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演唱上的特色比较概述
由于上文已经对两者的作品本身做了详尽的比较,此部分主要站在美声歌唱的角度简单阐述两者的特色及比较。
(一)演唱时声音音色的把握
莫扎特的艺术歌曲包含多种风格,适合演唱的嗓音音色也相对丰富,但总的来说,莫扎特的歌曲的音色应该是单纯、纯净和清新的,不像演唱意大利和法国作品时那样有太多的混合音色。演唱者在演唱时也不用追求富于穿透性的戏剧性效果,不要过于暗淡或是过于纤细明亮,音色上要始终注意饱满圆润,稍微带点浓郁,另外高低声区间的音色音质要保持高度统一,要同样的抒情柔和。
舒伯特艺术歌曲独特的韵味已经旋律线条的流畅性,与歌剧的演唱方式有着相当大的区别,它要求歌曲演唱者在演唱的过程中,必须要讲究声音的音色的变化和适当的音量控制。既要求艺术歌曲的演唱在声音上是柔和的,在整体形象上又要是精美的。尤其突出的是他的作品中的高音弱声是对歌唱者真正的要求和考验,可以说作品中对轻声、半声、弱声的运用需要极其精准的表现,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经历去精雕细刻,不仅如此,在高声区上要求歌者有较强的控制力,能做到高声区的渐弱渐强等处理,此外,随着旋律的变换还需要有音色的变化和强弱收放的对比。
(二)演唱时乐句、歌词的处理
演唱莫扎特艺术歌曲时,声音都应该干净利落,不要拖泥带水,乐句的处理要清楚而有层次,尤其是那些短小的音符,轻重对比要交代的清楚,绝不可含糊不清,这种轻重对比增强了旋律的律动感。在演唱旋律音程的上行乐句时要比较含蓄、柔和。在莫扎特的作品中,还常出现许多装饰音来增加音乐的灵活性,同时表现出华丽、浪漫的风格,歌唱时要注意平稳。在莫扎特的艺术歌曲中,会出现很多的休止符,有很多是为了表情、情绪等而特意设计,演唱时一定要深刻体会作曲家的用意,结合前后文感受表情、语气和情绪,才能精准、深刻、自然的歌唱出作品的原意。
舒伯特的艺术歌曲的歌词主要是以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抒情诗为主,这些抒情诗的内容短小精悍,寓意深刻,优美典雅,有着很强的浪漫情调与抒情风格,从演唱的角度看,词和曲是兵种的,歌词不再是音乐的陪衬了,词句的重要性也显着的提高了。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完美地结合了诗歌和音乐,使得其被演唱时更要注重文学性和细腻变化的情感表现以及深远的歌曲已经。这其中尤为需要注意的是,在歌唱时,不完全是在唱,而是带有一部分朗诵色彩的去半朗诵半唱的歌唱作品,既不能朗诵得像歌剧宣叙调的感觉,又不能像完全抒情的歌唱,这个度的把握是很重要的,要求歌者演唱出来,使听者既能听到诗歌的韵律、词语、语气、语调,又能很好的感受诗歌与旋律结合交相辉映的美感,这其实是最难达到的标准。
(三)演唱时气息的运用
气息是一切歌唱的基础,气息又决定了声音的处理,因此结合两位作曲家作品的风格特色,在歌唱莫扎特艺术歌曲时,气息要平稳,自然,连贯,并且还需要适当的小跳跃和小爆发的能力,尤其是在有欢快语句的歌唱和活泼情绪的表达时尤为重要。而在歌唱舒伯特的作品时,对气息要求更加扎实并且富有变化,尤其是在做弱声、半声、柔声和高音的音量收放都需要有扎实的气息功底作为后盾,要求气息在各种表情和处理下都要精确,不可给的过多,也不可给的过少,对气息的控制要做到收放自如、驾轻就熟。
五、本章小结
在此章节中,本文着重对莫扎特与舒伯特的共计六首艺术歌曲进行了重点分析与比较研究,分析与比较的着重点在于歌曲本身的外在形式。可做小结如下:
一、从艺术歌曲发展的脉络上看,与其呼应的欧洲文学的发展是影响艺术歌曲走向成熟非常重要的一点。在音乐与诗歌的融合上,莫扎特更加侧重于两者功能表现的重要性,所以两者还有非此即彼的不同起伏;而舒伯特则做到了非常完美的有机统一,同时在钢琴伴奏的地位上,应该称之为并不是地位的提升,而是彼此包容在艺术歌曲的整体之中。二、在作品中的和声风格和调式调性的写作上,莫扎特依然以传统功能和声体系为主,调性设计上非常具有古典主义的音乐特征;而舒伯特则开始探索以大量的不协和和弦代替原有功能组中的主体和弦,亦即在下属功能组中倾向于二级和弦,在属功能组中特别强调导和弦的地位;但需要强调说明的是副和弦代替正和弦的和声风格依然强调功能组之间的横向连接,没有消除和声功能的重要地位,所以这一点还没有抛离古典到浪漫主义中期时的和声风格;在调式上舒伯特强调同主音大小调的转换而不再是关系大小调的转换,调性转换上比较突出浪漫主义时期的三度关系转调与非规则性转调。三、在作品的形式上,既有传统中通体歌曲的使用,也有器乐化曲式结构变形后融入声乐作品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