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公共管理硕士论文

再生资源业发展中政府的作用探析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1-26 共4572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新余市促进再生资源行业发展的探究
【第2部分】政府发展再生资源产业的策略分析引言
【第3部分】再生资源产业政策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第4部分】新余市资源枯竭状况与转型发展机遇
【第5部分】新余市再生资源发展状况
【第6部分】新余市政府完善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第7部分】 再生资源业发展中政府的作用探析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 6 章 结论

  人类文明的进步,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是伴随着工业文明对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当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到现今这种程度,世界各国都清醒的认识到过去以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为代价的发展模式已经给我们现今的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麻烦,资源日渐枯竭、环境污染严重日益成为摆在各国发展面前的难题,转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寻求一种节约、环保、健康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成为今后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此情况下,循环经济模式应运而生,而再生资源产业则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部分。以再生资源产业为主要内容的循环经济可以节约能源利用、减少污染物排放、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缓解粗放式经济发展带来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压力,更好的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

  发展再生资源产业的关系传统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关系到全社会公众的共同利益,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状况,同时再生资源产业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要组成,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其自身具有公益性、准公共产品等特点,它并不是一种单纯的市场经济行为,为此,政府必须从公共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利用自身的优势对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进行正确的规范、鼓励、支持与引导,整合、协调各主体积极自觉地参与推动绿色、文明的再生资源发展中去。我国政府在“十二五”总体规划中就提出今后五年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我国要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主线,再生资源产业被提升到战略产业地位。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更是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进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五位一体”建设,国家要将再生资源行业的发展上升到战略层面。

  新余市是一座“以钢立市”的工业化城市,长期以来,新余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依赖于传统钢铁、煤炭等自然资源的开采与相关产业的发展,然而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加快,钢铁、煤炭等资源日渐枯竭,并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经济增长减缓,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转型。2011 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联合发文,正式批复新余市为全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并且在 2011 年新余还成功申报成为第二批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这些都为新余市经济社会转型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契机。

  自批复以来,江西省政府和新余市政府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其中江西省政府成立由分管副省长为组长领导的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领导小组,新余市成立了由市长亲自挂帅的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和钢铁再生资源产业基地管理委员会。新余市政府根据国家发展战略、省发展规划和新余发展现状,将再生资源产业基地建设纳入新余市 “十二五”规划,把基地纳入新余市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固定废物污染防治规划中。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新余钢铁再生资源基地建设顺利推进,已完成重点项目总投资 7.77 亿元,产业发展取得了显着成果,2012 年资源回收能力达到了 160 万吨,资源加工能力达到了 153 万吨,2013 年由于整体经济形势制约,略有下降,基地资源回收量和加工利用量分别为 130 万吨和 120 万吨,实现销售收入 25 亿元,完成税收近 3 亿元。

  尽管受宏观经济及国际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总趋势影响,尤其是近两年废钢铁、废塑料等再生资源市场低迷,新余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再生资源产业仍然是新兴产业和朝阳产业,是实现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和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必然选择。新余市政府必须利用产业转型和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契机,发挥好自身的职能及作用,其政府对再生资源产业的行为举措都关系到新余未来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因此,政府必须在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对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给予足够的重视,为再生资源产业的规范化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体系,充分发挥好产业园区的建设作用,整合、协调各主体间的合作,推动科研技术的进步,培养公众的环保意识、节约意识,带动公众积极支持并参与到再生资源产业发展中去。


    致谢

  毕业论文终于定稿了,心中无比激动,感慨良多。感谢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给我这次学习提高的机会。回首 MPA 学习生涯,凝结了众多师长、亲人、同学、朋友的关心和帮助,在这里向他们表达最真挚的谢意。

  特别要感谢的是我的导师,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从选题、构思、撰写到最后的定稿等环节均得到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

  感谢公共管理学院全体老师对我的关怀,在 MPA 学习期间,我深受老师们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勤奋的敬业精神的熏陶和激励,受益匪浅。谨此向给予我诸多教诲的老师们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同时,我还要衷心感谢我的单位领导和同事们对我学习的支持和帮助,他们给我提供了很多工作中的第一手资料,丰富了我对于所研究问题的发现和见解,使我能够顺利的完成论文。

  最后,我要感谢我亲爱的家人,谢谢他们在我 MPA 在职求学期间的理解和支持,正是有了他们一直以来对我的默默关心、支持、陪伴和鞭策,才使我有了努力学习、认真工作的强大精神动力。

  感谢所有关心我、支持我、帮助我的人。谢谢你们!
 

  参考文献

  [1] Poonam Khanijo Ahluwalia, Arvind K. Nema. A life cycle based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model for the management of computer waste.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2007,51(4): 792-826.

  [2] Alessandro Lombrano. Cost efficiency in the management of solid urban waste.Resources,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 2009, 53(11):601-611.

  [3] Shaufique F. Sidique,Satish V. Ioshi, Frank Lupi.Factors influencing the rate of recycling: Ananalysis of Minnesota counties.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 In Press,Corrected Proof, Available online 22 September 2009.

  [4]J akub Kronenberg, Ralph Winkler. Wasted waste: An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 on industrial by-products.Ecological Economics, 2009. 68(12): 3026-3033.

