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教育学硕士论文

双师型理论下本科教师在职培训对策绪论(3)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8-20 共13926字

  (1)在职培训的必要性

  从已有研究来分析,研究者们论述在职培训的原因及必要性,分别从社会、学校和教师、整体和个体角度来分析教师在职培训的重要性。部分研究从学校长远发展的角度思考,认为在职培训能推动学校的长期发展,同时能提高师资队伍的能力及素质,张世云从时代背景分析了在职培训是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必然,是提高人力资本的必然要求[19].曾凤玲则从“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以及“社会环境”等方面论述教师在职培训的必要性[20].朱雪梅从教师个体的角度,认为“在职培训是开发高校教师智力的必要活动”[21].黄月林从“适应高等教育发展”、“实现终身教育”及“培养教师能力和技能”的角度分析实施在职培训的必要性[22].

  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教师在职培训的必要性,但主要从学校、教师等角度进行分析,表述上相对较为全面,但这些方面大都从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中借鉴,泛泛而谈,缺乏教师在职培训培训其他意义的分析。实际上,在职培训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学科建设,也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研究者们缺少对此视角的研究。已有研究未从双师型的视角发现地方本科院校教师在职培训存在的问题,未从教育大众化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及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需求等角度分析在职培训的迫切性。今后的研究应结合时代的要求,从政策规定性、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需求等视角阐述教师在职培训的必要性。

  (2)在职培训的目标

  教师在职培训目标是对教师通过在职教育和培训活动将要达到的目的和预期成果。从已有研究来看,对教师在职培训目标的研究集中在以下维度:确立目标的重要性、目标的内涵及内容等几个方面,研究者们从这几个角度进行探讨。

  部分研究者从现有的状况入手,以解决问题的角度论述了确立教师在职培训目标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当前在职培训的目标的确立未能从在职培训的现状入手,指出为解决当前在职培训存在的问题,首先应确立在职培训的目标。

  对在职培训目标内涵的表述可归纳为:提高教师个体素质及能力、促进教师整体队伍的建设和学校的长期发展。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在职培训目标的内涵,高桂林从价值取向和成就取向分析了教师在职培训的目标内涵,他认为教师在职培训价值取向应是“使在职培训活动科学、法制、连续、民主”,成就取向应是“使教师在观念、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学历层次方面的提升”[23].

  研究者们对在职培训目标的研究文献数量并不多,对在职培训目标的必要性和内涵的表述多数从教育学的理论框架中移植过来,缺少对在职培训目标的特殊性及针对性研究。在职培训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教育活动,在目标内涵表述方面尤为突出。在职培训需要与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保持一致,在职培训应培养推动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转型发展的双师型教师,培训的教师兼具理论知识素养和实践教学能力。今后的研究可以拓展新的视角,适当增添内容,以此凸显地方本科院校在职培训目标的特殊性。

  (3)在职培训模式

  研究者们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来研究在职培训模式。部分研究者从横向角度认为,在职培训应针对不同学历、职务的教师,采取不同的培训模式。张世云认为有三种在职培训模式,即“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和岗位培训”,在岗培训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师,开展了“业务进修”、“学历、学位培训”、“技能培训”等形式[24].研究者们认为对在职培训模式的选择,需因人而异,在培训对象、方法、内容等方面有所差异,对教师实施不同侧重点的培训。有些研究者从纵向时间发展的角度,阐述我国高校教师在职培训发展的不同阶段,高桂林从时间发展的角度,贯穿讲述在职培训的多种模式,包括“随教研室学习”、“参加短期讲习班”、“访问教授”、“专业教学经验交流会”、“进修班”等。另外,他还对在编教师的进修分类状况进行统计,包括“国内单科进修”、“助教进修班”、“国内访问学者”,“国外读学位和访问学者”等几种模式[25].

