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保险硕士论文

巨灾保险需求非理性行为实例分析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3-18 共5510字

  第五章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结论

  本文结合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对巨灾保险需求中的非理性进行了研究,主要得出了以下结论:前景理论认为当人们面对收益时表现为风险厌恶,但在面对损失时常会变得风险偏好,加上对于小概率事件,人们往往存在侥幸心理,这些都导致巨灾保险需求的不足。另外,可得性偏差导致投保人的过度反应,投保人给予最近的信息比较大的权重,而常常忽略较早的信息,这使得个人对风险的判断比较主观。

  居民对洪水保险的需求与其预期成正的相关关系。居民对洪水灾害发生概率的预期在其对洪水灾害的观察中学习形成,并同过每次观察的洪水灾害来更新之前的“预期”。人们具有“健忘性”并对过去的信息按照一定的折旧率进行折旧,因此越近的信息对人们的影响越大。

  美国洪水保险的需求受当前和之前各期洪水灾害造成的损失的影响,一般来说,洪水灾害发生对洪水保险需求的影响会持续9年,并且影响程度会逐渐减弱。

  第二节对我国巨灾保险发展的建议

  由于巨灾风险的特殊性,巨灾保险在发展过程中面临比一般保险更复杂的问&因此就更加不能避免心理行为因素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在国际上来说,行为经济学研究已获得较多成果,行为经济分析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广告、促销活动、养老金计划以及投资领域,纽约着名的万全证券公司还别出心裁地请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给投资者分析股市走势并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将行为经济学分析方法应用到巨灾保险中来是非常必要的。具体的建议是:

  巨灾保险需求问题的考量必须建立综合的需求理论基础之上。期望效用理论是有数理基础的,便于对其进行模型的转化,投入实际的定价,模拟等运用。但是,必须在期望效用理论基础上进行添加了前景理论为代表的行为经济学假设的模型的改进,即需要考虑到影响个体主观选择的各项因素。例如本文在分析美国居民对洪水保险的期望效用模型中加入了 “预期”这一因素。使得建立洪水保险需求的最优选择需要考虑“财产,保费,保险标的的价值,洪水灾害发生的概率,效用函数的形式”。如果在纯粹的期望效用理论中,上述问题的前四个要素都是确定的,只有最后一个才是不确定的,所需要重点考量的对象在于效用函数的具体形式,但是如果引入了前景理论的思考,该问题的五个要素全部可能产生对保险需求选择的非线性的影响,比如洪水灾害发生的概率会演变为居民年对洪水发生概率的预期。一般来说,考虑了行为经济学的因素会使得原模型出现误差,而这在巨灾保险这种极端状况中表现出的误差会更大。正是由于过往的一些巨灾保险需求理论中对于其他因素考虑的不够,才导致了仅依靠期望效用理论得出的巨灾保险需求是不符合实际的。

  对于我国来说,巨灾保险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巨灾保险需求严重不足,我们可以利用人们在巨灾发生后表现的非理性来剌激需求。事实#上,几乎每个国家巨灾保险计划都建立在巨灾发生后的一两年内。因此本文的分析结果对我国的巨灾保险来说更具有借鉴意义,针对我国巨灾保险起步阶段,本文的建议是:

  一、把握灾后时机推进巨灾保险

  巨灾的发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任何一次巨灾的发生都增加了社会发展的成本,同时也使此前做出的种种努力付之东流,巨灾发生后,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的巨灾风险意识又会回到灾前水平,巨灾保险的需求也会显着下降,这意味着,合理利用业已发生的巨灾事件,充分把握公众风险意识,对巨灾保险需求大有裨益。在巨灾发生后,公众会受到巨大的心理冲击而产生对巨灾的恐惧感与不可控感,媒体会密集报道巨灾事件的前因后果,非正式社会网络会对个体风险偏好进行扩散,种种因素集中起来放大了社会整体的风险意识。这种风险意识恰恰是巨灾保险需求所必不可少的,也是人为力量所达不到的,政府或管理部门如果选择公众对巨灾经验的记忆还未褪去之前,强化对巨灾保险及巨灾事件的宣传力度.并适时推出巨灾保险试点,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选择这个时机推出巨灾保险,也更容易说服公众接受强制或长期合同,为巨灾保险制度的顺利运行打下坚实基础。此外,掌握了这个趋势,政府就可以有效地进行精算分析及预计可能出现的问题,对巨灾基金进行合理匹配,实现巨灾保险效用最大化。进一步,也可以通过提升公众的风险意识,推动巨灾保险需求的增长。

  近年来,我国发生了多起重大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伤亡非常严重,这在很多人心里依然记忆犹新。因此,现在是我国推进巨灾保险(尤其是地震保险)发展的最佳时机。

