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结 论
1.目前,连云港三所高职学校都根据各自学校的情况结合国家文件,开展了不同程度的体育课程改革,开设了以基础体育课为主,选修课和理论课为辅的体育课程类型。其中,理论课的课时压缩严重,内容也没有明确的规划。
2.三所高职学校的体育课程设置目标的内容,虽然符合普通学校的体育培养目标但是与高职学校人才培育的专业性还是衔接不够的。
3.体育教师的分布结构合理,但专业交流与培训机会很少,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不足。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成绩考核和评价方式有待进一步改进,考核评价的内容与方法应当围绕着高职教育人才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使学生的职业能力不断的得以改善,培养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4.体育课外活动开展有限,且缺乏专业的体育锻炼指导,学生相关体育知识也较为匮乏,学生渴望与未来所从事职业相关的运动训练项目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罗佳娜。职业技术学校体育选项课开展现状调查与分析[J].大众科技。2012(3)
[2] 王汉臣,许晓明。对高等学校体育选项课教学现状与存在的调查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5(7)
[3] 崔凤祥。《高职院校教学计划中体育课程设置的调查研究》[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7)
[4] 陈莉。校实施体育选项课对大学生的影响[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9)
[5] 刘芬。 体育选项课与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J]. 黄山学院学报。2012(3)
[6] 孙峰。高职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11(11)
[7] 张江南。高校体育教育跨世纪的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9(6)
[8] 钱杰。高校教学组织形式之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1)
[9] 张楠等。 普通高校篮球选项课运用“领会教学法”的实验研究[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6)
[10] 张钦。《高职院校结合专业类型设置体育课程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2(2)
[11] 张艳永。《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及对策的调查研究--以太原大学外语师范学院为例》[J].搏击(武术科学)。2012(7)
[12] 李俊敏。《昆明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现状分析》[J].科教文汇。2011(2)
[13] 张又新,郭荣,高晖。普通高校运动队课余训练组[J].织管理模式体育学刊。2001(3)
[14] 王静,朱亚伟,王学峰,何凡。《高职体育选项课的探索与建设--以安徽财贸职业学院为调查样本》[J] .咸宁学院学报 .2011(8)
[15] 潘施伊。《高职体育选项课教学对学生择业能力培养研究》[J] .苏州职业大学学报。2011(12)
[16] 王鼎华。 中国体育如何迈向新世纪[J]. 体育文史。1997(1)
[17] 李建军。从国外体育课程学习评价谈我国体育课程学习评价改革的思路[J].中国学校体育。2004(1)
[18] 刘秋梅《。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对就业素质的影响和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2(3)
[19] 刘丽娟。 体育选项课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影响[J].文理导航。2012(5)
[20] 包勇。 高职体育选项现状调查与分析[J].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2(2)
[21] 陈静。 广西高职高专院校体育选项课的现状课的现状[J].高教论坛。2011(3)
[22] 陈辉山。 浅析影响职校体育选项课适应性的因素[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2)
[23] 邓福昌。职业院校体育选项课程实施的优化策略 [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3)
[24] 陈小蓉。体育科学研究原理与方法[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25] 祁国鹰。徐明。实用体育统计[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7
[26] 周登嵩。体育科研概论[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4
[27] 黄宗能,杜宝拴。“职业化体育教学模式”对高职院校学生体育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2(4)
[28] 王占春 . 从现行体育教学大纲看我国学校体育课程建设 [J].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1)
[29] 刘超。高等外贸职业院校体育课程设置现状及改革研究[J].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2001(1)
[30] 李茹,朱波肖,秀显,李伙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对职业病预防作用探析[J].广州松田职业学院。2010(9)
[31] 刘仲强。关于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考试评价模式转变的思考[J].莱阳卫生学校。 2010
[31] 许丽。广东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的现状研究[J].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2013(2)
[32] 许丽。基本职业病防范的高职体育课程研究[J].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校。2013(7)
[33] 王小斌。减少和预防体育伤害事故促进职校学生成才[J].河南新乡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新乡技师学院。2013(18)
[34] 杨叶红,方新普。竞技体育职业化与群众体育的本质回归[J].巢湖学院体育系,安徽工程科技学院成教学院。2009(7)
[35] 袁淼淼。浅谈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养成[J].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14(14)
[35] 庄建国,姚蕾。全国财经类院校体育课程设置研究[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体育教学部,北京体育大学。2008(2)
[36] 陈菊铭,蒋桂芳。全日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体育)课程设置现状分析[J].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1(8)
[37] 高娟,田阗。试论“业群式岗位体育”校本课程设置对职业病的预防作用[J].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扬州商务分院,2013(12)
