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幼儿园角色游戏与教师指导的内涵及教育意义
一、幼儿园角色游戏概述
(一)角色游戏的涵义
前苏联心理学家艾里康宁重点研究了角色游戏,认为角色游戏是幼儿的典型游戏,他认为:“角色游戏是一种发展了的活动形式,幼儿在这种活动中充当成年人的角色(职能),并在专门设置的游戏条件下概括地再现成人的活动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强调游戏是在真实条件之外,借助想象,利用象征材料再现人与人的关系,幼儿在游戏中不仅模仿,而且创造。
在我国,较被大家认可的观点主要来自于学者黄人颂关于角色游戏的阐述:
“角色游戏是学前儿童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 [23]
在此基础上,还很多学者对角色游戏进行了论述,如有学者将角色游戏定义为:“角色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借助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其生活环境、生活体验和生活感受的游戏。”[24]
还有学者将角色游戏定义为:“角色游戏是幼儿在生活中通过模仿、想象来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再现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
本研究中采用学者丁海东关于角色游戏的定义,他在其《学前游戏论》中指出:“角色游戏是学前儿童按照自己的意愿,以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实或替代的材料,通过扮演角色,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地再现周围社会生活的游戏,又称象征性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期典型的游戏形式。
(二)角色游戏的结构
角色游戏的基本结构是指角色游戏包含的基本要素,也就是角色游戏所共有的一些因素或成分,主要包括主题、角色、情节、物品及规则。
每个角色游戏都有一个主题,“主题”是指角色游戏的题目,常见的幼儿园角色游戏的主题有“娃娃家”、“小超市”、“医院”“餐厅”“理发店”等等。游戏中的“角色”、“情节”、“规则”等因素都要围绕“主题”来进行。
“角色”是指幼儿在游戏中模仿的对象,通常都是幼儿生活中较为熟悉的角色,如“爸爸”、“妈妈”、“医生”、“收银员”、“服务员”等,幼儿结合已有经验,创造性地展现自己对社会角色的认识与体验。在游戏中,幼儿必须像自己所扮演的角色那样行动,所以“角色”规定了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和“规则”,如“厨师做饭”、“服务员上菜”的分工规则。
“规则”是为了真实表现社会生活中的角色而设定的,包含于角色之中,具有内隐性。
角色游戏的“情节”是指幼儿对游戏动作和情境的假想,通常幼儿需要借助“物品(即游戏材料,是开展角色游戏的物质基础,也是幼儿的假想对象) 来假想游戏情节。
(三) 角色游戏的特征
1.主题和内容来源于幼儿的实际生活
幼儿角色游戏的角色、主题、情节、规则等,均来自幼儿所处的实际生活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决定所要扮演的角色,可以自由地发展游戏内容和变换游戏情节。幼儿自身的生活经验也会直接影响到游戏内容与游戏情节,如:幼儿在玩”超市“的游戏时,就会将自己在收银台付款的经历融入游戏当中,丰富和扩展了游戏情节,他对同伴说:”我买的鸡蛋只有会员才能买,可是我的会员卡忘记带了,能不能借你的会员卡用用?“
2.富有创造性的想象活动
角色游戏是创造性游戏,想象活动是角色游戏的支柱,角色游戏的过程是创造性想象的过程,幼儿可以在游戏中自由地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这不仅可以使幼儿对角色游戏产生浓厚的兴趣,还能使角色游戏的主题、角色与情节更加丰富多样。幼儿的创造性想象主要包括对角色的想象、对物品的想象以及对游戏情节的想象。如:幼儿在游戏时将自己假想成”医生“、”服务员“等各类社会角色;将”雪糕棒“假想成”注射器“;原本将”娃娃“搂在怀里喂饭,一会儿又说”娃娃“病了,抱着”娃娃“去医院看病。
3. 充分的自主性与灵活性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基本上摆脱了成人的控制,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活动,整个游戏过程都是由幼儿参与设计并实施的,主题的确定、角色的分配、情节的发展以及游戏规则的制定等都是幼儿自己决定的,幼儿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同时,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他们会灵活地选择游戏主题与游戏材料进行角色游戏,如小班幼儿较喜欢”娃娃家“等角色游戏,大班幼儿则较多选择”医院“、”超市“等有一定难度的角色游戏。角色游戏的灵活性还体现在,游戏本身没有固有的程序和模式,更不追求固定的结果,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与兴趣决定游戏的发展。
4.以”角色扮演“为表征手段的象征性游戏
皮亚杰按照儿童认知发展对游戏进行分类,将游戏分为练习性游戏、象征性游戏和规则游戏。象征性游戏指的是儿童能够按照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把现在不在眼前的、以前经历过的事物、活动作为”表象“回忆起来,并且以一种”假装的“方式”象征性“地表现出来。
象征性游戏强调思维的”表征性“,从这个意义来说,角色游戏、表演游戏、建构游戏等都可以归为象征性游戏。从表征活动的手段来看,建构游戏是以”建构物“为主要表征手段的象征性游戏,而角色游戏和表演游戏更多的是以”角色扮演“为表征手段的象征性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