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教育学硕士论文

促进职教教师培养的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7-16 共6314字

  第 4 章 促进职教教师培养的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4.1 多重引导提升学生目标意识,有效对接学校培养目标

  曾有调查显示,对职业教育不了解的学生愿意从事职业教育的人数很少,只有 3.1%.对职业教育非常了解的学生中却有 66.7%的人愿意从事职教事业。

  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教育,让学生对职教教师这个培养目标的价值、内涵以及对应的职教教师培养课程体系有一个全面、客观的了解和认知,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他们的目标意识,让他们清楚相关的学习内容,从而有效对接学校的培养目标。

  4.1.1 拓展入学教育功能,增加思想情感上的引导

  入学教育一般在新生入学之初,为期一周,主要内容为学校简介、学院简介、安全教育、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介绍和专业介绍等。近几年,随着学生需求的增加,专业介绍的内容更加丰富,涉及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实践实验、能力培养和就业前景等多方面,并且增加了参观实验室和实训中心的环节,这些都有助于学生更好的了解学校的培养目标以及相关的学习内容,但是这些了解都只是认知性的了解。

  学校的主要培养目标是职教教师,针对学生对于这个目标了解不够的现象,应该拓展入学教育的功能,除了有学校介绍、多方位的专业介绍等常规内容之外,还可以邀请在职业院校工作的优秀校友回母校给学生做一些生动的报告,加强对学生热爱职业教育、投身职业教育的情感引导,增加关于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职教教师、优秀职教教师的标准等内容的介绍,引导学生在思想情感上认同职教教师的价值,在认知上清楚职教教师的具体标准,引导他们初步树立职教教师职业理想。

  4.1.2 细化培养目标内容,使其具体化、可操作化

  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有学习的期望,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他们只知道要去当职教教师这个笼统的目标,并不知道这个目标的具体标准是什么,不知道如何去实现这个目标而陷入迷茫不知所措的状态。作为学校方面,需要根据教育部颁发的职业学校教师标准细化本校的培养目标,使培养目标具体化和可操作化,这样一来,学生对照这个具体化和可操作化的目标,就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和进行相关的学习行为。卓越职教师资班经过多次论证制定的培养目标就比较具体,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职教教师培养。
  
  4.1.3 开展多渠道可持续引导教育

  入学教育上的专业介绍很多都是请来有经验的优秀教师来讲解,但即使如此,由于刚入学的新生之前基本还未接触任何专业相关的内容,单凭入学教育并不能让学生对专业有比较深刻的了解。访谈学生时,大部分同学也反映进入高年级之后对于专业的迷茫更大些,出现不知道某门课的价值、不知道本专业将来的具体就业方向等问题,因此,后续的进一步的专业相关介绍十分必要。

  笔者认为除了要拓宽入学教育的功能之外,还要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和教育管理中,在时间和空间上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可持续的引导教育。

  从时间上来说,要开展三类教育:一是新生入学时的引导教育,二是在每学期初开展的计划式引导教育,通过教师介绍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内容的体系框架及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学生根据教师的介绍制定自己本学期的学习计划,教师帮助指导修订;三是在学期末开展总结式引导教育,让学生对自己一学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反思,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引导教育。从空间上来说,除了可以开设专业概论这样的课程之外,还可以通过讲座、校园活动和网络平台等开展职教教师标准、就业环境以及专业相关内容等的介绍。

  通过多渠道全方位可持续的引导教育,可以减少学生的迷茫,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入到学习体系中来,使其对所学专业“知之深,爱之切,求之烈”,增加他们的专业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与此同时,在引导教育的过程中,针对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的学生应根据其本身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

