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留学生汉语时间结构表述方式显性偏误的成因及教学策略
5.1 留学生汉语时间结构表述方式的显性偏误特点
通过表 3.1~表 3.2 关于时间结构显性偏误直观的数据显示,结合其偏误类型,本节从语料研究和调查测试的实际出发,总结出留学生汉语时间结构的显性偏误主要有三方面的特点。
一、框架类时间结构偏误量最多,偏误情况复杂
在语料库的 10740 篇留学生作文和 50 份问卷测试中,七大时间结构类型均有偏误出现。其中,语料库中共搜索到时间结构的显性偏误句 686 例,如表 3-1 可见,七类时间结构按偏误量由大到小依次为:谓词性词语与“时/的时候”组合时间结构 183例,方位词组合时间结构 159 例,介词框架时间结构 138 例,数名词组合时间结构135 例,指示代词“这/那”与“时候”组合的时间结构 29 例,名词性定中时间结构23 例,形容词组合的时间结构 19 例。在问卷测试中,时间结构的偏误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介词框架时间结构 38.9%,谓词性成分与“时/的时候”组合时间结构 32%,方位词组合的时间结构 28.3%,数名词组合时间结构 27.6%,形容词组合的时间结构和指示代词“这/那”与“时候”组合的时间结构均为 25.3%,名词性定中时间结构19.2%.
由此可见,谓词性词语与“时/的时候”组合的时间结构、方位词组合的时间结构、介词框架的时间结构,在语料库中和问卷调查中的显性偏误量最大,偏误率最高。
这三类时间结构的格式均为框架式,需要不同成分的填充组合才能构成完整的时间结构。对于本身并不具有时间意义的框架,留学生在习得中常忽略其重要性,造成大量时间结构的运用错误,影响句意表达。
其他四类时间结构的偏误情况也不尽相同。数名词组合的时间结构出现的偏误较多,主要源于数词“二”对“两”的误代现象普遍;时间名词组合的时间结构、形容词组合的时间结构 、指示代词“这/那”与“时候”组合的时间结构皆有不同类型的偏误出现,但总体出现显性偏误的现象相对较少。
二、偏误类型多样且分布不一,以误代、遗漏居多
本文通过对语料库的偏误搜索和问卷调查的偏误测试,发现遗漏、误代、误加、错序和杂糅的五大偏误类型在留学生时间结构的习得中均有呈现,在每一类时间结构中的分布情况却不同,且数量不一,其显性偏误呈现出一定的倾向性和不平衡性。
表 3-1 和表 3-2 中对偏误类型的总量统计显示,误代和遗漏现象出现的数量最多。
在语料库中分别出现 313 例和 197 例,而误加、错序和杂糅的偏误类型数量较少。在调查问卷中则受时间结构类型的影响,呈现出一定的不匀称性。
表 3-1 中,通过对各类时间结构的偏误分布数量统计可以看出:有四大时间结构的误代偏误最多,两大时间结构的遗漏偏误最多,一类时间结构的误加偏误最多。因此,遗漏和误代的偏误在各时间结构中也最为显着,尤其是误代,在每类时间结构的偏误类型中数量均居前列。而误加、错序和杂糅的偏误只是零散地分布在每一类时间结构中,甚至没有出现。
三、“……时/的时候”的误代为语料库单项偏误量之最
语料库皆为留学生写作时的开放式汉语表达,基于语料库显性偏误的科学分析,通过对每类时间结构横向偏误类型的数量统计,得出“……时/的时候”时间结构中的误代偏误量为所有时间结构偏误数量之最。通过语料整理和更加细致的分类,发现其偏误表现在此时间结构中“时”和“时候”的误代,留学生将“……的时候”的结构误代为“……的时”.此现象在语料库中大规模出现,且笔者将其作为问卷题目进行调查后统计,其偏误率同样居高不下,理应在对外汉语的时间结构教学中引起重视。
5.2 留学生汉语时间结构表述方式显性偏误的影响因素
通过对语料库和调查测试中的偏误收集,总结归纳了留学生使用七类时间结构的五种典型偏误类型,并针对具体的偏误进行了考察和研究,了解留学生学习时间结构的情况。本节将从偏误现象出发,对每一项偏误类型的原因进行分析、归纳和解释,发现留学生习得时间结构表述方式的问题所在,从语际影响、学习策略和误导因素三方面对影响偏误的因素进行探析。
5.2.1 语际影响
留学生在第二语言习得中,思维方式会受到语际影响[32],尤其在对目的语规则尚不熟悉的情况下,只能依靠母语或熟悉的语言规则表达出来。当语言规则与目的语规则相同时,对习得新知识有帮助,产生母语的正迁移,反之则产生负迁移[33].留学生在习得汉语时间结构表述方式时,也易受到母语或已掌握语言的影响,而其偏误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便来自语际的负迁移,Richards(1974)称其为“语际偏误”.本文在对留学生的时间结构偏误进行分析和归纳中,发现英语的负迁移现象突出,受其影响而出现的偏误情况主要有:
1. 数名词组合时间结构中的量词遗漏。英语中数量结构的形式为“数词+名词单复数”,没有量词,如“five months”.例(1)中,受其影响,遗漏了“五个月”中的量词“个”.
2. 数名词组合时间结构中时间名词的遗漏。英语中作时间状语的年份直接以数字呈现,如“ I graduated from high school in 2007”.例(3)中,受其影响遗漏了“2007年”的“年”.
3. 数名词组合时间结构的错序。英语中年月日的表示方式为“XX(日)XX(月)XX(年)”,如“1993 年 12 月 4 日”在英语中为“4.12.1993”.例(10)中,受其影响将“93 年”置于“12 月 4 日”之后。
4. 数名词组合时间结构的成分杂糅。“XX 世纪 XX 年代”在英语中直接以年份附加“s”的方式呈现,如“1970s”.例(18)中,受其影响将“20 世纪 70 年代至80 年代”拼接成“1970 年代到 1980 年代”.
5. 时间名词组合结构中的定中错序。当以定中结构表示 A 所属于 B 时,在汉语中表示为“B 的 A”,英语中则对应“A of B”,A 与 B 的前后位置变化。例(30)中,留学生受其影响,造成“二十余年之微不足道的这一辈子”的偏误。
6. 时间名词组合结构中的成分误代。在英语中,1-12 点称为“上午”(即 a.m.);12-24 点通称为“下午”(即 p.m.)。例(27)中受其影响,“晚上十一点”被误代为“下午十一点”.
7. 时间名词组合结构的错序(实为时间状语在句中的错序)。英语的时间状语大多放在句尾,如“I went to Shanghai last summer ”.例(29)中受其影响,汉语句中应置于句首的时间状语“去年夏天”被误放在句尾。
8. 介词框架时间结构“在……”的误加。时间介词“在”,在英语中常翻译为“at/in/on”,且不能省略,而汉语中“在……”有其隐现规律,有时需省略。例(97)中本不需强调时间,而受其影响误加了具有突显强调作用的“在”.
9. 介词框架时间结构“从……起/开始”的不完整应用。时间结构“从……起/开始”,在英语中表述为“from/since……”,没有与“起/开始”对应的成分。例(89)中受其影响,遗漏了其框架中的“起/开始”.
5.2.2 学习策略
从认知角度(cognitive view)来研究偏误形成的原因,主要是针对学习者使用的策略,探讨他们在学习和使用过程的某个阶段出现的某种心理上或行为上的活动。学习策略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语言习得的效果,留学生在习得时间结构时,采取不恰当的学习策略很容易导致偏误,通常可分为下列几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