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隐蔽作证制度存在的问题现行法律规定不具体。新刑诉法第六十二条对隐蔽作证制度作了相应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全文]
添加时间:2014-07-14
一、刑事代理制度的概念按照我国刑事诉讼法和教科书的通行说法,通常认为刑事代理制度是指代理人接受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全文]
添加时间:2014-07-14
每一种具体的法律关系都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利益主体,享有各自不同的利益,而法律的正义就在于协调这种利益关系,使之趋向平衡,就是罗马...[全文]
添加时间:2014-07-14
精神病可以分为司法精神病和医学精神病,精神疾病的伪装又称为诈病,是指以欺骗为企图,故意地模仿疾病或夸大疾病的一种症状。伪装精神病并...[全文]
添加时间:2014-07-12
自人类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之后,原始社会的自力救济模式就逐渐为阶级社会的公力救济方式所取代,其原因亦无外于纠纷内容的复杂性程度...[全文]
添加时间:2014-07-12
1、证人出庭作证之理论基础1.1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原则源于罗马法当事人之善意与衡平观念,而罗马法善意与衡平观念传至德意志,与古代德意志...[全文]
添加时间:2014-07-12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41条的规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全文]
添加时间:2014-07-12
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末的最后十年,在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中,西方世界掀起了针对辩诉交易制度的三次讨论浪潮,每一次研究浪潮都促进了人们对辩诉...[全文]
添加时间:2014-07-12
审查逮捕作为一种司法行为,在没有听取律师意见的情况下就作出是否逮捕的结论,显然不利于有效保证审查逮捕工作的中立性与准确性,不利于对...[全文]
添加时间:2014-07-12
2012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和隐私保护...[全文]
添加时间:2014-07-12
引言2013年10月14日,一个必定会影响未来中国刑事审判走向的重要会议全国第六次刑事审判工作会议,在北京的京西宾馆举行。刑事案件在开庭时...[全文]
添加时间:2014-07-12
长期以来,我国的刑事司法以及证据制度中由于缺乏亲属拒证权的规定而受到学界的诸多诟...[全文]
添加时间:2014-07-12
我国刑事诉讼法只规定一种简易程序--简易审判程序。新《刑事诉讼法》扩大了刑事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既保证了权利,效率优先,兼顾公正的正...[全文]
添加时间:2014-07-12
1证据保管的含义与意义1.1证据保管的含义所谓证据的保管是指在发现、收集、运用证据的过程中,对证据进行的包装、保存、运输、管理等事项。...[全文]
添加时间:2014-07-12
审前羁押是指在法院有罪判决生效前先期剥夺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人身自由的一种法律状态,大陆法系国家通常叫作未决拘禁,即在有罪判决之前...[全文]
添加时间:2014-07-12
犯罪主体是犯罪构成的重要要件,是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重要因素。为此,在确定各罪犯罪主体范围时,必须慎之又慎,必须充分考虑到各...[全文]
添加时间:2014-07-12
一、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法律地位与功能定位(一)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合宪性考量对任何制度的探讨都须追本溯源。作为根本法,宪法是所有法律...[全文]
添加时间:2014-07-12
2012年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在第182条上增加了一款:在开庭以前,审判人员可以召集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回避、出庭证人...[全文]
添加时间:2014-07-12
一、刑讯逼供渊源南宋法医学家宋慈所著的《洗冤集录》开篇所言:狱事莫重于大辟,大辟莫重于初情,初情莫重于检验。盖死生出入之权舆,幽枉屈...[全文]
添加时间:2014-07-12
修改后的刑诉法第270条第一款规定了法定代理人及其他合适成年人到场条款,但针对外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则很难执行该条款,且在司法实践中,...[全文]
添加时间:2014-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