  4.2 提高课程方案灵活度,充分利用教育资源

  4.2.1 改革公共基础课,增加其选修比例

  学校安排的公共基础课对于学生来说有益处,但是对于任务量比其他高校学生多很多的职技高师院校的学生来说,需要在有限的时间中将重点精力投入到专业知识和技能、师范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中去。部分公共基础课对于将来从事职教教师职业的学生来说无直接关系,对其能力的促进也没有重要影响,可以考虑压缩和删减一些公共基础课的内容。考虑到部分考研和其他对公共基础课有更高需求的同学,笔者建议,改革公共基础课,增加其选修比例。以高等数学课为例,可以根据其内容的难易程度,将其设成阶梯式课程。基础核心知识块作为所有学生的必修课程,而对于更高更广知识领域的课程可以开成选修课供有兴趣和有需要的同学进行选修,这样一来,既能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也能为部分基础不好、学习比较吃力的学生在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减轻学习公共基础课的负担,为学习其他专业知识技能和师范知识技能腾出时间和精力。

  4.2.2 大幅增加教育类课程的比重,开设其公选课专区

  教育类课程是解决未来职教教师“如何施教,怎样育人”问题的课程,体现了师范教育的特色所在,教师不仅需要知道传授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而且需要知道怎样传授知识和技能,知道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实现学科水平与教育水平的同步提升。

  8%--10%左右的教育类课程比例显然不足。目前学校开设的教育类课程主要是职业教育学、职业教育心理学、学科教学法等基础的教育学课程。笔者认为应该增加介绍职业教育政策与法规、企业教育学、职教课程开发、职业院校学生心理特点研究等类型的课程,让在校生通过这些课程更多地去了解职业教育、职业院校及其学生。鉴于课时的限制,可以将这类拓展性教育类课程安排为公选课,而对于将来想从事职教教师的学生来说,选修足够的教育类公选课学分是其拿到教师资格证的必要前提。

  4.3 多部门参与,加快新课程体系建设与实施

  4.3.1 课程群和“知行一体化”课程开发

  职教教师培养是一项比普通教育教师培养、工科院校培养更庞大和复杂的系统,要想在同样的大学四年里达成培养目标,就必须要有自己独特的培养体系,落到实处就必须要有自己独特的课程体系。这个课程体系首先必须要解决课程连贯性的问题,这样才能减轻学生的迷茫,增加他们的学习目标意识,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学习效果最大化。其次课程体系要增强应用性,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学习自觉性。

  学校于 2010 年 9 月启动实施“卓越职教师资培养计划”,组建卓越职教师资培养实验班(以下简称卓越师资班)。目前自动化学院师资班主要在做的是课程群的建设以及项目课程的开发,解决的是专业知识本身连贯性问题,机械工程学院的机类卓越职教师资实验班主要做的是“知行一体化”课程开发,解决的是专业能力和师范能力的融合问题。从卓越职教师资班取得的成绩来看,课程群以及“知行一体化”课程很好地解决了连贯性和应用性弱的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受到了职师班学生们的欢迎。因此,加快将其推广到其他普通的班级十分有意义并且势在必行。并且笔者建议,可以很好地汲取这两者的先进经验,组建教师团队,系统开发适合职教教师培养的特色课程体系。需要补充的是,新课程体系的开发不仅需要学校教师的团队协作,也需要争取到职业院校教师、企业行业有经验的师傅参与到整个开发团队中来。
  
  4.3.2 多部门参与新课程的开发和实施

  新课程体系不仅要考虑课程的应用性以及每一类课程之间的连贯性,还需要考虑将培养学术性、职业性和师范性的三类课程进行连贯与融合。卓越师资班的课程改革作为一项创新举措,调查中也了解到其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阻力。譬如急需编写适合新课程体系的教材、急需重新组建教授新课程的教师队伍,还有一些教师管理、教学管理上的问题。因此,为了保证新课程的顺利开发和实施,不仅需要各类课程的教师参与,还需要从整个学校的层面,上至管理者下至教务处等各个部门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系统的讨论与交流,以保证新课程体系的顺利开发和实施。

