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 语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目前课程教学的主要教学方式,也真正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的优越性,也必将成为新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当前,在教学一线的许多教研人员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在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经验,但是,从这个新兴课题的发展来看,信息技术与课题整合还必然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这需要众多教研人员长期的不懈的努力。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所需要的理论和技术储备,需要我们在不断的摸索和实践中不断积累完善。此项课题的落实,要根据实践情况,随时调整整合的策略、内容、步骤。我们必须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其所面临的困难和不足,同时要充分认识到这一整合过程中的诸多变量,做好整合过程极为复杂艰难的心理准备,要保证这个整合过程具有系统的开放性和动态性,以此来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和信息化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王治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体现更完整意义的目标价值[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
[2]刘儒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黄甫全。试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2(7)。
[4]李 坚。课程整合,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N].中国教育报,2001-11-22(3)。
[5]解月光。基于整合理念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模式[J].北京: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6)。
[6]傅德荣。教育信息化的目的、内容与意义[D].北京信息科学研究所。2009.
[7]马宁、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
[8]何克抗。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7(6)。
[9]任长松。课程的反思与重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0]有宝华。综合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11]李克东,谢幼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2]张际平,高丹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内涵与层面实质分析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3,(7)。
[13]苗逢春。关于课程整合的六个问题[J].信息技术教育,2003,(2)。
[14]郭绍青。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J].电化教育研究,2002,(7)。
[15]郭绍青。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整合[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16]黄甫全。试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策略[J].电化教育研,2002,(7)。
[17]徐晓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与实践[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3,(1-2)。
[18]黄宇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3,(1)。
[19]徐万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与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3,(2)。
[20]黄宏伟。整合概念及其哲学底蕴[J].学术月刊,1995,(9)。
[21]李节等。信息技术教育风雨 20 年[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3,(1、2)。
[22]王庆跃。新技术革命的中枢--信息技术[M].珠海:珠海出版社,2002.
[23]刘小国。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中学物理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 2011
[24]陆燕峰。 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整合的策略与方法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12
[25] 周娴。 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12
[26]Bonnie, D. (1998)。 Educational Marketing: An Essential Tool forManaging Change.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437122)
后 记
岁月如梭,转眼间研究生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在读研期间,诸位教师的谆谆教诲及其在学术上的严谨作风使我深受感染,使我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态度更加地趋向端正与严谨。
在论文定稿之际,向我的导师薛彦华教授表示深深地谢意,她在我选题、定题、资料收集和写作过程中帮助了我很多。同时,还要感谢刘虹老师、袁立壮老师、史晓燕老师、刘国学老师和徐未锁老师在研究生学习期间给予的指导和在论文开题时给予我的宝贵建议;还有我身边的同学和朋友给我的鼓励与帮助。在这里一并表示我最诚挚的敬意和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