  [5] Jerry Blomberg. Patrik Soderholm. The economics of secondary aluminium supply:An econometric analysis based on European data.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 2009.53(8): 455-463.

  [6] Garrick Louis Jhih-Shyang Shih. A Flexible Inventory Model for Municipal Solid Waste Recycling [J]. Socio-Economic Planning Sciences,2004,(10):1-29.

  [7] Global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Life Cycle Analysis and Development,2006:http://www.gdrc.uem/lcallife-cycle.html.

  [8] Juha-Heikki Tanskanen. Strategic planning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management.Resources,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 2000, 30(2):111 一 133.

  [9] 金丹阳主编。再生资源产业的实践与探索。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10] 崔铁宁。循环经济概论。产比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

  [11] 周宏春。变废为宝:中国资源再生产业与政策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12] 刘光富 , 鲁圣鹏 , 李雪芹 . 中国再生资源产业发展问题剖析与对策 [J]. 经济问题探索,2012,08:64-69.

  [13] 张越,冯慧娟,鲁明中。中国再生资源产业管理政策体系分析[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2,11:9-15.

  [14] 朱坦,高帅。生态文明建设与再生资源产业[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4,01:9-11.

  [15] 王爱兰。中外再生资源产业发展比较与中国的推进策略[J].资源科学,2006.

  [16] 王培暄 . 论我国现阶段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政府调控措施 [J]. 公共管理高层论坛,2008,02:137-148.

  [17] 张菲菲。新兴产业形态与再生资源产业升级发展[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2,01:24-26.

  [18] 冯慧娟,鲁明中。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思考[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8,01:49-51.

  [19] 宋林飞。发展再生资源产业的世界潮流与对策建议[J].现代经济探讨,2008,02:5-9.

  [20] 王良健,何琼峰,文嫮。湖南省汨罗市再生资源产业集群升级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02:35-39.

  [21] 周 宏 春 . 促 进 我 国 再 生 资 源 产 业 发 展 的 思 路 与 对 策 [J]. 再 生 资 源 与 循 环 经济,2008,06:7-10.

  [22] 周宏春。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08,05:5-8.

  [23] 周宏春。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J].中国科技投资,2010,04:22-24.

  [24] 殷耀宁,曾光,尹佳。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模式研究:以江西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3,05:82-86.

  [25] 蔡吉跃,蔡振。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国际经验与启示[J].经济地理,2010,12:2044-2049.

  [26] 再生资源行业发展趋势与路径--全国再生资源行业首届企业家峰会暨产业园区发展圆桌会议总结[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4,02:4-6.

  [27]张菲菲。再生资源产业的界定与结构分析[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1,04:23-26.

  [28] 王培暄。我国现阶段再生资源产业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社会科学,2011,03:62-64.

  [29] 刘强,张艳会。园区化已经成为再生资源行业集约化发展的主要形态再生资源产业基地(园区)发展现状与趋势[J].资源再生,2011,12:11-14.

  [30] 戴玉才,董桂云。中国再生资源产业发展政策目标与手段探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S2:362-365.

  [31] 张菲菲。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研究[D].南开大学,2010.

  [32] 王志中 . 关于扶持再生资源回收产业发展的若干建议 [J].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09,09:13-15.

  [33] 王培暄 . 论我国现阶段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政府调控措施 [J]. 公共管理高层论坛,2008,02:137-148.

  [34] 冯慧娟,张继承。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市场化运行中的政府调控对策[J].经济问题探索,2009,10:14-18.

  [35] 冯慧娟,张继承。论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基于产业链运行机制的分析[J].生态经济,2009,10:91-94.

  [36] 杨敬增 . 再生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J].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09,10:10-13.

  [37] 苏晓红。社会性管制改革的国际经验与我国的路径选择[J].经济纵横,2008,12:110-112.

  [38] 寇丹。整体性治理:政府治理的新趋向[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230-233.

  [39] 曾国安,李明。社会性管制理论研究述评[J].经济学动态,2008,04:107-112.

  [40] 胡象明,唐波勇。整体性治理:公共管理的新范式[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1:11-15.

  [41] 曾国安。管制、政府管制与经济管制[J].经济评论,2004,01:93-103.

  [42] 黄滔 . 整体 性治理理论与相关 理论的比 较 研究 [J]. 福建论坛 ( 人文社 会科学版),2014,01:176-179.

  [43] 韩兆柱,杨洋。整体性治理理论研究及应用[J].教学与研究,2013,06:80-86.

  [44] 张磊。社会性管制问题研究:理论焦点与制度变迁[J].理论界,2014,03:69-71.

  [45] 费月。整体性治理:一种新的治理机制[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0,01:67-72.

  [46] 曾凡军,韦彬。整体性治理:服务型政府的治理逻辑[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0,01:22-25.

  [47] 张秉福。政府社会性管制与和谐社会构建[J].财经科学,2008,09:63-70.

  [48] 陆斌。社会性管制理论述评[J].法制与社会,2010,08:192-193.

  [49] 张秉福 . 论社会性管制政策工具的选用与创新 [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2010,02:74-80.

  [50] 张秉福。论我国政府社会性管制的整体改革[J].现代经济探讨,2010,03:15-18.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