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教育硕士论文

数名词组合时间结构的显性偏误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8-21 共4478字

  第四章 留学生汉语时间结构表述方式的显性偏误分析

  显性偏误表现于词汇、语法和文化的语言形式。鲁健骥在 1994 年首先将对外汉语中的偏误归结为遗漏、误加、误代、错序四大类型。“遗漏”是在词语或句子中因遗漏了某个词或成分而导致句子语义的残缺,具体表现为时间结构中的成分残缺,导致不能理解或引起误解;“误加”是不该加而加,在时间表述中分两种情况:一是在不需要强调的情况下,句中出现了两个或以上表示同一时间的表述,一种是句中不同时间概念的共现;“误代”是选择了不合适的形式,主要为各类时间结构之间、同类时间结构、时间结构的组合成分中的误代;“错序”是结构成分放错了位置,时间结构的组合成分序列发生了变化,或在句中的成分发生了位置转变。周小兵又于 1996年在其专着《第二语言教学论》中,首次将“杂糅”归为对外汉语中的偏误类型,所谓“杂糅”即把两种不同的句法结构混杂在一个句式的表达中,而造成语句结构的混乱、语义纠缠,并确定了杂糅又包括叠加和拼接两种亚类型。

  本小节将基于语料库和调查问卷的留学生汉语时间结构表述问题和偏误数量的汇总,以及从语料整理的实际出发,针对每一时间结构中的遗漏、误加、误代、错序及杂糅五种偏误类型的特点,进行数量分布汇总后,考察了留学生习得时间结构表述方式的重点和难点,发现其偏误的典型性和规律性,并将笔者在语料库中搜集的每一类具体、典型的偏误分别示例,进行深入分析与归纳。

  4.1 数名词组合时间结构的显性偏误

  数名词组合的时间结构,包括数量词和时间名词两部分,可分别表示时点时间(如“两点十分”)和时段时间(如“两小时十分”)。汉语中有一些表示单位时间的词,不能单独表达完整的时间概念,但具有计量时间长短的作用,如“世纪、年、季度、月、星期、日、时、分、秒”,也称“时量词”,但在其前加数词后方可表述具体的时间概念,对构成数名词组合的时间结构不可或缺。陆俭明在《现代汉语时量词说略》中,根据前能加数词,且形成的数量结构可表时间概念这一标准,总结了现代汉语41 个时量词:“世纪、年代、年、载、年度、周年、学年、学期、季、季度、月、月份、旬、星期、周、天、日、号、夜、宿、晚上、昼夜、晌、更、点、点钟、时、小时、刻、刻钟、分、分钟、秒、秒钟、辈子、下、下子、会儿、阵儿、阵子、段儿”,并指出这 41 个时量词即时间单位词的用法具有差异性[26].后在《说“年、月、日”》中,用分布理论分析了“年、月、日”的不同用法,得出“年、日是量词,月是名词”的结论[27].周小兵则把时量词分为三类:一是量词:秒、分钟、天、夜、年;二是名词:钟头、月、季度、春天、世纪;三是兼类词:小时、星期、学期、学年[28].

  数名词组合的时间结构,应用广泛,在留学生时间表述中使用频率较高,偏误也十分显现,涵盖了遗漏、误加、误代、错序和杂糅的全部偏误类型,其偏误比例在语料库和问卷测试中分别占 19.7%和 27.6% .

  一、遗漏

  根据数名词组合时间结构的成分,其遗漏现象主要见于时间结构中量词或时间名词的遗漏,笔者在语料库收集偏误共 26 例,问卷测试中的偏误率为 26%.主要表现在:

  1. 量词的遗漏

  时间单位词均可与数量词搭配,组成数名词组合的时间结构。黄伯荣、廖序东曾提出时间词有时不是量词而是名词,即在构造表时段的时间结构时,部分时量词由于不具备量词的性质,或者说为了避免与所搭建的时点结构混淆,不能直接将其与数词搭配组合[29].留学生运用此结构时常出现量词遗漏的偏误,典型偏误如:

