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教育学硕士论文

网络课程理解性学习三轮行动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1-18 共4188字

  3.4 三轮行动研究

  3.4.1 摄像技巧单元学习

  第一轮的行动研究是针对摄像技巧单元开始的,摄像技巧单元包括了摄像机的持机技巧、运动镜头的拍摄技巧和分镜头的拍摄技巧。其中,运动镜头的拍摄技巧可以说是学习的重中之重。核心主题即为各运动镜头的画面特点、表现力及实现方法。

  在开展正式学习前一周,教师首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向学生们呈现了摄像技巧单元"可用于自我评估的单元学习目标",具体为:1.能够从个人体会出发阐述电视画面的特点;能够按照自己的构图设想布局各要素;能够清晰地表述出不同角度与不同景别拍摄的画面效果;2.能够对所举例中如何进行布局、如何选择拍摄角度、景别等进行分析;对画面的表现效果进行评价;3.能够根据构图拍摄中的注意事项,按照主题的需要勾画出具有准确表现力的画面。其次,设置四至五道单元思考题引导学生自学,包括:"叙事片段的表现效果与运动镜头的多少有关吗?"、"怎样协调画面中实际的运动与镜头造成的运动之间的关系"等等。再次,教师对学生的课前学习提出要求,希望学生"认真阅读每单元'可用于自我评估的学习目标'"、"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而非材料中的原话来回答"、"尝试举例说明的方法(可用教师提供的资源,也可自己选择素材)"、"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如图 3-3 所示)为了使学生们的学习简单易行,教师在开课之前即提供课程教学详细的 PPT 课件、搜集的作品案例及其他拓展材料等。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搜集更丰富的网络资源,并在讨论版区交流心得。

  在正式课堂上,教师对摄像技巧单元的基本问题进行提问,了解学生的基本学习状况,在此基础上开展深入的教学。在理论课程的讲解中,教师也会有意识地选择学生上台操作,唤起学生运用知识的欲望。实验课程开始前,学生需要以小组为单位在网络教学平台研究性教学板块中完成实验计划的撰写。在实验课程中,学生需要时刻保持唤醒状态,对实验中遭遇到的与思考题相关的情境进行体悟与思考,并在实验报告中将思考呈现出来。在电子版实验报告中,学生可以利用视频、动画、图片、网络链接等多种形式还原实验的过程,并且充分地阐释个人对思考题的回答及自己在实验中的反思。

  在新的一节理论课程中,实验课程教师挑选了有代表性的小组展示实验的小作品,学生开展互评、教师总结点评。这样,课程主要授课教师、实验课教师、学生形成了一个相互依赖、协同学习的学习共同体。尤其是理论课上对实验课拍摄内容的集体评析、探讨、反思、碰撞、追问,使学生对"为什么要这样拍摄"、"如何更好地拍摄"有了具体且生动理解。剩余的小组以个人代表或小组合作的形式展示小组商讨后对思考题的综合理解。这样,就形成了课前自学理论-课堂深度学习-实践操作体悟-展现理解层级的学习过程。

  反思:第一轮的试验效果让整个研究团队都感到欣喜。学生们从第一节理论课对随身笔记的照本宣科,到最后一节理论课对衍生性问题的有条理有例证的阐释,展现出了学生对理论内涵的理解。同时,我们发现实践活动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影响学生理解学习意义的重要作用。学生们在摄像技巧单元前曾赴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参观,当学生们意识到自己所学习的内容与实际从业者们的工作有诸多相似时,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兴致。同时,在实验报告的反思环节,学生们纷纷体悟到"知易行难",尤其对"为何要这么做"、"这一理论的意义"等有了深切的体悟。

  但是,学生在课前学习的效果没有得到很好的保证。虽然教师鼓励学生在讨论交流板块对思考题开展探讨,但是出于各种原因学生们的发言积极性并不高。在接下来的课堂互动环节中,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互动中教师扮演的角色仍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学生的课前学习还是比较依赖所提供的现有知识,头脑还没有被完全激活,没能完全投身到理论知识的学习活动中,这就使进一步教学效果受到影响。思考题的当堂展示虽然效果较好,但是学生已经在个人实验报告中予以提交,这在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使他们感到有重复劳动的嫌疑。

  3.4.2 画面构图单元学习

  第二轮行动研究针对画面构图单元而展开。研究团队在总结上一单元的经验与不足的基础上,对教学设计进行了改进与调整。画面构图单元的内容含量比较大,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比较多,包括电视画面布局的实现方法;不同角度构图的特点、实现方法;不同景别的特点、实现方法。本单元教学的持久性目标即总预期目标是希望学生能够自如地使用画面布局方法、不同角度构图方法、不同景别构图方法来表现主题。可用于评估的单元学习目标在正式课前一周予以呈现,包括:1.能够从个人体会出发阐述电视画面的特点;能够按照自己的构图设想布局各要素;能够清晰地表述出不同角度与不同景别拍摄的画面效果;2.能够对所举例中如何进行布局、如何选择拍摄角度、景别等进行分析;对画面的表现效果进行评价;3.能够根据构图拍摄中的注意事项,按照主题的需要勾画出具有准确表现力的画面。在单元导入中,设置了"二维的电视片产生了三维的立体感,画面布局的使用发挥了怎样的功能?"、"如何把画面构图与运动镜头的结合起来表达效果?"等思考问题。

