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留学生汉语时间表述方式的偏误研究
对外汉语事业的蓬勃发展,使这门新兴学科在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上逐渐走向成熟。众多对外汉语教学专家通过借鉴并实践国内外语言学理论后,衍生出了一套适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方式方法。在众多理论的指导下,母语非汉语的学生在学习汉语时会在一个统一的模式下受到教师的指导学习,但错误依旧难免,在关于留学生汉语时间表述方式的偏误研究中,也同样集中于对汉语时间词语,尤其是时间副词等方面的专项研究,笔者在“中国知网”所搜索的 24 篇留学生偏误的研究文献中,关于时间副词偏误的专项研究依然高居不下,达 11 篇,对时间词语表述方式的偏误研究也为11 篇,而对时间结构的专项研究仅有 2 篇。
(1)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时间表述方式的偏误研究。
周小兵(1995)将汉英时间词语的构成成分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了在时点时间词和时段时间词的内部构成上,留学生较易出现偏误[10].
羊霞(2007)以留学生时间词的误用偏误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偏误原因归结为时间单位词的误用、数量词搭配的误用和语序误用三个方面[11].
张凤芝(2003)对留学生语料中的汉语时间表述方式的显性偏误和隐性偏误,分别进行了归纳分析。并结合汉语本体研究,探讨了构成偏误的原因,提出了教学建议[12].
郭颖雯(2004)针对叙述语篇,调查分析了留学生汉语时间表达方式的一些特点和倾向,并就此教学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13].
(2)不同国别留学生汉语时间表述方式的偏误研究
刘慧清(2005)对初级水平韩国留学生的汉语时间词误用现象进行了归纳整理,指出其偏误主要在于时间词顺序不当、时点词和时段词的使用混淆、时间词与句中其他成分的时态表示不一致三方面,并分析了偏误成因,给出了相应的修改方法及教学策略[14].
马婷婷(2009)在汉英时间单位词对比的基础上,研究了英语国家留学生在运用汉语时间单位词时易产生的遗漏和添加偏误,并从母语与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教材资料和参考书、教师误导等方面对偏误进行了归因探讨[15].
张雪珊(2012)对 HSK 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俄语国家留学生关于时间词“了”的习得,从语言类型学角度进行了偏误分析,从而对俄罗斯留学生汉语时间表达方式的习得和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帮助[16].
乔羽西(2013)和张莹(2013)皆以英国学生为对象。前者调查分析了他们习得汉语时间词语时出现的显性偏误和隐性偏误及成因,提出教学建议。后者则从时间词的角度考察了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的偏误情况,并根据调查研究提出相关的教学建议[17].
1.2.3 留学生汉语时间结构的偏误研究
迄今为止,仅有两篇期刊文献是针对留学生汉语时间结构的偏误研究,而相关的硕博士论文尚无发现。
何一薇(2003)对日本留学生使用以“时、时候、时间、期间、时代、天、日子”为中心语的时间短语、以介词“从、到”以及方位词“前、以前”所构成的时间短语时出现的偏误情况进行了考察[18].
刘笳(2014)则针对泰国学生由“时候”构成的时间结构的偏误情况进行了研究[19].
上述文献,研究对象皆为特定国家的留学生,偏误研究也只是针对某个或某类时间结构,缺乏时间结构表述方式偏误研究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并且也仅对偏误进行了纠正,没有深入分析偏误产生的原因,相关教学方法和教学建议皆不曾涉及,对对外汉语时间结构的教学所起到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1.2.4 小结
综合以上研究发现,前贤们立足于对外汉语教学,对汉语时间表述方式进行了针对性地分析,相关研究已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1)研究类型渐趋丰富。以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时间词语作为研究对象的文献不计其数,其偏误研究也在近年不断涌现,大量关于各种词性的时间词及不同语义时间词语的偏误研究占据了时间表述偏误研究的主体,研究的具体偏误类型也形色不一。(2)涉及层面不断拓宽。调查分析的对象涉及不同国家的留学生,汉外语言的对比成为分析偏误的主要依据,有两位学者开启了时间结构偏误研究的新课题。然而时间表述的研究内容存在着一定的不平衡性,关于留学生时间结构表述方式的偏误论着数量有限,且现有文献的研究对象有限,以实验研究居多,这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大的研究空间。本文将继承前人的创新精神和研究成果,以二语习得的偏误分析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采用语料收集和调查、描写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对外汉语教学角度对留学生时间结构表述方式的习得和偏误情况进行深入探索。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框架
1.3.1 本文的研究方法
本文在参考前贤们关于时间表述偏误例证的基础上,从 HSK 动态作文语料库、问卷调查进行偏误语料的收集,采取偏误分析和理论推演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具体包括:
一、文献研究法。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读秀中文学术搜索等网络资源以及校图书馆,收集与对外汉语时间表述方式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阅读、分析和研究,并对获取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纳,为本研究寻找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
二、调查法。为了解留学生时间结构表述方式的显性偏误情况,笔者收集了大量留学生汉语语料,首先对“HSK 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时间结构偏误进行了收集、筛选、鉴别和整理,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具有针对性的调查问卷,对留学生时间结构表述方式的习得状况实施调查,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
三、统计分析法。通过对研究对象的数量进行统计和结果的定量分析,获得比较科学、有价值的结论。语料的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来源以及对统计结果的分析皆采用统计分析法。
四、归纳法。将语料中收集到的时间结构偏误,按结构类型进行筛选和归纳,选择有规律的典型偏误例句进行归类分析。
五、偏误分析法。根据 Coder(1952)的偏误分析理论及偏误分析步骤为基础,对具体的显性偏误现象及成因进行多层面地探析,为本文的研究提供有力的论据。
1.3.2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框架
人类语言通过各种方式来表述时间。在现代汉语里,时间词语(包括一般意义上的时间词和组合形式的时间结构)是表达时间概念的主要形式。本文选取汉语时间结构表述方式这一语言点,对留学生在习得过程中出现的显性偏误进行研究分析。
本文共分为六章:
第一章是本文的写作概况。阐明了选题的意义和研究目标,对学术界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内容和结构框架。
第二章基于本体研究,对汉语时间结构表述方式进行了概念界定和分类,为本论文的偏误分析提供支撑。
第三章通过对 HSK 动态作文语料库和问卷调查收集留学生汉语时间结构表述方式的显性偏误,进行相关的习得考察及偏误分布汇总。
第四章基于语料库和问卷调查中的偏误情况,对留学生七类时间结构表述方式的显性偏误从遗漏、误加、误代、错序和杂糅的类型逐一进行探析。
第五章总结留学生汉语时间结构表述方式的显性偏误特点,并尝试探索其偏误的成因,从对外汉语教学出发,为教师提出相关的教学策略。
第六章总结了本文研究的成果、创新之处及不足,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