次家,有些学生表示"家长不理解自己",有些学生则表示家长很少帮助自己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有些家长过分关心孩子的物质方面和生理健康方面,但是忽视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其次,实行封闭式管理的学校,学生与社会接触的机会较少,对校外人际关系复杂性缺乏认识,学生建立学校以外的人际关系的机会较少。因此,封闭式管理将学生限制在学校的范围内,限制了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使学生不能认识到社会的复杂性,使学生的情感体现较单一,社会交往经验不足,心理素质不高。

  因此,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学校封闭式管理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远远超过了积极影响,对学生的心理品质、个性、学习心理、人际交往等方面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不论是从素质教育的理论实践出发,还是从教育实践出发,都应该加以改变。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