  4.4 定期调研相关需求,加快专业实践课标准体系建设

  4.4.1 定期进行需求调研,及时更新实践内容

  当今我们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企业和行业所需要的技术技能以及相关标准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作为培养职教教师的院校,需要及时把握企业的相关需求,才能使培养的学生符合职业院校的需求。单个教师的力量有限,专业理论与实践课的教师可以组成团队,定期去职业院校、企业进行深入调研,了解职业院校的最新需求,了解企业行业最广泛应用的技术和目前的标准是什么。据此,进行商讨和规划,定期更新专业实践课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应用性。另外,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需求,课程安排的内容和标准应有所不同。

  4.4.2 科学规划教学任务和教学过程,增加学生体验和反思机会

  职教教师“职业性”的属性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动手操作能力,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李克强总理在最新全国职教工作会议中强调,要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可见,在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需要引发学生思考。为了减少部分学生“随大流”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教师要选取实用性强的教学内容之外,还需要合理规划这些内容,让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工作任务,变“技术性实践”为“反思性实践”.为了增加学生体验和反思的机会,可以采取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且让学生参与不同的项目,在过程中体验和思考为何做、如何做、如何做的更好等。

  4.4.3 建立教学标准和评价标准,定期开展教师交流与培训

  无规矩不成方圆,高效的教学必然要建立在一定的标准之上。经过教师团队在充分调研和讨论基础上建立的教学标准,可以减少教学的随意性,使教学按照比较高效的路子走。

  评价标准的建立,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职业技能证书考核通过率高而其他专业实践技能训练效果相对较差的其中一个原因就在于职业技能证书考核有明确的评价标准,学生可以“照章办事”.因此,需要尽快建立整个专业实践课的评价标准,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另外,定期开展教师交流与培训,对于青年教师来说,能够更好地去学习有丰富企业经验的教师,可以减少他们教学中的困惑。针对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教师们可以共享,并且通过交流和培训让更多教师吸收。

  4.5 打破教育类实践课常规教学,扩大影响和学生受益面

  4.5.1 增加教师基本功阶段性考核环节

  师范技能训练通过丰富的内容告诉学生教师基本功的内容和训练方法,但是教师基本功是一个长期训练和积累的过程,因此,需要增加其持续影响力。笔者认为,师范技能作为职教教师的一项重要技能,也可以效仿职业技能的考核方式,将教师基本功的一些重要技能建立考核机制,对学生教师基本功的各项内容分阶段进行考核,对于考核通过的学生颁发相应的合格证书,而拿到教师基本功考核的所有阶段性合格证书是最终学生取得教师资格证的一个前提。就像普通话的考试一样,每个月都为学生提供考核机会,并且提供培训机会,有需要的同学可以自行报名参加培训和考试。通过对教师基本功的阶段性考核机制,有效督促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师范技能的养成训练,不断积累教师基本功。

  4.5.2 教师团体带微格教学,全面指导每位学生

  微格教学依据心理学的“镜像反映”原理,不仅仅是要求教师在头脑中形成心智技能,而是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帮助教师将心智技能转变为操作性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真实的教学行为。

  针对微格教学中存在的只有部分学生得到课堂演练机会和被指导机会的现象,由于教师个人精力和课堂教学课时有限,确实很难做到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锻炼的机会。

  笔者建议,一个班的微格教学课可以由多个老师来教,也就是说由一个教师团队来教学生的微格教学课程,知识性介绍和相关示范由一个主讲教师来完成。最后录课环节,学生 3-4人一组,组内的学生可以先进行互相的点评,最后每个小组派微格教学团队中的一个指导老师来进行点评和指导,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老师的指导,这样的综合点评和指导可以进行 2-3 次,让学生在反复的锻炼之下扎实提升教学技能。

