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教育硕士论文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之原则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10-21 共2880字

  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之原则

  要做到整合最便捷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能够将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帮助学生实现对信息的获取、问题的探索、协助其讨论、解决问题以及对知识实现构建等。信息化观念是实现课程整合的前提条件,在信息化社会要保证教师和学生都能具有一定的自主学的态度和思维,能够通过对技术工具的合理使用,实现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综合信息。创造一种数字化的学习条件是课程整合最为核心的内容,学习环境因数字化的方式运用而得以大幅改善。

  (一)用恰当的教育理论指导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

  在我国教育技术领域,学者南国农和何克抗一致认为,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其理论基础是现代学习理论。对于那些需要通过重复机械记忆才能掌握的知识,以及那些教学目标为操练和训练为目的的学习,行为主义理论具有一定的意义。认知主义理论的作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激发和控制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建构主义理论则倡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环境及空间构建,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发现,有所收获。一般来讲,建构主义理论需要较高的认知结构和自主学习的自制力,它适合用于不良结构领域中的高级阶段的学习,对于年龄较小,自主学习及自制力较弱的中小学生而言,那种传统的教学方式,特别是教师的亲自指导、讲授包括教师的人格魅力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在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各种学说理论的不同优势,应该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对象、内容及教学实现媒介等诸多变量,来具体的灵活的运用不同理论去指导教学实践[13].

  (二)根据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整合策略

  人的思维可分为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发散思维及聚合思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组合,因此也就有不同的思维类型。不同思维及学习类型的人选择不同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学习的成效。从大量的教学实践经验来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方式,每个人对信息加工的方式方法不一样,有的人乐于通过热烈的人际交流来获得信息,在学习中就体现为需要通过教师明确的指导和讲解。而恰恰相反,有的人则更愿意通过独立钻研来获取信息,他们更乐于通过个体的自主的学习来掌握知识。所以,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要具体考虑到受众对象的情况,要采取多种整合策略,针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实施方法,做到整合过程的多元化。

  (三)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技能的创新意识

  现代教学得益于与时俱进的技术手段,作为现代化的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依靠信息技术,使其成为自己教学过程中的工具,将自己的角色从传统的知识讲授者转化为参与学生学习过程的学习活动组织者,进而凸显出学习过程及对信息资源设计的重要性。学生在现代教育的框架体系中变为学习活动的参与人员,能够积极的对学习的课题进行探讨研究,教学过程也由以往的知识讲授转变为对问题的发现、研究和探索。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会正确对待信息技术的态度和观点,即采取合理适宜的方法正确看待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意识到其本质上是帮助人们获取并研究甚至解决各种问题的一项认知工具,对这项工具的使用要做到自然贴切和顺手,通过对工具的充分利用,能够帮助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取得最佳的效果。

  (四)从学科特点出发构建整合教学模式

  我国教育技术领域着名专家李芒教授的观点是,要从各个学科所固有的知识结构和学科特点出发去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比如,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其首要的任务便是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通过综合运用各种信息技术,对现实生活环境进行综合模拟,提供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模拟环境,让其在其中重复模拟,是一个极佳的途径。而属于逻辑经验科学的数学,其学科目的在于对学生认知潜能的开发,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给学生创设一种恰当的认知环境,处于其中可以使他们思维得到锻炼,由具体思维上升为抽象思维,再由抽象思维转换为具体思维,从而使数学知识结构得以建构。而物理与化学学科,侧重于对学生观察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动手实践能力的考察,是与人们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的学科[14].在这种学科中,既有一些经验性的需要通过观察来得到的知识,又有一些需要动手实践,亲自体验才能得到的知识。不同的知识类型,需要不同的教授方式,如果在这种学科教学过程中,一味的通过计算机模拟的方式来再现实验过程,就很难实现各学科的教育宗旨。因此,整合根据学科内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整合策略,在大原则一致的前提下,要采取有区别的整合方式[15].

  (五)充分关注教学资源建设

  教学所需要的各种信息总称为教学资源。教学资源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生学习、发现和探索质量的高低。教学资源质量低下,那么传统的教学方式就难以突破,也就无法实现对创新人才的培育。教学资源是决定教学质量最为根本的内容。对于教学资源的整合,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效合理的利用和开发,使教学资源做到有序利用,稳中有增。教学资源建设的主体力量是教师,广大教师在建设教学资源的过程中,要对信息有较强的掌控能力,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比如互联网等,去充分的搜集、整理和利用现有资源,在现有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开发研究去补充教学资源。

  (六)加强学生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情景设计

  从情景性认知理论的角度出发,可以说知识、思维和学习是三个紧密相关的环节,要结合具体情景去创设不同的适合学生实现新旧知识连接的情景,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发展其思维能力。通过创设数字化的教学情景,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是在创设教学情景上下工夫,将具体的教学任务实现恰如其分的情景化,具体可包括现实的例子、相关方面的研究资料、有助问题解决的工具手段等等,在情景化条件创设完成后,学习者便能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按照自身的兴趣和爱好去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进而积累、完善相关的知识构建。在这种整合过程中,还需要加入合作学习的因素,通过不同的参与者实现一种多元化的团队合作,能够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实现对教学内容的理解[16].在整合过程中,为实现整合的目的,整合的原则是平等共赢和谐,从有利于合作的角度出发,同时又要充分兼顾学习独立思考的需求,在团队合作中保证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七)充分关注学生参与整合体验的设计和研究

  能动的有效的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沟通交流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所努力实现的目标,这个目标也是社会主体不断的改善信息技术环境的直接动力。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中,学生要能够从自身具体情况出发,具备一定的行动能力,并且要有充分的自主性、创造性和责任感。通过整合为学生提供一种良好的情景模拟环境,促进学生以亲身体验的方式来增强其活动能力,使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能有更多更深入的沟通交流。在整合过程中,要随时注意对学生反馈意见的整理,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改进整合工作,将学生提出的合理化的意见建议运用到整合学习过程中。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提升是课程整合的重点,区别于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重点,课程整合就是要通过实现对目标对象的全方位培养,创造合适的时机以及方式,促进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我管理达到实现学生整体能力和素质的提升,实现其自我认知、自主努力等元认知能力的培养[17].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