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关于教师研究的内容。
在关于教师研究的价值取向方面,重视研究与教师教学和教师个人的发展价值。柳夕浪(2003)提出,教师应通过研究建构起积极的"教学自我",构建属于教师自己的教学生活世界。张爱军(2010)从研究与教学的关系出发,提出教学和研究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教研相长"是教师研究应然的价值取向。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出发,王加强(2009)认为教师应把课题研究与日常教育、教学结合起来,使两者成为自己专业发展的过程。彭云(2011)提出,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价值在于更新专业知识、探寻专业智慧和激励专业创新。可以说,大家对于教师研究价值的取向有了一致的认识,即重视教师研究的自我价值,以研究努力改进教师的教学实践,指向教师个体专业素质的发展。
在关于教师研究的认识方面,大家已经认识到教师的研究与专家学者所做的研究是有所不同的,通过与专家的研究作对比,提出教师研究的性质、特征,进而阐释了教师研究的意涵。通过查阅关于教师研究的相关文献,得出以下几点共识。教师是研究的主体,具有主体性和主动性;教师研究是一种实践性、行动性的研究;教师研究的主要任务在于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7教师研究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除了把着作、科研论文作为教师的研究成果之外,还应赋予其他成果形态以一定的地位。在对教师研究的认识日益深入以后,教师研究的能力也引起大家的关注。在理论研究方面,教师研究能力比较弱已成为共识,研究主要围绕提高教师研究能力的措施来展开。在针对教师研究能力的实证调查方面,刘世瑞、李海容(2011)对湖南省衡山县和广东省开平市部分学校的中小学教师的研究能力进行问卷调查,测试内容主要包括教师对自己所教课程知识方面的主观认知和教师的教育统计学、测量学知识,调查发现教师的教研论文主要是经验总结和推广,鲜有论证严格的教育实验,缺少对于教育理念的思考和探索性的研究;9古丽萍,李森对乐山市中区小学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进行实证调查, 就城乡教师、不同教龄和不同学历的教师之间存在的研究能力认同度的差异,提出相应对策建议。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关于教师研究能力的文章并不多,此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并没有形成一定的体系和相关标准。
3.关于教师研究的方法。
关于教师研究方法方面的研究主要针对两个方面,一是最适合教师研究的方法是什么,二是教师研究方法在使用上存在的问题。在合适教师使用的研究方法方面,有学者指出,中小学教师的研究应以行动研究为宜;1教师行动研究可以使教师系统而公开地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
但是,准确的来说行动研究应是教师进行研究的方式,而不能称之为方法。有学者指出,相比量化方法,质性方法更容易操作,如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的方法更适合教师的研究。
关于教师研究方法存在的问题方面,我国学者主要通过对教师在期刊杂志上发表的文章进行内容分析或对教师发放调查问卷来了解教师研究方法的使用现状。调查发现,我国中小学教师科研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教学方法的研究;中小学教师最常采用的研究方法为经验总结法;量化研究和实证性的研究较为少见;4问题意识和技术的缺失是教师研究方法运用不足主要的表现方面。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多数研究主要针对教师做研究所选用的常用方法进行考量,缺少对教师在面对具体问题时自身所具有的问题和方法素养的考察和教师在选用方法背后的所持研究认知的思考。随着我国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如果教师对方法没有充分的认识和熟练掌握,对方法本身的结构特征、操作、功能 、对方法使用所需要满足的条件和方法缺乏充分性的认识,将影响教师做研究的水平和质量。
2.3 已有研究的简要评述。
随着国际上对教师研究的肯定,教师研究的内涵愈来愈丰富。我国教师研究的发展经过了"要不要进行研究"的论证,转向了"如何更好的进行研究".在研究取向上更加重视探寻促进教师发展的内在机制。通过梳理文献发现,我国关于教师研究的研究,有一下几点不足:
1.在研究对象上,多数研究将中小学教师作为同一个群体进行考察、研究。中学和小学教师虽然有同样的教育职责、教学角色,但其面对的受教育群体不同、工作侧重方面不同、做研究的水平也不尽相同。中学、小学教师各有自身的特征,所以,应将两个群体分开进行考察。研究只针对小学教师群体,能够更加清晰的认识小学教师的研究现状,由此提出的策略、建议将更有针对性。
2.在研究内容上,现有的教师研究多围绕教师研究的内涵、特性、价值取向展开,相对来说,关于教师研究能力的研究较少;作为构成教师研究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研究方法的考量虽已引起学者的关注,但是此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教师做研究选用的常用方法的考量,缺少对教师所持方法背后的观念的思考;教师问题意识和技术的缺失已成为共识,但大多研究停留在理论思考的层面,有待进一步实际调查。
2.4 本研究的观点。
本研究的观点:
1.教师的内在发展意识是教师研究的重要动力。
只有增强教师的内在发展意识,使教师拥有乐于学习心向,才能真正激发教师做研究的主动性,研究的取向应定位于教师内在发展的基础上,以使研究所提出的建议、策略更易被教师群体所接受,使研究能够真正的对教师发展有所贡献。
2.研究是教师生成教育智慧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教育智慧的形成建立在教师长期对实践的反思、感悟之中,而研究本身凝聚着教师的智慧,并在一定程度上维持着教师对于智慧的追求,不断加深着教师对于教育的认识和整体把握。所以,以研究来增长教师的教育智慧,培育创新型人才,是社会对教师职业的新的希冀。
3.小学教师的研究应以"教学学术为业".
小学教师从事研究的可能性根植于教师的日常教学过程之中,所关注的是怎样使教学行动、内容策略、方式与步骤更富有教育的意义,所以,不同于政治家的"以政治为业",也不同于教授学者的"以学术为业",小学教师的研究应"以教学学术为业",即把教学的过程视为研究的过程,以研究的态度对待教学实践,用研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将研究的成果纳入教学,使教学更富有成效,不断提高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4.研究的认知与方法是影响教师做研究的主要方面。
教师研究方法的水平是制约教师研究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需要具备基本的研究方法意识和素养,以保证做研究的科学性。而教师自身对研究的认识,将直接影响到教师做研究的思维方式,进而影响到教师如何做研究。所以,教师对研究的认知和做研究的方法是影响教师做研究的主要方面。
5.教师研究的成果表述以学生发展、教师成长为载体。
教师研究的对象不仅仅是成长中的学生,还有发展中的自己,其研究成果可能需要经过一段长时间之后才能显露,所以,与一般性研究要求的高度科学性不同,教师的研究不应以他人的典范标准去判断自己的研究是否"正式"、"规范",应需要关注自己的内在价值,关注研究成果的生命的表达,将研究成果指向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