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公共管理硕士论文

营口港发展临港物流产业经济收益评估、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4-18 共2134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营口港临港物流产业发展研究
【第2部分】营口港临港物流经济发展策略论文绪论
【第3部分】物流临港产业经济国内外发展现状
【第4部分】营口港物流产业发展概况
【第5部分】营口港周边港口临港物流产业发展状况及发展规划
【第6部分】营口港发展临港物流产业经济优劣势分析
【第7部分】解决营口港在临港物流产业中劣势的对策及发展建议
【第8部分】 营口港发展临港物流产业经济收益评估、结论与参考文献

  7 营口港发展临港物流产业经济收益评估

  如果营口港有关部门对营口港进行大力发展,在增强营口港基础设施能力的基础上加快培养各类专项人才,并不断对港口的信息服务予以完善,再结合当前港口的发展状况拓展与其它企业间的战略联盟,经过一段发展时期之后,营口港可能实现的经济收益如下[23]:

  首先,随着营口港基础设施能力的不断完善,港口信息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港口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内及国际客户通过营口港完成其货物运输业务,在 5 年内,营口港海上航线货运业务及陆路运输业务也将大幅度提升,至少会上升 50%,其海运费用盈利税收也将基本上升 50%。

  第二,随着营口港各种物流业务的不断发展,业务量的显著提升,仓储总量也将得到显著提升,按照物流业务 50%的增长速率,其仓储总量也应当提升 50%左右,则其随之产生的仓储税收费用也将提升 50%。

  第三,由于营口港同多个企业之间不断拓展企业家的战略同盟,使得其物流业务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而随之所产生的港口使用代理费用也将同比提升,速率约为 50%。

  第四,由于营口港对其经济腹地——辽宁省中部地区经济基地及东三省经济发展中心——的发展也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将使其产品需求量与产品、货物交易量显著提升,此增加值也按照同比增长 50%来计算[24]。

  第五,由辽宁省中部经济基地及东三省经济发展中心带动所引发的物流多米诺骨牌效应,整个东北地区的经济都得到了振兴及大力发展,这样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经济收益[25]。  


  结论

  在当前国际社会发展状况下,新的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即将进行,发达国家正在将产品制造业的核心部分由西半球转移至东半球,使得东亚地区成为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极大收益者,与此同时,这也促进了临港物流经济产业的飞速发展,并随着高科技产业的不断引入,使得临港物流经济产业中的技术含量不断提升。

  而我国依靠其在成本及市场中的巨大优势与发展潜力,成为承接国际社会产业转移最广泛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并被国际社会公认为在全球化社会发展中收益最高的国家之一。作为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城市,营口港不仅肩负着当地的物流服务产业及服务业务,与此同时,营口港还需要将我国内陆产品货物运输业务与国际远洋货物运输业务有机地结合,从而促进整个物流产业的合理性与持续性发展,促进营口港城市外向型产业结构的整合升级及经济发展的持续提升,并推动当地区域经济建设的不断完善。

  然而,当前营口港的经济发展还存在多种劣势,其中包括,与邻近港口存在经济竞争,国际竞争力较弱,缺乏高级管理人才,港口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等诸多问题,为此,本文针对营口港竞争对手的发展现状及规划,结合国内外相关产业的发展经验,分析研究解决当前营口港临港经济发展劣势的对策,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发展建议。因此,本文希望通过对营口港发展临港物流产业所需要实施的有效对策及发展途径进行研究,从而分析出对营口港经济的飞速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的方法及措施,进而分析出如何利用临港产业经济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并以此带动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对策与战略。


  参考文献:
  
  [1]张行.港口临港物流经济发展[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85-92.
  [2]陈伟.临港经济的发展对策研究[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12-18.
  [3]王红伟.临港产业分析与发展前景[M].广西: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36-45.
  [4]张建民.临港物流产业的发展趋势[M].山东:山东经济大学出版社,2008:28-40.
  [5]牛兴.物流产业发展状况[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95-108.
  [6]赵丽华.国际物流产业发展研究[N].广西:广西人民日报,2002,7(6):3-10.
  [7]张鑫.物流产业及对外贸易对比分析[N].重庆:重庆日报,2005,9(5):8-12.
  [8]陈家明.谈物流产业的发展趋势及前景[J].山东:山东经济大学学报,2008,5(4):6-8.
  [9]吴兰.物流产业与临港经济研究[J].浙江:浙江大学学报,2004,1(5):8-10.
  [10]刘培武.国内物流临港经济的发展状况分析[J].上海:上海人民日报,2004,1(8):4-8.
  [11]陈立华.物流业务分析[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 2008.:22-23.
  [12]张涛.中国国际物流发展研究[J].中外企业文化,2011(9): 28-30.
  [13]徐炜.物流产业发展趋势及发展潮流[D].长沙:中南大学,2007:33-35.
  [14]徐晓宁.A 物流零售业务营销渠道转型策略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2:15-16.
  [15]迪万纳,覃东海,郑英.金融服务大变革一重塑价值体系[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19-20.
  [16]张芳.国际物流市场金融贸易分析[J].中国经贸导刊,2012(6):68-69.
  [17]杨明波.物流商务发展的优势与问题[J].经济问题探索,2000(1): 35-36.
  [18]时小侬.从物流产业看城市商业企业的发展战略[J].中国集体经济,2011(4): 30-31.
  [19]马建军,李新春.市场物流产业战略的研究与思考[J].商业研究,2007(5): 157-159.
  [20]黄飞鸣,吴晓丽.国际物流理论研究报告[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5(2): 21-22.
  [21]马亚.国际物流产业发展结构与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竞争力[J]. 金融教学与研究,2008(3):11-12.
  [22]姜曦.加快发展物流产业零售业务[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4(6):32-33.
  [23]王道文.物流产业发展的战略构建[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1-3.
  [24]徐二明.物流产业企业战略管理[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3:25-40.
  [25]任际泰.谈物流战略管理对策[J]. 企业管理,1996(4):37-38.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