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以《关雎》为代表的许多诗篇在具体叙事抒情以前大都会先摹写一些与所叙情事无直接关联的额外场景,营造某种氛围铺垫一定的前设情...[全文]
添加时间:2014-04-24
郭绍虞先生在1980年11月5日《人民日报》撰文,他实事求是地分析了当时我国多民族文艺理论研究现状:较多注意汉民族的理论而较少注意...[全文]
添加时间:2014-04-24
东汉晚叶文学,除《古诗十九首》与乐府外,多年来一直没有被研究者足够重视,而东汉晚叶文学其实是汉魏文学转变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其重要性...[全文]
添加时间:2014-04-24
由于小说创作要大量借助引用、暗示、参考、仿作、戏拟、剽窃等叙事手段,因此文本之间的互文性现象随处可见。①在阅读和研究《三国志演义》...[全文]
添加时间:2014-04-24
古代文学作品渗透普我国古代的文化内涵,应该在广阔的文学背景下了解古代文学。但是由于我国对古代文学的研究尚处于保守阶段,因此应结合古...[全文]
添加时间:2014-04-24
李白诗文集现存最早的刻本为北宋蜀刻本《李太白文集》三十卷,它距离李白去世已逾三百多年。其间李白诗文的编集与流传,因为时间久远,载籍...[全文]
添加时间:2014-04-17
在清代嘉道间的江南诗坛上,女性文学创作处于彬彬郁郁、斐然称盛的黄金时期,其中随园女弟子与碧城女弟子这两个会聚一时灵襟的女性文学群体堪...[全文]
添加时间:2014-04-17
温馨提示:该篇为学术论文部分章节,如需阅读全文,请移至本文末尾四、结语本文主要根据《太极图说论》研究王嗣槐的思想,及其在明清之际学...[全文]
添加时间:2014-04-16
温馨提示:该篇为学术论文部分章节,如需阅读全文,请移至本文末尾(四)尽伦之教王嗣槐之所以费力撰写《太极图说论》,极力批判二氏,主要...[全文]
添加时间:2014-04-16
温馨提示:该篇为学术论文部分章节,如需阅读全文,请移至本文末尾(三)性与天命《太极图说论》中的〈辨性论〉多达三十篇,所占篇幅最多,...[全文]
添加时间:2014-04-16
(二)鬼神与生死与一般儒者不同,王嗣槐颇多言及生死与鬼神,而且说到相当细节的程度,思路上也完全符合上一节所论的有无之辨,并持续与二...[全文]
添加时间:2014-04-16
三、王嗣槐「终极实有、幽明一致」的思想内涵王嗣槐的《太极图说论》主要欲批评佛老二氏,又因他认为宋儒受到二氏之影响,其中也有不少纠正...[全文]
添加时间:2014-04-16
目录摘要一、前言二、王嗣槐与《太极图说论》的写作三、王嗣槐「终极实有、幽明一致」的思想内涵(一)有无之辨(二)鬼神与生死(三)性与...[全文]
添加时间:2014-04-16
二、王嗣槐与《太极图说论》的写作王嗣槐,字仲昭,号桂山,浙江仁和县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授中书舍人。王嗣槐工...[全文]
添加时间:2014-04-16
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主席博览群书,从青年时代就对《红楼梦》情有独钟,直到晚年还爱不释手。在戎马倥偬的岁月,他总把《红楼梦》带在身边...[全文]
添加时间:2014-04-10
摘要:钟惺、谭元春二人所代表的竟陵派在晚明传播甚广,湖广、吴中是他们活动的主要区域,影响也较大。作为当时文化次核心区域的闽地,一批...[全文]
添加时间:2014-04-02
明清两代文学流派呈现鲜明的地域特征,明代初年就已形成以吴、越、闽、粤、江右五个地域文学流派鼎足而立的文坛格局。明末清初,这种文学流...[全文]
添加时间:2014-04-02
明清时期的江南女性中,知书通文的闺秀颇多,然而其作品散佚各处,缺乏系统的整理。在近年来出版的一系列《江南女性别集》汇编中,不少江南...[全文]
添加时间:2014-03-24
法式善(1753~1813),原名运昌,字开文,号时帆,又号梧门、诗龛、小西涯居士,蒙古族人,隶内务府正黄旗。洪亮吉(1746~1809),初名礼吉...[全文]
添加时间:2014-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