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 语
为了有效治理农村群体性事件,我国各级政府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在基层各级政府都设立了针对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处置体系,来指导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具体解决与处理,然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往往会会脱离农村的实际情况,而难以实施。我国针对农村群体性事件制订了大量的法律条例,然而这些法律条例过于分散,并且缺乏统一的主题,不同的规定之间往往又出现相悖之处,难以自圆其说,这一问题也制约了政府在治理农村群体性事件中的具体效果。所以,深入探究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根源所在,解决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治理当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形成一整套完善的,可以长期执行的农村群体性事件治理模式是大势所趋。
本研究运用了多种方法来综合分析目前农村群体性事件的主要概念、主要表现和产生的原因等,并且针对这些农村群体性事件当中的问题,从治理的理论出发,有的放矢的探讨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对目前我国农村当中群体性事件的解决能够有所帮助。但是由于学识与水平的局限,对于很多问题尚缺乏深刻的阐述,这些在以后的研究当中,有待于进一步的加以改进。
参考文献
着作类
[1]周忠伟。群体性事件及处置【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
[2]【美】查尔斯·蒂利。身份、边界与社会联系【M】。谢岳,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
[3]谢庆奎。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美】塞缪尔·菲利普斯·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周琪、刘绯、张立平,译。新华出版社,2002.
[5]【美】塞缪尔·P·亨廷顿 (SAMUEL P. HUNTINGTON) .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王冠华,刘为,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6]陈振明。公共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7]陈晋胜。群体性事件研究报告【M】。群众出版社,2004: 17-29.
[8]赵鼎新。社会与政治运动讲义【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4.
[9]张子路,龚太华。《治安紧急处置方略》【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89 年。
[10]陈晋胜。群体性事件研究报告【M】。群众出版社,2004 .
[11]赵鼎新。社会与政治运动讲义【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12]刘子富。新群体事件观一一贵州瓮安“6.28”事件的启示【M】。新华出版社,2009.
[13]于建嵘。抗争性政治:中国政治社会学基本问题【M】。人民出版社,2010.
[14]张静。基层政权:乡村制度诸问题【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15]戴维·波普诺着,李强等译。社会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16]古斯塔夫·勒庞着,冯克利译。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论文类:
[17]张昆玲,闫翅鲲,宋杉岐,史中朝。从农村群体性事件看服务型政府建设---以河北石家庄市为例【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2)。
[18]张兴武。群体性事件防控问题初探【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1)。
[19]吴秀荣。试论群体性事件的原因及治理方略【J】。陕西行政学院报,2009.8(3)。
[20]蔡富军。再论群体性事件【J】。管理与财富,2009.10.
[21]熊一新。略论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处置与构建和谐社会【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6.7(4)。
[22]李俊俊。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群体性事件【J】。唯实(政治文明),2011(2)。
[23]郑利源。对群体性事件的客观思考【J】。中国商界,2009(6)。
[24]陈晋胜。群体性事件治理方略【J】。山西大学学报,2004.4(2)。
[25]陈奇。群体性事件的基本特征及处置策略【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7.9(9)。
[26]吴佩芬,王国明。近几年学术界关于群体性事件的研究综述【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5.
[27]马彦勇。加拿大处置群体性骚乱的做法及启示【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5.3(2)。
[28]张百杰。化解群体性事件的对策【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3.
[29]王庆功。关于社会弱势群体与群体性事件问题之思考【J】。山东社会科学,2006(10)。
[30]郭渐强,黄敏。论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群体性事件的防治【J】。求实(民主与法治),2009.
[31]李斌,赵永琴。从群体性事件看我国服务型政府【J】。党政建设,2009.11.
[32]林超。和谐社会中的群体性事件防范机制构建【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4)。
[33]李金龙。挑战与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下的政府信息管理【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 年第 39 卷第 1 期。
[34]潘乾。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的法律思考【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9 年第 28 卷第 6 期。
[35]张锋。基于理性视角的群体性事件比较研究【J】。延边大学学报,2009.(8)。
[36]石勇。社会管理新政的“贵阳模式”【J】。南风窗,2011,(16) : 2-5.
[37]陈发桂。我国基层维稳运行机制的理性化建构探析【J】。长白学刊,2010,(5): 19-20.
[38]孙应征、刘国媛。略论司法公信力之构建【J】。江汉大学学报,2010 (1): 24-25.
[39]孙柏瑛。我国公民有序参与:语境、分歧与共识【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1):33-34.
[40]刘先春,孙明杰。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挑战和对策研究【J】。四川行政学院报,2011 (3): 8-10.
[41]中共黑龙江省统战部。关于新的社会阶层利益诉求情况的调查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 (9): 6-9.
[42] 高晓倩,刘梦慈。我国新农村社区建设的历史追溯与理论透析【J】。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3(02)
[43]任晓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 中州学刊。 2013(04)
[44]马会芳,张全省。社会转型期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发展趋势及原因分析【J】。 前沿。2013(05)
[45]韩纪云。当代西方社会冲突理论与当前我国乡村社会矛盾的消解【J】。 传承。 2012(18)
[46]贾宗岩,李显嵩,李星。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06)报告类
[47]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2012
致 谢
今天站在这里,标志着我在山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MPA 教育中心的学习生涯即将结束,硕士研究生的两年时光转瞬即逝,但这两年中学到的知识却注定使我终生受益。
在此,首先感谢我的导师曲延春教授在学习和生活中给我的指导和帮助,曲老师待人热情,治学严谨,经验丰富,理论深厚,在百忙中多次抽出时间,耐心细致地指导论文写作,使本人在写作过程中,思路更加清晰、辨析更加深入、对策更加准确,受益匪浅。
同时,要感谢山东师范大学的各位老师,你们不辞辛苦,兢兢业业,为人师表的风范令我敬仰,严谨治学的态度令我敬佩。在这里谨祝各位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此外,还要感谢工作学习中的领导和同事,为论文的写作提供了大量数据、案例和实际工作经验,帮助我顺利完成论文。
最后,感谢我的家人给予我的支持和包容,帮助我顺利完成学业。
由于本人学识与能力有限,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