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体育硕士论文

高职体育课程优化设计的对策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2-26 共4602字

  4 问 题。

  1. 目前连云港市高职学校体育课程培养目标与高职学生培养目标还存在着不一致性。现有的高职体育课程的培养目标,虽然关注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强调了学生在成长中健康意识、体能训练与心理素质的需要,突出了体育基础知识与运动技能,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停留在普通体育教育的层面上,并没有将高职学校学生的专业特性、岗位要求及专业的培养方案完全纳入到课程设置中,在职业运动能力的训练方面以及为将来的工作提供良好的体能和素质方面,还有待提高。

  2.体育教师学历结构整体较低,师资水平有待提高。当前连云港三所职业学校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人数远不能达到国家所规定的 12%的比例。

  3.三所学校青年体育教师的数量在体育教师中占主体,他们参与科研的意识比较强,但是在具体科研中的能力仍然薄弱,科研水平亟待提高。

  4.目前,体育教师外派培训继续教育的机会太少,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师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水平,与其他学校交流的机会也很有限,整体教学环境相对闭塞。

  5.体育课教学内容的设置相对单一,理论课开设的课时严重不足,且缺乏系统性与规划性。

  6.体育课外活动开展不足,活动并没有充分关注及分析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与需求,对于全面动员及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活动方面还存在欠缺。

  7. 目前实行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只强调了学生的体育成绩,没有将学生自身的运动能力及课堂表现的提升综合的纳入到评价中,评价的方式相对简单。

  5 对 策。

  5.1 高职学校体育教学应与学生职业特色紧密结合。

  职业学校的学生将来所面临的岗位多是生产的第一线基础岗位,长期从事某一项生产劳动,技术人员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职业疾病,尤其是长期从事站立或操作类的技术人员,通常是职业病易患人群。防治职业病也是学生在学校较为关心的问题,高职体育在坚持健康第一的前提下应当充分考虑其职业院校的特点,关注学生的职业实用训练,增加学生所学专业和未来所从事的职业相关运动训练,强调身体能力与职业重要性的关系,将职业体育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帮助学生了解职业病,进行针对性的加强学生自我锻炼与自我预防很有必要。目前连云港三所高等职业学校主要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

  1.久坐操作类专业。这类专业是高职学校中常见的类型。这部分专业包括会计类专业、计算机类专业、粮食工程、国际商务、服装设计、制药技术、药学、药物分析技术等专业,这类专业的特点就是较长时间伏案、低头含胸,工作时精神状态高度紧张,以静坐为主,主要使用手腕及指部,身体活动的范围比较小,持续工作,长期处于身体静止状态。

  这类专业在实际的工作中大脑、眼部很容易疲劳,下肢容易麻木,肩膀的负担也很重,手腕和指腱鞘容易劳损,不注意腰部的合理保护与适当休息,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潜在的、积累性的慢性腰肌劳损,也可引起坐骨神经痛的积累性损伤。从事这类职业的人容易身体变形,引起肥胖,易患高血压和心脏病等疾病。在这类专业的体育教学中,应当针对背部肌肉的耐力,手指的协调性、注意力及反应能力,加强手指灵巧性、上肢静力性耐力和平衡性。针对此类专业的学生,教师可以开展跳绳、篮球、体操器械练习、接力等,引导学生在日常锻炼中增加自行车远骑、健步走、俯卧撑等项目,在运动中进行注意力、准确性以及灵活性的训练,加强某一关节角度承受力。

  2. 运动变姿类专业这部分专业包括市场营销、报关与国际货运、中草药种植、护理等专业,这类专业工作条件艰苦,环境复杂,劳动的强度较大,身体负荷重,从业者对腰、腿、耐力等方面要求较高,同时这类工作增加劳动者的心肺系统负担和运动器官的负担,比较容易引起过度疲劳,并且这类职业对膝盖半月板的损耗较为严重,针对这类专业的学生,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加强形体训练,在体育游戏中提升学生的力量素质和耐力素质,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设置远足、长跑、爬山、游泳等项目,引导学生在日常活动中,增加健步走、交替跑、羽毛球、乒乓球等运动的训练。

  3.站立操作类专业包括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药品经营与管理、康复治疗技术物流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药技设备制造与维修。这类专业的学生要求腰腹、上下肢、腿部要有一定的力量和灵敏度,他们的职业劳动特点是长时间站立或躬身操作,这样的劳动形式很容易造成人体协调机能和器官负担较重,他们在将来的工作中很容易造成腰肢和四肢的损伤,下肢肿胀,血流回心速度缓慢,手眼运动过于频繁,精神紧张。这类工作很容易造成劳动者的心血管疾病、静脉曲张、血流不畅等,这就要求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极强拓展训练,通过球类和力量类运动项目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灵敏度与注意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设置拳击、台阶跳、仰卧起坐等项目训练,重点发展学生躯干的肌肉力量,增加关节柔韧性的练习。

  高职学校的学生在体力和耐力上的要求更高,这是由他们将来所从事的职业决定的。高职学生在完成基础体育的教学后,学校可以在第二、第三学年组织学生进行运动分项教学,学生通过自主选择感兴趣的项目,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与运动特长,而在第四年学年教学中,结合他们将来所从事的岗位可能出现的职业病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门教学,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所从事的岗位,在掌握一定的运动及防护技巧的前提下,在接下来的实习工作中能得以运用。切实提高高职学校体育教学与专业的紧密关联度。这同时也要求高职学校的体育课程的内容设置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体育课程的设置必须在分析学生需求的前提下展开,有针对性地选择和组织教学的内容。

