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教育学硕士论文

双师型理论下本科教师在职培训对策绪论(4)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8-20 共13926字

  (3)研究内容

  目前对地方本科院校教师在职培训的研究集中于培训必要性、培训目标、问题及对策等方面,内容之间相互交叉,对在培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方面研究较多,对培训目标、内容、保障措施方面较少有研究。

  培训目标是地方本科院校教师在职培训工作的基础,能决定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影响在职教师对之后教育教学工作的认识和重新定位。培训内容是在职教师在进入职业阶段所要重点学习和接触到的,众多的学校无疑从教学、学生、教师等方面确立培训内容,培训内容不再是单一的课程的学习,而是系统的专业知识,包括政治、理论课、外国语、专业课、教育实习等。已有研究缺少对地方本科院校培养目标的思考,未从地方本科院校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入手,制定切实有效、能让教师胜任这一培养任务的内容。地方本科院校教师在职培训的保障措施方面涉及到的层面比较广,包括政府、学校和教师自身等层面,这些措施能为地方本科院校教师在职培训提供强大的后盾保障。

  另外,各个专业的在职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所承担的教学内容方面是存在不同的,有所差异,应在不同专业教师在职培训的时候加以区分。现有的研究中多数会从学校的整体来对在职培训进行研究,而不是从各专业的角度进行研究,所以今后应在培训内容、目标、保障策略等方面引起研究者的注意。

  (四)概念界定

  1.双师型教师

  双师型教师是伴随着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而出现的专有名词,在中国职业教育的进程中,双师型教师的概念由王义澄先生率先提出,他在 1990 年的《建设“双师型”专科教师队伍》中提出了培养途径。1995 年双师型教师第一次出现在《关于开展建设示范性职业大学的原则意见》的文件政策中。从首次提出的双师型教师的概念和首次出现在政策中的双师型教师的概念来看,双师型教师的内涵是存在差异的,王义澄先生注重教师个体的理论与实践的双重素质,而 1995年颁布的文件则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整体,从教师双重来源的角度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学术界对此内涵也存在多种争论,总结看来,研究者们对双师型教师内涵的理解多样,形成了不同的学说,“主要学说有‘双职称’论、‘双证’论、‘双能(素质)’论、‘双层次’论、‘双融合’论、‘叠加’论、‘特定’论、‘双来源’论八种”[34].本研究是基于双师型视角来审视地方本科院校教师的在职培训,从教师个体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因而本文中的双师型教师针对的是教师个体自身,着重双师型教师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并重的“双能(素质)”.

  2.地方本科院校

  地方本科院校是指由地方行政部门划拨经费的普通高等院校,它“在管理体制上属于所在地方政府,在服务面向是主要定位于省(直辖市、自治区)、地级市,其生源以当地为主,学生毕业后多数留在本地就业,服务于地方特定行业”[35],地方本科院校以为地方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根据国际教育标准分类,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我国高等教育分为三种类型,地方本科院校属于第二种类型,即应用型本科高校。

  自 1999 年开始的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以来,不少的专科院校合并升格至本科院校,也新建了数所地方本科院校,仅 1999 年-2007 年间,我国新建的地方本科院校就高达 200 余所。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统计,目前我国有 1145所普通本科院校[36],其中地方本科院校的比例高达 90%,山东省共 60 余所地方本科院校,该类院校由省与地方财政共同供养,培养的人才主要就业于当地,服务于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

  3.教师在职培训

  《教育大辞典》中对在职培训的界定为“对已获得一定学历教育和专业技术职称的在职人员进行的教育活动”[37].教师在职培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师在职培训是指对已在岗在职的教师进行的包括合格培训、岗位培训和进一步提高培训的再教育。狭义的教师在职培训是指对已经取得教师合格证书,并经过岗位培训,能基本适应岗位要求的教师进行教育”[38].我们从以下几方面理解在职培训的内涵:在职培训的对象是在职教师,培训的目的是更新教师的理论知识、提高教育教学及专业实践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培训的内容是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从中可以看出,不管是狭义的还是广义的教师在职培训的概念,教育对象都是在职教师,教育目的是提高教师的能力素质。教师在职培训的形式有高级研讨班、国内访问学者、同等学历申请硕士学位、教师进修班、骨干教师进修班、助教进修班和出国进修等。本研究中的教师在职培训指的是狭义的教师在职培训。

  (五)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指通过收集、分析和整理已有相关文献资料,形成对事实的认识的方法。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基于双师型视角的地方本科院校教师在职培训已有文献资料的研究,总结出地方本科院校教师在职培训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发现地方本科院校教师在职培训中存在重视学术型教师培养、在职培训与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不适应等问题,并将此作为该研究的出发点和研究方向。

  (2)比较研究法

  比较研究法是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的某类教育现象进行比较分析,进而揭示教育的普遍规律,得到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根据比较对象的历史发展和相互联系,比较研究法分为纵向比较研究和横向比较研究。

  本研究采用的是横向比较,就山东省多所地方本科院校教师的在职培训进行比较,并借鉴国外职业教育教师的在职培训和国内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经验,改进我国地方本科院校教师的在职培训。

  (3)调查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是通过考察了解客观情况直接获取有关材料,并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的研究方法。一般通过问卷、访谈等方法了解调查对象的有关信息,并通过分析加以研究。

  本研究通过浏览山东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山东省地方本科院校网站,查阅其对教师进行在职培训的方案,了解相关信息,并编制教师在职培训调查问卷,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地方本科院校教师的在职培训在培训目标、内容、方式、评价等方面的现状,为查找问题及提出策略提供资料支持。

  2.研究思路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使得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地方本科院校作为与地域、行业发展关系密切的学校组织,应培养服务于当地及周边地区的应用型人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需要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担任本科教育的重任,促进中职、专科、本科直至研究生教育的融汇贯通。2014 年和 2015年,教育部和政府部门分别提出要引导、推动地方本科院校的应用型转型发展。

  地方本科院校应改变原有的学术型高校的定位,树立应用型高校的定位认识。地方本科院校的应用型转型发展,需要的不再是理论知识素养较高的学术型教师,而是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俱备的双师型教师。在职培训是提高地方本科院校教师能力的有效途径,面对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需求,当前的在职培训仍然培养学术理论型教师,与处于转型期的地方本科院校所需的双师型教师存在矛盾。

  在教育大众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及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当前地方本科院校教师的在职培训与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要求存在突出矛盾。因此,为改进地方本科院校教师在职培训的现状,基于双师型视角的地方本科院校教师在职培训就尤为重要。本研究从基于双师型视角的地方本科院校教师在职培训的背景分析入手,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地方本科院校在职培训存在目标设置不合理、内容偏重理论知识、培训机构单一等问题,并从多个层面进行原因分析,进一步提出由政府、学校、企业共建的基于双师型视角的地方本科院校教师在职培训策略。

  本研究针对“何为在职培训”、“基于双师型视角的山东省地方本科院校在职培训研究的背景是什么”、“基于双师型视角的山东省地方本科院校教师在职培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构建基于双师型视角的山东省地方本科院校教师在职培训策略”等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深入分析在职培训的各要素,结合国内外地方本科院校教师在职培训的经验和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发展的措施,构建基于政府、学校和企业合作的地方本科院校教师在职培训策略,以促进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的成长,推动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加快教育大众化的进程。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