  4.5.3 增加教育见习环节,建立教育实习监管促进机制

  在德国,教学实习是职教师资培养的重要环节,并将教学实习分为两个阶段来进行,第一阶段安排在一年级,有 50 学时,第二阶段在第五学期,为期 15 个工作日。

  为了减少学生在有限的教育实习过程中的盲目性,提高教育实习的效能,笔者建议在教育实习之前增加为期 1-2 周左右的教育见习环节,学生通过教育见习环节对职业院校及其学生、课堂等有感性了解,对需要哪些具体的师范知识和技能有一个直观了解,增强他们的学习目的性,并为后期的教育实习做充分准备。

  教育实习是学生锻炼师范技能最快速最直观的一个环节,针对参差不齐的质量,除了通过增加教育见习环节增加学生教育实习的目的性之外,学校还需做充分的调研工作,查找教育实习质量高的原因以及低质量教育实习的影响因素,针对调研结果,形成比较完善的监管和促进机制,全面提升教育实习质量。

  4.6 完善学生“第二课堂”,挖掘其职教教师养成功能

  职教教师培养的内容很多,仅靠常规教学很难完成优秀职教教师培养这个目标。学校本科层次卓越职教师资班的实验探索也表明,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鼓励他们参与“第二课堂”的活动极大地提升了他们学习积极性并且有助于提高他们相关的技能和素质。因此,学校需要加大对学生“第二课堂”的支持力度,不断完善“第二课堂”,发挥其职教教师养成功能,让更多的学生在“第二课堂”受益。

  4.6.1 支持和引导技能大赛和学科竞赛,激发学生专业兴趣

  以上调查研究表明,学校诸如教师基本功大赛、机械创新大赛等比赛对于参与的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升十分显着,并且教师们也反映逐渐兴起的学科竞赛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因此,为了满足学生需求,学校应该加大比例开发学科竞赛并且向低年级的学生开放,让他们或参与或观摩,在竞赛中体验专业的魅力,激发专业的学习兴趣。另外,为了提升学科竞赛的质量和功能发挥,学科竞赛不能只是学生自己组织和参与。不论是在竞赛的设计还是竞赛的指导方面,教师团队(一个老师的精力和能力都有限,因此需要教师团队共同参与)都要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首先教师团队需要在学科竞赛的形式、内容等方面讨论、设计,尽量使比赛的形式更吸引学生,也要保证竞赛能使学生得到锻炼和启发,使学生最大程度地在竞赛中获益。其次,在竞赛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指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并且为学生答疑解惑。技能大赛也同样如此,需要更大的支持和引导。由于技能大赛主要是有一定专业基础的高年级学生参与,因此,为了还可以聘请职业院校教师、企业行业专家进行指导。

  4.6.2 重点扶持“职教师范性”社团,提高质量增加受众面

  如火如荼的社团活动为职教教师培养贡献了力量,针对其受众面不大的问题,笔者建议在众多的社团活动中,为了突出我校培养职教教师的特色,应该在经费、场地、指导方面重点扶持自动化学院育师社、电子学院师范技能协会这类 “职教师范性”社团,帮助他们开展更多高质量的培训活动,让更多有志于成为职教教师的学生获益,尤其为基础不好、不能在各类竞赛中获益的学生提供培训和展示的平台。还可以挖掘更好更有意义的活动,譬如天津大学的笔记、作业评比大赛,鼓励学生认真做好课堂笔记。总之学校在引导时注重让“第二课堂”分阶段有目标地为“第一课堂”、为培养职教教师服务。

  4.6.3 为在校生搭建与杰出校友交流的平台,开设应用性讲座

  以上的调查表明学生目标性不强是他们学习积极性不高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和其他高校的学生一样,迷茫充斥着他们的大学生活,而针对新生的调查也表明他们更多的需要经验交流、面试等与找工作相关的讲座,因此笔者建议挖掘杰出校友资源,通过邀请他们回母校做讲座、邀请他们通过博客、微信、QQ 等平台为在校生传达经验、思考等。学校杰出校友论坛 “亮出你自己”就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但是这样的讲座次数太少。因此,笔者建议建立一支专业的团队,使这种交流成为一种长效机制,让更多的学生获益。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