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结果与分析。
体育课程是学校课程设置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体育课程的开展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现代化职业人才不可缺少的途径。本文在对连云港三所高职学校课程开设情况、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现状和学生的学习现状研究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分析连云港现有的高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设置上存在的问题。
3.1 连云港市高职学校体育课程设置现状调查分析。
目前,连云港三所高职学校都采用了 4+1 的学制模式,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为 4年,最后一年为校外实习,大部分的学校都至少会在前三年开设体育课。但是从 2013年起,最新政策要求,基础课必须开满 4 个学年,这样以来,从 2013 年起,所有的体育课也必须开满 4 个学年 8 个学期。在 4 年的体育课程开设中,第一年均为基础体育课,后三年均为体育选项课。
3.1.1 连云港市高职学校体育课程设置项目情况调查分析。
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实现体育课程整体目标的有效途径,它能够从课程设置的实用性、科学性、社会性等三方面来体现,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设定必须依据教学目标与人才培养的需求,其中需要综合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课时数、内容的相关性、学生的条件及需求等。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的安排,旨在指导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突出健身的知识与身体锻炼的经验,必须以学生为主,遵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身心健康,既要迎合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也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更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以及被学生接受,自学自练的难易程度。
从表 4 的数据可以看出,目前连云港市高职学校体育课程所开设的项目基本是传统的运动项目,相对集中,三所高职学校所开设的项目也都是学生较为熟悉的,如田径、篮球、羽毛球、排球、乒乓球和健美操等。这些项目的场地要求不高,每所学校都设有专门的场地,这类活动在学生中也有相应的运动基础,深受学生的喜爱,因此多年来,这些项目在连云港这三所职业学校体育课程项目设置中占主要部分,但是像瑜伽、游泳、滑轮这些受到学生欢迎适合学生发展的项目受到场地及场馆条件的限制却没有开设。
随着 2013 年三所职业学校相继在花果山大学城落成新校舍,体育场地也随之完善,一些对场地器材要求较高的项目也得以加入到正常的体育教学中,如网球项目。
其他一些对场地及其器材要求较高的、新型的体育项目目前在连云港市的三所职业学校中开展的较少,如游泳项目,三所学校都没有相应的场馆,也没有开展相应的教学。
一般高职学校都是根据自身的师资力量和场地的设施情况,开展一些体育项目,例如连云港财经高等职业学校因为有一名跆拳道专业的体育教师,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引入了跆拳道,这也是唯一一所开设武术项目的连云港高职学校。连云港高职学校体育课程的设置状况,能够体现出各高职学校的教学目标与效果,进而对人才培养目标与现实状况有很大的影响。
3.1.2 对连云港市高职学校体育课教学调查分析。
教学时数是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及实际教学的任务、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具体的要求来确定一个学科教学的总时数,细化为该学科在本学期的教学时数和每一周的教学时数。
体育课程是能够为学生身体健康提供保证,使学生的身体体质得到增强,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养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锻炼的良好习惯为目标的基础必修课程。通过表 5 的调查显示,连云港市的三所高职学校体育课程课时设置的学年、学期、周学时、学分基本一致。这三所高职学校每学年两个学期、每学期三十六学时、学分每学期都为两分。调查还发现,三所高职学校在第一年开设体育基础课,第二学年开始至最后一学年均开展选项课。
高职学校长期以来体育课设置的课时,由于基础课课程性质的特殊,普遍受到专业课的影响,被压缩课时。目前高职学校的课时分布中,大部分课时都用来实习与专业实训,连云港三所高职学校的高职学生都需要进行为期一年的校外实习,在教时间占整体的 4/5.与此同时,学校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在近几年高职学校扩招中,体育教师人数有限。以连云港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该校共 12 名体育教师,其中只有 4 名专职教师,其余 8 名均为行政双肩挑教师,按照学校规定双肩挑教师周课时数不得超过 6 课时,严重影了该校的体育课时安排,体育选项课也无法实现学生自选,依照学生兴趣参与课程。目前的选修课虽然也是通过上机选课,但由于开课教师的数量限制了开课的规模,每项选课的人数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先选先上,后选的学生只能服从分配,被动划入未选满的体育选项课中,大大影响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这直接反应了体育课程在连云港高职学校设置的现状,体育课学时少、学期比例少。因此,连云港高职学校体育课程设置需要重新审视国家的各项相关文件,全面联系学生职业的发展,就目前的教学时数而言,需要增加。
3.1.3 连云港市高职学校体育理论课情况调查分析。
体育课程内容一般包括体育知识、健康知识和身体锻炼知识,从性质上可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内容。体育理论课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目标和内容得以实现的重要途径。通过体育理论课,学生可以完善关于体育和健康的相关基础知识和方法,丰富体育技能、丰富体育锻炼相关的知识,增强意志品质。
体育理论知识是指导学生进行学习与锻炼的基础,是体育实践课的运动先导,在教学中,没有课时来保证,必然将影响体育理论课教学的质量,更无法体现高职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特点。
体育课程的理论教材是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一个自主途径,它为学生科学的进行体育锻炼提供了理论指导。目前,连云港三所高职学校体育课所使用的教材均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健康与体育》(南方版)。但是由于体育理论课教学课时有限,教材的利用率很低,学校自编教材几乎都没有,这也势必影响了体育理论课程水平的提高与教学内容的专业性。
由表 6 显示,连云港三所高职学校体育理论知识的教学主要集中在体育专项动作技术要领、竞赛的规则以及体育健康知识方面,基本突出了体育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特点。综合考量目前这三所学校体育理论课时的限制,当前的体育理论课所涉及的教学内容也具有局限性,几乎没有一所学校开设了与职业特色相关的理论教学课程。
从表 7 对连云港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连云港工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三所学校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需求的调查情况看,他们对体育理论知识的需求涉及面广泛,包括专项技能、竞赛规则、体育健康知识、职业健康知识、心理健康知识、健身锻炼知识等受到了 70%以上的学生关注,其中学生对职业健康知识的关注排在第三位,这表明了高职学校的学生对将来职业健康的思考与重视,这也为今后的体育教学改革加大体育理论教学,丰富体育理论知识,提出了新的要求。
连云港三所高职学校对体育理论课的课时还是有计划和安排的,几乎每所学校每学期安排体育理论课 4 节,1 所学校在课时安排上超过了 4 课时。体育理论课程对实践教学具有指导性的意义和作用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明确的指出,在真实的体育教学中,理论课的教学实数每学期应至少占总学时的 10%,即每学期 4 学时。在调查中发现,连云港三所高职学校都至少安排了 4 个学时的理论课。理论知识是实践的先导,体育理论课主要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体育健康知识、运动规则和体育文化,这为帮助学生养成长期的锻炼习惯,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重视体育理论课的开展是十分有必要的。但是据走访了解,目前除了固定的开学第一学期的两节理论课,其余的体育理论课教学的时间都是随天气变化机动设定的。理论课目前的存在,更多的是为了平衡难以在风雨天进行室内运动的问题,其开展的内容自然没有系统性,不利于学生的全面掌握,更不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