  对在职培训模式的研究集中于 20 世纪末,近 10 年来对在职培训模式的研究并不多。另外,对在职培训模式的研究停留在介绍的层面,未能深入研究其内部要素,不能详细介绍培训模式的适应范围、对象、内容、方法及注意问题等方面。

  在职培训模式较多地培养学术型教师,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存在差异,当前的在职培训模式不能满足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对双师型教师的需求。在职培训模式应借鉴国内外和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经验,适时更新,适应转变需求。

  (4)现状及问题

  在职培训工作起步比较晚,但在 21 世纪初众多的研究者开展对在职培训工作的研究,从文献数量中可以看出,集中于对教师在职培训现状及问题的研究,较多从国家、高校和教师等角度,发现培训体制、培训对象主体性的确定、培训内容及形式方面的问题。

  在国家方面,黄月林认为我国高校培训体制存在不少问题,具体为“培训目的集中为学历补偿教育或评定职称”、“内容方法与社会脱节”、“缺乏评价激励体制以及经费匮乏”等方面[26].也有学者认为在职培训缺少相应的经费支持,缺少法律支持。在学校层面,具体到在职培训工作的细节方面,研究者认为在职培训中存在缺乏实践性、教师主体地位体现不足、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训形式较为单一等问题。具体到教师个体层面,部分研究者认为在职培训偏重对教师理论能力的提升,较少关注教师科研能力的发展[27].

  问题的出现有多方因素,研究者们多从国家、学校层面发现问题,少数研究者从教师层面发现在职培训的问题。作为在职培训的对象,教师应当被作为在职培训的主体,也应多从此角度对问题进行描述。已有研究缺少双师型的视角,对问题的发现仅仅是概述,缺少深入的探讨。目前关于在职培训的研究未从双师型教师的角度入手,不能意识到地方本科院校教师在职培训需培养双师型教师,在职培训偏重科学研究能力的提升、忽视实践技能训练、缺乏在职培训机构等问题。

  (5)对策

  为解决在职培训中的问题,研究者们从国家和学校及教师两个层面,提出构建保障制度、转变观念、形式内容的转换、确立主体地位等多项措施。研究者们认为国家应建立相应的保障措施及制度,包括法律政策、经费投入[28]、人事晋升考核[29]及评估考核制度[30],曾凤玲具体阐述了“应建立政策和制度作为保障措施”,同时“要加强高校师资培训基地建设”,为培训工作提供硬件保障[31].学校层面的措施包括: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更新内容、拓展多种途径、加强过程管理、建立相应的评价制度等措施[32][33].教师也应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强化对在职培训的重要性的领悟,从自身方面改善在职培训工作。

  从已有文献中可看出,对在职培训对策的研究比较多,研究者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提出多项对策,但这些对策仅仅为大概框架,缺少具体可行的措施。已有研究未从双师型教师的角度分析,未借鉴国外职业教育教师的在职培训及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在职培训策略。因此,本研究着重从在职培训培养的是双师型教师的角度,提出由学校、政府和企业共建的多方合作培养策略。

  3. 已有研究评析

  我国对地方本科院校教师在职培训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并为未来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下面就从研究方法、研究主体和研究内容两方面来进行评述。

  (1)研究方法

  从已有文献资料来看,我国对地方本科院校教师在职培训研究较多采用文献分析法,忽视对教育实践的研究,很少使用调查研究法。文献资料的内容涉及培训目标、内容、实施机构及保障措施等方面,上述方面与在职教师息息相关,影响在职教师的培训,也作用于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看法和观念、对教师角色的定位,甚至影响到他们的教师专业发展。已有研究认为培训内容、目标等方面并未针对在职教师的切身需求,因此要从在职教师的角度来确定他们自身想要的培训内容、目标等。

  从已有研究来看,研究者已认识到地方本科院校教师在职培训研究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但是,提出的对策多数是基于自己的思辨分析,理论性强,缺乏具体可行的实施对策,真正遇到培训问题时,仍然无从下手。

  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研究中应注意:应将文献研究法与调查研究法相结合,并且对调查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出地方本科院校教师在职培训中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可行的策略,将这些对策应用于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

  (2)研究主体

  根据已有研究发现,从事在职培训研究有两类群体:高校培训的管理者和组织者、高校的教师和研究生。前者侧重对在职培训重要性及目标、模式的理论分析,后者侧重对在职培训现状、问题及对策等的实践研究。这也就使得熟悉培训工作的人却在进行理论分析,真正参与到培训中的人,即便对培训工作深有体会,仍未能提出贴合实际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导致实践研究缺少理论层次的指导,理论分析缺乏实践的验证。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