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教育硕士论文

汉语时间结构的显性偏误分析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8-21 共4929字

  第一章 绪 论

  1.1 研究的意义和目标

  1.1.1 选题的缘由和意义

  时间作为一个广泛存在的事物,其概念的表述主要依据事件与时间的关系。我们在使用语言时总会与时间的表述方式接触,由于不同语言之间的巨大差异,其时间系统也各具特性。汉语时间结构作为时间表述中的重要方式,是以时间词(时间代体词[1])/短语组合的方式来表述时间概念的,如:由数量词和时间名词组合的“两个星期”、谓动词与方位词组合的“吃饭前”,可分别表示时间段和时间点的概念。由于其组合能力强,在实际表达中应用广泛,作用不可小觑。选择留学生汉语时间结构表述方式的显性偏误来进行研究,主要基于以下因素的考虑:

  首先,不同语言中的时间表述方式各不相同。在英语中,除了对时间的描述,还可以通过词形的变化来完成时间的表达。汉语则是非形态化的语言,从时间表述的结构特征来看,句子的时间概念只能借助时间词(即表时间概念的单纯形式,主要为时间名词,如“星期一”、“明天”)和时间结构来呈现,具有指称时间、描述事件与时间关系的意义。对留学生而言,用汉语造出既符合语法规范又符合语境要求的句子,时间表述方式是一个极为重要而突出的问题。

  其次,对外汉语教学中时间表述方式的研究,大多立足于单纯汉语时间词的偏误研究及汉外时间词的对比研究,涉及时间结构表述方式的偏误研究较少,而对留学生时间结构表述方式偏误的专门研究几乎空白。

  再次,时间结构作为汉语时间表述的重要方式,由于其自身的复杂性、广泛的适用性和灵活的重组功能,一直是留学生学习汉语的难点,存在诸多规律性、代表性的显性偏误现象。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笔者发现留学生在时间结构的表述中,存在诸多遗漏、多余、误用、错序或者结构混乱的情况,如:

  (1)弟弟从五岁…学习钢琴。

  (2)在。这个周末,是我最开心的时候。

  (3)我来孔子学院已经有三年多的时候…了。

  (4)我工作二十年多…了。

  (5)1990…年代,很多韩国人开始学汉语。

  且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时间结构的表述方式缺乏系统的知识教学,未得到师生应有的重视,其研究成果也难得一见,偏误情况没有得到有效地解决。因此,对其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因此,我们有必要在借鉴和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留学生汉语时间结构表述方式的显性偏误进行分析探讨,为第二语言教学提供参考,以期丰富对外汉语时间表述的研究,以及对留学生习得汉语时间结构表述方式有所帮助。

  1.1.2 研究目标

  (1)研究目标

  本文从汉语时间表述方式的结构形式入手,对留学生习得七类时间结构时出现的显性偏误进行分类探究,发现其影响因素并提出教学建议,以期对留学生习得汉语时间结构表述方式给以帮助。

  (2)显性偏误的术语阐释

  留学生在习得汉语中易出词汇和语法方面明显的偏误,科德(Corder)将其定义为“显性偏误”,其概念为从字面可以发现,从词语的表现形式、组合内容或者结合所在的句子、段落便可判断其正误,推断其成因的偏误[2].与语法结构正确、只在一定的语境或情景中方显不当的“隐性偏误”概念是相对而言的。

  鲁健骥(1994)立足形式语法的角度,将偏误的类型归结为“遗漏(omission)、误加(addition)、误代(over-representation)和错序(misordering)”[3].其后,周小兵(1996)又将“杂糅”(即结构纠缠和结构混乱)划为对外汉语的偏误类型,并确定了杂糅具体表现为叠加和拼接[4].本文在进行语料的收集和研究中,以鲁健骥和周小兵先生的偏误分类为基础,根据汉语时间表述的特点,确定将从遗漏、误加、误代、错序和杂糅这五大偏误类型着手,对留学生习得汉语各类时间结构时出现的显性偏误,进行归纳和逐一探析。

  1.2 相关研究综述

  关于留学生汉语时间结构显性偏误的研究文献,主要见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时间表述方式研究以及留学生习得汉语时间表述方式的偏误研究。笔者以“对外汉语时间”

  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搜到相关期刊和硕博士论文的文献共 39 篇,其中关于对外汉语时间表述的研究 15 篇,关于留学生偏误研究的文献 24 篇。

  1.2.1 对外汉语教学中时间表述方式的研究

  现代汉语中,时间概念主要是以汉语时间词语呈现的,包括时间词和时间结构。

  而关于对外汉语时间表述方式的研究,大量的是从词性的角度对时间副词进行的专项研究,笔者在“中国知网”所搜索的 15 篇相关文献中,关于时间副词的研究文献高达 11 篇,而对时间词语(综合时间词和时间结构)的研究为 4 篇,对时间结构的专项研究为 0 篇。相关研究如下:

  鲁健骥(1999)研究了汉语言时间表达上的各种形式,明确提出了时间词语、时间副词、连词、介词等方面的概念,为对外汉语中时间表达方式的分类研究奠定了基础。以下四人则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对汉语时间表述方式开展了深入研究[5].

  温云水(1997)立足于对外汉语教学,以时点时间词和时段时间词为研究对象,分别从表达方式、分布情况及语法功能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教学建议[6].

  汪雪梅(2012)从现代汉语时间词语的分类、结构、句法的功能和表达时制的主要方式等方面,对时间词语进行了系统探讨,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留学生汉语时间词语的习得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7].

  刘晓楠(2012)则针对对外汉语教材,详细分析了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时间词的分布状况,并抽样对时间词进行了偏误的分析[8].

  刘宁生(1993)首次以语言对比的方式分析了汉英时间观念不同的认知特点,提出英汉语言中,以方位词进行的时间表达和“星期”等时间观念的认知异同[9].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