  5.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体育教师整体素质。

  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因此各个职业学校应当成立以领导、骨干老师共同组建的教师团队,能够不断的对教师团队加以监督以及管理,使老师职业理想不断的得到教育,系统的使体育老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得到改善,为师资队伍的全面规划与统一管理提供组织保障。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中,学校应当通过各类宣传弘扬老师的职业道德风尚,在全校范围内树立先进典型老师的形象,不断推进对老师的职业理想的教育,使师德建设的自觉性得到提高,能够用道德准则来对自身行为约束,将为人师表、关爱学生纳入师德建设的范畴,将体育老师定位为学生健康成长的领路人,用他们的人格魅力和生动的教学吸引和感染学生。

  目前,三所高职学校主要以中青年教师居多,应当重视对中青年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及思想素质教育,与此同时,还应该密切关注他们的生活状态,能够在实际中提高中青年教师的薪水、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待遇和工作条件,稳定他们生活。学校可以为体育中青年教师建立培养档案,针对每位教师的专项制定培养目标,优化青年教师的知识结构,完善他们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对他们进行更多专业基础知识和新的教育理念的培训,支持他们通过在职教育、定向、委培等渠道继续进行学历教育,取得硕士甚至博士学位,为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供可能。同时,学校提供培训与提升的机会,每年按照一定比例安排老师进行相关教学业务进修以及教学交流,不间断对教学理念进行更新,能够积极的为体育老师提供优质的培训条件,提供形式丰富化、内容专题化的培训机会,保证老师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的潜能,积极投入到教学教改中。

  体育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标志就是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与水平。而目前连云港三所高职学校教师科研能力较为薄弱,还没有形成浓郁的科研气氛,这也直接影响到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与教学改革的深化。

  因此,职业学校更应该关注对体育教师教学水平的培养,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首先,系统的对体育教学工作提出要求,将体育老师的科研能力与水平以及体育教师的科研成果纳入老师考核体系,并成为检验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将这项要求切实规范化、制度化。其次,学校加大对教科研工作的投入资金,鼓励高职称、高学历的体育教师积极申报各个层次的教科研课题,带动中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加强科研活动锻炼,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和研究素养,促进各类教科研成果的完成。

  学校在加大对高素质、高学历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还必须建立健全的优胜劣汰的考核机制,重点加强对职业意识淡漠、教学态度不端正、教学水平较差教师跟踪考核,教学质量评测较低的老师,进行停课学习,另一方面鼓励和奖励工作积极、教学成果显着的体育教师在职称晋升及培训学习中提供优先。

  5.3 丰富教学内容,积极开展校园体育活动。

  高职学校在体育课中的教学内容应该结合学生的自我需求,在社会中自我发展的需求以及学校中拥有的教学条件来进行设置。首先,体育理论的教学时数应当增加,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扩充与学生专业相关的保健、养身、防治职业病的相关体育理论知识,将养身与健身的相关理论通过形式丰富的课外讲座及影像播放的形式在课外进行推广。其次,教学内容可以将原有的竞技体育的运动项目结合学生的身体素质特点以及专业特点进行改编,提高教学内容的娱乐性、非竞技性,大力推广在学校体育运动的持久性以及延续性,引导学生在学校体育运动中培养体育运动的兴趣以及养成良好的习惯,帮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加体育运动,在掌握相关防治职业病的理论知识的前提下,通过自身情况选取切实有效的运动,坚持下去,提高身体素质,加强体育锻炼,以更加强健的体魄,投入到工作生活中。

  注重课堂教学的延展性,积极建设体育社团,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将体育运动结合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呈现出特色化、多样化和时代化。通过不断促进课余时间的体育活动,在课余体育活动中,能够对学生进行体育方面的帮助,进行更加专业权威的指导帮助,更加科学的锻炼模式,同时也将课外体育活动的成绩或参与锻炼的积极程度纳入到学生的体育成绩评价中更加激励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吸引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的学习与锻炼中来,帮助他们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5.4 建立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

  构建多元化的考核与评价体育,对高职学校的体育教学具有导向作用,它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在高职体育课程中,体育考核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核心是加强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

  新的高职体育成绩考核,应当是为了促进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帮助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对防治职业病的积极作用。在体育成绩考核方面,强调学习的过程,以学生课堂表现考核为基础,结合学生体育学习的过程评价与结果考核,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相关联,将学生的课堂表现、态度、运动能力,课外参与体育锻炼的情况动态的结合起来。在体育评价中,不只看学生的运动成绩,还应当采纳并且录入学生对自己的综合评价,全面的考察学生在参加完课外体育锻炼之后,身体素质、运动能力以及意志品质的提升,还可以紧密结合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将学生参与社团、训练队、校园体育兴趣小组的活动作为加分。

  这种评价体系综合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理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高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高度统一起来,从单一的评价转变为具有、自评、互评的综合评价,将原先单一的,终结性的评价转变为丰富多元的、动态性评价体系,使得新体系下的体育成绩考核更加人性化与多样化。通过这样的评价体系帮助学生认识自身在体育锻炼方面存在的不足,鞭策学生不断的努力与积极的投入,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反思自身的教学过程,及时发现在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体育教学内容以及方式做出正确的调整,使教师自身教学水平不断的得到改善,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