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环境设计原则
环境是指幼儿园的自然环境、社会条件、氛围的总和。环境一词涵义较广,论文中谈及的狭义环境指的是指主体建筑以内的室内空间及一切自然的与人工的物质实体,自然的物质实体包括温度、湿度、阳光等,人工的物质实体包括室内设施、空间、色彩、照明、壁饰等设施。
幼儿园环境即教育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幼儿园是幼儿首次以个人单位进入群体,因此,幼儿园就是对儿对社会的初次体验。幼儿通过在幼儿园环境中了解客观世界世界,在师生间、同学间的交往中树立规范的行为习惯,从而由外向内转化,促进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18].
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即幼儿园室内环境与室外活动环境,是目标群体在特定环境内生活、学习、认识客观世界与进行社会交往的客观条件[19].《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要为幼儿提供与之适应的幼儿园环境空间,要为目标群体提供活动和成长的机会与条件[20].物质环境的创设要遵循以下五个原则,分别是目的性原则、参与性原则、安全性原则、因地制宜原则与艺术性原则。
4.1 目的性原则
环境就是教育,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目光放到了环境育人这一领域。幼儿园室内外环境要根据教育大纲中目标年龄阶段发展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地创设,要发挥环境育人的教育作用,环境布局需要随时调整更换[21].
4.2 参与性原则
幼儿园环境是为幼儿创设的,其内容形式应为幼儿所能接触的,积极主用地参与,并与环境发生作用,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和提高。设备、材料等应注意低视线布置,符合幼儿平视范围。如:在距地一米三以下的墙面贴上一定规格的白瓷砖,可提示幼儿:你可以在上面绘画、用胶泥塑造、可把你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等,刺激幼儿主动活动、表现,并引导幼儿亲自动手布置环境。
4.3 安全性原则
安全,是一切活动的保障,创设教育环境首先要做到保障幼儿的生命安全,以及创设舒适、温暖、宽松的游戏、学习环境。因此规划环境布局时应注意物品、材料的摆放位置,材料质地无毒、无尖锐棱角、园舍绿化植物也应避免茎、叶无刺、无毒等。同时,幼儿活动区域划分注意避免彼此干扰、闹区与静区的隔离等[22].
4.4 因地制宜的原则
环境创设要结合本园的具体情况,如园舍条件、建筑规模以及经费情况等总体考虑,根据教育需要和幼儿发展需要,利用现有的条件,挖掘其开发的潜力,创设切实可用的环境,而不应一味求全、盲目模仿,不考虑本幼儿园的实际及幼儿的需要。
4.5 艺术性原则
幼儿园环境创设不仅要遵循教育目标及幼儿发展规律,而且还要兼顾环境对幼儿审美知觉发展的促进作用。幼儿的情绪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容易接受并记住一切色彩和谐,有趣味、耐人寻味的东西。因此,设备布局、活动区的划分、玩具、物品规格、图画色彩等方面应具有美的和谐,从而萌发幼儿感受美及表现美的情趣[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