[38] 徐晟轩, 体育课程设置研究的文献综述[J]. 南通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2013(02)
[39] 黄萍婷,杜超,彭建敏。 体育课对学生体育意识及锻炼习惯的培养[J]. 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2009(3)
[40] 徐好娜 . 体育游戏在职业院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J]. 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2012(4)
[41] 谢春雨,李东哲。 体育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之我见[J].琼州学院体育系。2010(1)
[42] 尹维增,张德利。 我国高等农业院校体育课程设置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探析[J]. 安徽农业大学体育教学部。2009(8)
[43] 刘玉琴,黄晓俊。我国职业化体育“诺斯悖论”困境的分析及对策研究[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44] 谢明,罗康荣,胡波,叶琳,何文涛,聂涛。 我校学生体质状况调查与体育课程设置合理性研究[J]. 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2010(12)
[45] 于洋。黑龙江省普通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现状与对策研究[J]. 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3)
[46] 张平。 邢台市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调查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2011(11)
[47] 孙华 . 徐州市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J]. 扬州大学。2012(6)
[48] 白静。 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现状调查与研究[J].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2012(5)
[49] 卢澍。职业院校学生体育健身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 山东省贸易职工大学。2008(3)
[50] 隋晓航。中美大学体育课程设置现状的比较[J].南阳理工学院。2008(3)
[51] 汤勤华,周文来。 “业群式岗位体育”教学内容设计思路[J]. 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2012(64)
[52] 张业琴。 澳大利亚高校学生会组织研究[J]. 华中师范大学。2009(5)
[53] 何爱红。 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的目标导向及方案设计[J].南京师范大学。2007(3)
[54] 张钦。 高职院校结合专业类型设置体育课程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1)
[55] 黄喆,钱利安。 高职院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2012(8)
[56] 侍丽萍,周文来。 基于“业群式岗位体育”概念下的职业技术院校体育教育新思路
[J].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扬州商务分院。2013(8)
[57] 盖馥 . 基于协调发展的中高职培养目标衔接的探析 [J].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2011(8)
[58] 李富华。江苏职业类院校体育现状问题研究[J].苏州大学。2006(9)
[59] 杨建成。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状况与发展研究[J].扬州大学。2008(5)
[60] 李颂华, 冷树伟。 普通高校应加强体育理论课教学[J]. 山东科技大学。2008(1)
[61] 钱利安,黄喆。 试析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目标的双重属性[J].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2009(6)
[62] 任慧婷。我国高职培养目标问题的研究[J].天津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2005(1)
[63] 张平。 邢台市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调查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2011(11)
[64] 李洲 . 扬州市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J]. 扬州大学。2012(5)
[65] 季长波。长春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体育课程设置的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06(10)
[66] 周文来,包振鸣,汤勤华。 职业技术院校“业群式”岗位体育研究[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4)
[67] 周文来。 职业技术院校“业群式岗位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策略[J].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3(9)
[68] 白砚吉。 重庆市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分析[J]. 重庆大学体育学院。2012(5)
[69] 邱雪梅,刘星。谈高职体育教师的能力结构及教学需求[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
[70] 张叙洪,曾兰芳。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3(7)
致 谢
起笔写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我心中的很多情绪被慢慢放大,感慨万千。
回首从备考到如今完成论文,苏州大学见证了我整个成长的过程,这个过程让我更加清晰的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在一步一步的前行中,去努力的完善与进步。感谢苏大,在我工作多年遭遇瓶颈的时候,给了我重返校园学习的机会,再一次激发了我对学习的热情也启发了我对未来的规划,使我的整个视野变的更加广阔。
在苏大,我有幸遇见了我的导师李龙教授,李老师亦师亦友,博学多才,自我选题时就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每当我论文写作中遇到困难,总能从李老师那里汲取教诲,让我最终能够坚持下来走到了今天,在此,感谢我的导师,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儒雅的学者风范,将成为我学习工作中的榜样。
感谢苏州大学体育学院的每一位老师,感谢他们在炎炎夏日,认真严谨的每一次教学,让我看到了真正的师德与师风,令人尊敬。
终于走到了这里,即将完成我的研究生学业,要感谢的实在太多,这些被放大的情绪在我心头不断地蔓延,在这个不眠夜令人心生美好。最后谢谢我的家人,是他们给了我走下去的勇气与力量,谢谢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