  二、建立风险反馈机制

  随着时间的逐步推移,巨灾事件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也将逐步淡去。现实表明,在巨灾事件发生之后不久,由于风险信息的显着性和可追溯性,人们会专注于巨灾风险发生的不利后果,而忽视其发生的概率,巨灾事件会使人们产生非理性的、暂时的紧张和恐惧情绪;随着巨灾事件的冷却,人们对灾难的记忆不断淡化,对风险的认识逐渐退化,甚至重新开始怀有侥幸心理,忽略小概率事件发生的可能,对巨灾保险的需求也开始下降。

  这时候,建立有效的风险反馈机制是必要的。建议可以成立专门的风险评估组织,并披露相关的信息,让人们对自身所处环境所面临的风险有更清晰全面的认识。在新西兰,地震委员会会把每年的地震保险运行情况告知公众,不仅如此,新西兰各级政府还通过印制宣传品给每一位公民、举办免费地震展览、定期更新防灾减灾宣传册内容等方式提升公众的风险感知能力,特别是,新西兰政府尤其注重来自公众的反馈,他们会根据公众的接受程度与行为变化来不断修正风险沟通策略,因此,新西兰也是世界范围内地震保险制度最成功的案例。

  三、建立强制或半强制的巨灾保险机制

  一般来说,市场的失灵需要政府的干预来矫正。在我国巨灾保险起步阶段,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是有效需求不足。政府在矫正市场失灵、合理引导有效需求上可以发挥以下作用。

  首先,政府可以使用强制或半强制的手段促进巨灾保险需求。尤其是对灾情较为严重的地方,在巨灾保险发展初期,人们对巨灾保险的认识不足,彳艮难希望通过市场的力量使人们很快形成对巨灾保险的合理需求,这时候发挥政府主导的力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半强制的手段多是指政府可以通过不投保不救助或不补贴的方式,或者可以将巨灾保险与其他惠民项目绑定在一起,以提高巨灾保险的普及率。

  另外,政府发挥其引导需求的力量还体现在对巨灾保险领域的监管上。政府应首先通过立法的形式,明确巨灾保险的特殊地位,并制定一套完整的法律规范来保证该特殊地位的存在和延续。巨灾事件发生后,政府应督促各保险公司积极、快速的履行理赔责任,防止因公众对于保险公司的赔付的不信任感而抑制其需求的现象。

  综上所述,我国巨灾保险发展初期,在政府的主导下,使用强制或半强制的手段促进和引导巨灾保险需求,并利用人们在巨灾发生后有较高的风险意识这一点适时推进巨灾保险的发展,这些会迅速观察到巨灾保险需求的上升。长期来看,随着巨灾保险发展成熟,人们的认知与行为偏差趋于理性化,有效的风险沟通机制以及政府巨灾保险体系的构建使得巨灾保险需求有望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LandryC E, Kriesel W. Modeling the Decision to Buy Flood Insurance: An Empirical Analysisfor Coastal Areas[C]//2000 Annual meeting, July 30-August 2,Tampa, FL. American AgriculturalEconomics Association (New Name 2008: Agricultural and Applied Economics Association),2000(21880).

  [2]Browne M J,Hoyt R E. The demand for flood insurance: empirical evidence[J]. Journal of riskand uncertainty, 2000,20(3): 291-306.

  [3]Kunreuther H. Disaster insurance: a tool for hazard mitigation[J]. Journal of Risk andInsurance, 1974: 287-303.

  [4]Freeman P K,Kunreuther H. Managing environmental risk through insnrance[M]. Springer,1997.

  [5]Fujimi T,Tatano H. Ambiguity, Risk and Earthquake Insurance Premiums: An EmpiricalAnalysis[J]. Journal ofDisas. Prev. Res. Inst., Kyoto University, 2006 (49): 137-145.

  [6]Kunreuther H,Pauly M. Neglecting disaster: why don't people insure against large Iosses?[J].Journal of Risk and Uncertainty, 2004,28(1): 5-21.

  [7]Kunreuther H,Novemsky N,Kahneman D. Making low probabilities usefuI[J]. Journal of Riskand Uncertainty, 2001,23(2): 103-120.

  [8]Palm R, Hodgson M E. After a California earthquake: Attitude and behavior change[M].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2.

  [9]刘朝辉,胡新辉,王慧敏.多重风险下洪水保险需求分析[J].人民长江,2008,39(20):88-89.

  [10]吴秀君.基于博弈论的洪水保险需求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7,40(4):52-54.

  [11]田玲,张岳.我国巨灾保险需求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报:2013,4(2):175-179.

  [12]李勇权.巨灾风险证券化的需求与发展分析[J].保险研究,2005(8): 35-37.

  [13]GronA,陈长林,陈英方.保险公司对巨灾再保险的需求[J].世界地震译丛,2005(3):54-67.

  [14]许莉.保险市场非对称信息与保险交易行为[D].厦门大学:2005.

