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公共管理硕士论文

再生资源产业政策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1-26 共3131字

  第 2 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再生资源。

  “再生资源”的提法首见诸于 1987 年国家经济委员会、财政部、商业部和国家物资局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开发利用再生资源若干问题的通知》。2007年 3 月 27 日商务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的《再生资源管理办法》(商务部令[2007]第 8 号),将再生资源定义为在生产和生活消费中产生的,已失去原有全部或部分使用价值,但经过回收、分类和加工处理,能获得新的使用价值的各种废物。

  而国务院《关于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发[1991]73 号)则再生资源描述为“主要是指社会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可利用的各种废旧物资,其中主要包括企业、事业单位产生的金属、非金属边角废料、废液,报废的各种设备和运输工具,城乡居民及企业事业单位出售的各种废品和旧物。”

  从学术角度而言,周宏春等学者指出,对同一物品,从失去原有用途的角度看是废品或废旧物资,从还可以再利用或再生利用的角度看是再生资源。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废弃物都是可以用作再生资源,再生资源是指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已被消费,失去原有使用价值,但通过回收、分类、加工使其又重新具有其部分经济利用价值的各种可再用的材料。这些材料主要包括以矿物为原料生产并报废的钢铁、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合金、无机非金属、塑料、橡胶、纤维、纸张等。从事再生资源收集、分拣、配送、加工、流通、设计、开发等的企业组成了再生资源产业。就其特征而言,再生资源具有存在形式的分散性、获取途径的不稳定性、使用范围的狭隘性等特征。

  2.1.2 再生资源产业。

  关于再生资源产业的定义国内外有着显着的不同与差异,其中国外再生资源产业显着特点就是将法制化的管理与市场化的运行结合起来。这主要体现在政府对再生利用率、回收网络和补偿、有害物资的处理等进行事先的规定,进而在产业活动过程中进行相关的规范与补充。而国内的再生资源产业活动,从现有的文献研究来看,大多将其分为回收和加工利用两个部分。如张越、鲁明中等(2006)指出,再生资源的回收和加工利用活动是再生资源产业的两大核心组成部分,并给出了再生资源产业的基本构成。其中,回收活动包括废弃物收集、运输和集散,以及拆解、分类、粉碎、打包等初加工活动。加工利用活动包括以各种再生资源为主要生产原料进行深加工,制造出全新使用价值的物品。

  从国内现有的研究来看,再生资源产业是指以废旧物资为对象,从事再生资源流通与加工利用,以及相关的科技开发、信息服务和设备制造等经济活动的集合,是一个集再生资源的回收、分类、再利用、资源化、销售等为一体的相对独立的产业体系。其中废旧物资的回收和加工是再生资源产业活动中的重要内容,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是再生资源产业的核心。在国民经济中资源的节约利用和环境的保护是其目的。再生资源产业的特征则主要体现在公益性、准公共物品性以及双重外部性等特征。

  发展再生资源产业是对我们传统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经济增长方式需要转变和产业结构需要调整的背景下产生的新型产业,是实施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它以多种形式实现在生产领域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它有力地缓解由于粗放经济所带来的资源短缺、利用率低、环境污染等问题。同时,为我们构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提供有力的支撑与保障。

  2.2 理论基础。

  2.2.1 整体治理理论。

  整体性治理是在新公共管理所引发的“碎片化”问题和信息技术发展背景下所提出的新的治理模式,其代表人物是佩里·希克斯和帕却克·登力维。希克斯(2002)指出,整体性治理就是政府机构组织间通过充分沟通与合作,达成有效协调与整合,彼此的政策目标连续一致,政策执行手段相互强化,达到合作无间的目标的治理行动。登力维则认为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现代行政变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能够有效的进行各部门、各主体之间的整合、协调,解决政府行政运作的碎片化与分散化问题。国内对于整体性治理理论的研究从最初的理论探讨逐步转向实践领域的应用分析,学者曾令发(2010)认为整体性治理是指在管理理念上强调中央地方结合以及公私合作,以整体性组织模式,重点在于解决人们民生问题,采取网络式组织模式,在具体管理中注重授权与结果,从而实现政府管理与公众价值、科技以及资源的高度整合。

  整体性治理为各国的政府改革实践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它以公众需要为目的,以整合为基本手段,强调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关注民主价值和公共利益。政府通过协调、整合等方法促使公共服务各主体协同合作,为公众提供无缝隙公共服务。就再生资源产业而言,其发展并不是单纯的市场经济问题,更应是政府参与的社会公共问题,政府应该通过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市场等之间协调与整合来推动再生资源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进而加强循环经济的的整体性治理。

  2.2.2 社会性管治理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们在分享经济成果的同时却付出了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的代价,资源短缺、环境污染逐渐成为制约现代化建设顺利实现的瓶颈。在此背景下,如何推动再生资源产业为主的循环经济健康发展,如何突破资源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我们必须认识构建良好的生态秩序,推动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关系到整个社会与经济的和谐与健康,它们更应是国家、政府参与管制的一项基本责任。通过社会性管制手段政府能够发挥自身优势,规范经济社会的具体行为,引导公众共同参与到对公共利益诉求中去。

  社会性管制是政府管治理论内容之一,按照政府管制内容和性质可将其分为经济性管制和社会性管制两类。一般而言,社会性管制的定义都采用日本学者植草益的说法,他认为“社会性管制是以保障劳动者和消费者的安全、健康、卫生以及保护环境和防止灾害为目的,对物品和服务的质量以及伴随着提供他们而产生的各种活动制度一定标准,并禁止、限制特定行为的规制。”①按照他的分法可以将社会性管制的研究领域划分为健康、卫生领域,安全领域以及公害、环境保护三个领域。

  特别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问题的关注越来越多,政府对社会性管制的作用越来越重视。再生资源产业具有外部性、公益性等特征,这就意味着单纯的经济性管制不能有效的对其进行回应,而社会性管制是政府根据社会经济行为的一种横向制约机制,能够有效的弥补在再生资源产业中市场回应存在的不足,通过社会性管制与市场机制的结合有效的解决资源与环境问题。

  2.2.3 公有关公共政策的制定。

  随着现代民主政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公共政策在我们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日渐成了现代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其作用是规范和指导有关机构、团体或个人的行动,其表达形式包括法律法规、行政规定或命令、国家领导人口头或书面的指示、政府规划等。”①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主要集中反映了全社会的公共利益,这也决定了公共政策理论主要在于讨论反映社会大多数人的公共利益,其目标和出发点是对公共利益的追求与实现,也只有这样公共政策的制定才具有其存在的合法性,公共政策理论的探讨与研究才符合现代民主社会的潮流。目前,国内学者们有关公共政策的讨论主要围绕公民参与和公民的科学素质对公共政策的影响,他们认为政府的是人民利益的代表者,其根本宗旨只能是为公民服务,谋求全社会的公共利益,而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便是实现其宗旨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任何一项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都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因此,公民广泛 参 与 程 度 、 参 与 意 识 等 都 是 公 共 政 策 制 定 重 要 内 容 .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