  (1)我在北京语言大学学习汉语五月。

  (2)父母想了解这时代年轻人的生活。

  41 个时间单位词在构成时段时间结构中,“月、季度”虽具备表时长的概念,但不能直接作为量词与数词搭配,如“一月”,便成为表时点的结构。“月”只在层递修辞格中,可与数词直接搭配,以“一月月、 一月一月”此类重叠的方式来表示时间段。因此例(1)中,表达时段概念时,“月”之前需加量词“个”,将“五月”

  改为“五个月”.例(2)中的“时代”本身为时间名词,在表示时段概念时,需要量词“个”的搭配。

  2. 时间名词的遗漏

  时间名词既可与数量词结合成时段时间结构,也可单独与数词构成表时点时间结构(如“2015 年”)。留学生的常见偏误在于,易遗漏时点时间结构中后面的时间名词。典型偏误如下:

  (3)2007,我高中毕业

  时间名词表时段概念的遗漏偏误主要表现在单独的数名词组合结构和数名词组合的偏正时间结构中。例(3)中,“2007”需要与“年”组合,方能表示此时点概念。

  二、误加

  在 41 个时间单位词中,大部分可后附名词使该时间单位量词化。基于数名词组合时间结构的构造,留学生在时间单位词的运用中,因词性的差异,对具有量词性质的时间单位词不能较好地把握,往往又重述了量词,造成成分赘加。此类偏误从数量上来看略少,语料库中的偏误量为 8 例,在问卷调查中错误率为 18%.典型偏误如下:

  (4)实际生活当中的他只有一个人在身旁,那就是 44 个年来一起生活的妻子。

  (5)这周有五个天都在下雨。

  (6)每个日很多人在饥饿当中死去了。

  在语料中,误加量词的时间结构主要集中常见的时量词中,如“年、日/天、分、秒”等,此类词在表示时段时间时,因兼有时间名词和量词的特性,可在其前直接加数词,而不需要再添加量词。如例(4)中的“44 个年”、例(5)中的“五个天”、例(6)中的“每个日”应分别改为“44 年”、“五天”、“每日”.

  三、误代

  误代是数名词组合时间结构中最常见的偏误类型,其偏误主要表现在数词表达方式的误代、对时间名词语素的误代以及结构整体的选择偏误三方面。笔者在语料库中所收集的显性偏误总量为 64 例,在调查问卷中的此项偏误率也高达 36%.典型偏误如:

  (7)据了解,每分在韩国因吸烟而生病死亡的人数已达 30 名。

  (8)二年以前,我在沈阳留学的时候偶然认识了他。

  (9)2004 年春天的有一天,我和女朋友一起逛街的时候,听到了一个好听的歌。

  以上例句,留学生分别用不同的语素或词语形式来代替时间结构中的成分。其中,数词的误代,主要表现在数词形式的使用偏误,尤其以“二”误代“两”的现象最为显着。如例(8)中,在表示时间段的数名词时间结构中,与时量词搭配的数词要用“两”,而非“二”,“二年以前”应为“两年以前”.

  时间名词语素的误用中,作为时量词的“分”与“分钟”,因语义相同,留学生极易混淆,常以“分”来误代“分钟”.“分”不能单独使用,要与“小时、点、秒”一起搭配使用,分别表示时间段和时间点,如“两小时二十分”、“两点五分”;而“分钟”是时段时间词语,可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小时”、“秒”搭配使用,如“十分钟”、“一个小时二十分钟”.例(7)在于强调单位时间内的死亡人数,应选择表时间段的时量词,“分”不能单独使用,因此“每分”应改为“每分钟”.

  其他的误代偏误还表现在近义语素的误代,如:时间结构“有一天”与“一天”语义相近,二者皆可单独使用,但“一天”之前可加修饰语,如“五月的一天”,“有一天”前则不可以直接加定语,留学生易混淆二者用法。例(9)中,“2004 年春天的有一天”应改为“2004 年春天的一天”.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