  [15]张庆洪,葛良骥,凌春海?巨灾保险市场失灵原因及巨灾的公共管理模式分析[J].保险研究,2008(5): 13-16.

  [16]赵正堂.从行为经济学视角看巨灾保险市场失灵及矫正[J].财政研究,2010(4):51-53.

  [17]丁元昊.巨灾保险需求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

  [18]魏华林,向飞,洪文妇.中国南方雪灾损失与保险补偿问题研究[J].保险研究,2009(3):11-20.

  [19]李文富.我国巨灾风险保障机制运作模式探析[JL中国保险,2008(3):14-15.

  [20]张磊.冰雪灾害呼唤巨灾保险制度[J].中国减灾,2008(2):56-57.

  [21]田玲,张岳.保险监管对巨灾风险债券供给的影响途径及计量模型[J].统计与决策,2008 (8): 24-26.

  [22]吕思颖.我国巨灾风险转移的思路与对策[J].经济纵横,2008(3):55-58.

  [23]张继权.综合自然灾害风险管理全面整合的模式与中国的战略选择[J].自然灾害学报,2006, 15(1): 29-37.

  [24]Koopmans T C. Stationary ordinal utility and impatience[J]. Econometrica: Journal of theEconometric Society, 1960: 287-309.

  [25]Borch K H. The utility concept applied to the theory of insurance[M]. 1961,

    [26 ]Allais M. Le comportement de Phomme rationnel devant le risque: critique des postulate etaxiomes de l'ecole americaine[J]. Econometrica: Journal of the Econometric Society, 1953:503-546.

  [27]Kahneman D,Tversky A. Prospect theory: An analysis of decision under risk[J].Econometrica: Journal of the Econometric Society, 1979: 263-291.

  [28]Tversky A, Kahneman D. Judgment under uncertainty: Heuristics and biases[J], science,1974,185(4157): 1124-1131.

  [29]Cyert R M, DeGroot M H. Multiperiod decision models with alternating choice as a solutionto the duopoly problem[J].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70,84(3): 410-429.

  [30]Burby R J. Flood insurance and floodplain management: the US experience[J]. GlobalEnvironmental Change Part B: Environmental Hazards, 2001,3(3): 111-122.

  [31]Baumann D D,Sims J H. Flood insurance: Some determinants of adoption[J]. EconomicGeography, 1978: 189-196.

  [32]Pasterick E T. The national flood insurance program[J]. Paying the price: The status and roleof insurance against natural disast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1998:125-155.

  [33]Bin O,Kruse J B,Landry C E. Flood hazards, insurance rates, and amenities: Evidence fromthe coastal housing market[J]. 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 2008,75(1): 63-82.

  [34]Kriesel W,Landry C. Participation in the National Flood Insurance Program: An empiricalanalysis for coastal properties[J]. 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 2004,71(3): 405-420.

  [35]Jaffee D M,Russell T_ Catastrophe insurance, capital markets, and uninsurable risks[J].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 1997:205-230.

  [36]Dong W, Shah H, Wong F, A rational approach to pricing of catastrophe insurance[J]. Journalof Risk and Uncertainty, 1996,12(2-3): 201-218.

  [37]Grace M F, Klein R W,Kleindorfer P R, et al. Catastrophe insurance: Consumer demand,markets and regulation[M], 2003.

  [38]Kunreuther H, Pauly M V. Insurance decision-making and market behavior[M]. NowPublishers Inc,2006.
 

  致谢

  终于写到论文的致谢部分,心中感受良多。这段时间以来几经定题换题倍感挫折,好在最后的选题虽然简单,但也算新颖有趣。也是因为定题太晚,也是因为自己太懒,整个论文进度自己都落在别人后面。不过这也使得我获得了身边许多人的帮助。

  首先要向我的导师赵正堂副教授表达最诚挚的谢意,从选题、定题、到论文成型、修改、定稿,赵老师在繁忙的工作中对我的论文进行悉心的指导,使我能够顺利完成论文。研究生期间,赵老师在学习和生活上都给予了我非常多的关怀和启迪,使我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也非常感谢许莉老师和其他金融系的老师对我的教导。许老师给我的论文提出了非常宝贵的意见。在她对我论文的指导中,感受到了她对学术工作的严谨认真,也让我的论文得以更加的规范专业。

  同样,我要感谢师门的林悦、罗宇晨、杨志坚、吴迪同学,三年师门的陪伴,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几位的关怀。感谢512的彭钰、刘颜荣、纪梦晨、雷雳,宿舍有了你们,总是充满感动与欢声笑语。感谢大宿舍的各位:杜培俊、王海量、贺宁、吴迪、张尽,难以忘记在找工作和写论文期间大家的鼓励和敦促,难以忘记与你们一起的每个瞬间,非常庆幸研究生涯有你们的相伴!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和家人,感谢你们一直以来对我的支持和关怀,让我无论在哪里都感觉到温暖的依靠。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