  稍有不同的是,本单元的学习需要学生在自学后开展小组讨论,并将见解呈现在讨论板块中。他们被鼓励使用多种呈现方式包括视频、图片、网络链接等来表达观点。如果有新想法,学生也可以个人形式进行发布。图 3-7 就展现了不同学生对同一问题在不同视角的阐释,他们有的就某一具体影片或片段进行详细的分析,有的则通过思辨的形式开展,还有的学生主动补充有价值的学习资源。在网络教学平台的分享协作中,每个人在正式走进物理课堂前已然拥有了个性化的理解。至此,课堂活动的组织发生了不小的改变。学生呈现理解表现的机会提前了,学生在课堂上针对网络上的不同观点予以讨论评述。在学生展现理解的过程中,教师及时地纠正学生们的认知偏差,对到位的理解予以表扬鼓励。在此基础上,教师有意识的加强某些内容的教学,尤其是增添应用理论知识的环节。比如,在画面构图要素与方法的应用上,学生看似理解了构图的主要要素、方法有哪些、怎么做,但当遭遇真实画面时,学生对构图要素的判断、手法的运用往往各抒己见。这时的学习活动就引发了学生身心的融入,点燃了学习者的思维火花。

  画面构图单元的教学在实验室课安排上也有所调整。由于知识理解与实际操作技能难以做到完全对等发展,因此第一次实验主要以操作为主,要求每位同学都要拍摄画面,小组合作组接成短小的视频片段。在全部内容学习结束后,学生需要将摄像机巧与电视画面所学内容相互结合,自选命题"美丽的无锡"或"美丽的江大"完成 10 分钟以内的小作品。在小作品拍摄前,组员必须在实验开展前进行充分的规划,上传完整的拍摄大纲。

  反思:这一轮的教学调整使我们看到了大学生的自学潜力。也正是在这一轮研究中,我们意识到要提升学生进入课堂前的先前理解,不仅仅是简单地让学生在默会思维中去思考问题,更需要让学生将默会知识外显出来,使其围绕问题展现他们的理解程度,让学生提供理解的凭证。可以说,这是翻转课堂模式与理解性教学理论的结合,这样翻转后的自主学习才能够有明确的目的性、导向性,才能够真正丰富学生课堂正式学习前的知识容量、提升理解水平。课堂中的探讨点评不但使学生在认知维度有所收获,更使学生拥有了积极学习的情感体验,唤起了学生内在认知驱动的满足感。在实验课程中,为了避免个别学生独占机器,或有些学生产生依赖组员的惰性,实验特意安排每位学生拍摄一部分画面,在后期剪辑成片段,这样就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实践的机会。

  但是我们也留意到了一些问题,学生对教学环境的认知不仅取决于其带来的动力,还有其压力感。画面构图单元的学习内容比较多,部分学生反映课程作业任务比较重。尤其对于思考问题,课前交流板块的讨论、课上部分小组的展示再到个人实验报告,对全部问题的思考历经了三个阶段。一些在作业完成上不太尽心的学生即使能够较好地完成作品,在思考题的回答上却不尽如人意,不能准确地反映其理解的水平。

  3.4.3 蒙太奇理论单元学习

  第三轮行动研究以蒙太奇理论的学习为主。和前两部分内容相比,蒙太奇理论的学习对理解层级的要求更高。概念领会是最基本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应用原理来组接画面,特别是能意识到电视作品中蒙太奇的运用,并对蒙太奇的不同类型特点、表现作用加以分析。蒙太奇理论的创造性运用能够为氛围的营造、剧情的叙述及整个作品带来意外的效果与强烈的感染力。在"可用于学生自我评估的单元学习目标"中,应用成为学生需达到的基本理解水平,也就说,在蒙太奇单元学习中学生除了能够解释概念、阐述功能,举例说明不同句型、手法的蒙太奇的表现方法、效果外,更需要根据主题需要设计蒙太奇镜头,依据蒙太奇理论,运用摄像、镜头组接原则拍摄制作出具有表现力的蒙太奇画面。在思考题的设置中,我们根据前一单元的反思进行了调整,对期待学生思考的问题进行了阶梯划分。一开始的导入性问题只有两题,包括对"蒙太奇镜头是二数之积"的举例阐释,"在导演工作中蒙太奇思维的体现"的阐述。这两道题主要起到引子的作用,使学生能够对蒙太奇的基本理论有一个清晰明了的认识。接下来的题目则留作学生们课程中持续进行思考,例如"有人认为'电影艺术的基础是蒙太奇,长镜头是内部蒙太奇,是一种特殊形态的蒙太奇',有人认为'长镜头是与传统蒙太奇理论相对立的电影学流派,更强调生活的真实性',请同学们阐释自己对于蒙太奇与长镜头关系的看法".通过这样的改变,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同样达到了引导学生学习、保持学生持续理解的效果。

  从学生的回答中我们高兴地看到,当他们在遭遇问题的时候,不再第一时间去找最标准的答案,而能够针对某一问题找例证、找证据。他们学会了依靠网络的分享功能,去搜索需要的视频、图片资源,然后利用这些资源去论证自己"为什么"持有这样的观点。学生们除了参阅了大量经典影片之外,还开始学会在生活中找例子,将课堂学习到的影视方面的知识与实际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情况结合起来看,从真实多彩的生活里探得知识的深意。

  3.4.4 学生课程作品及后续活动

  在最后的课程作品中,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上交了课程作品,并就个人重点负责的工作撰写了课程作品报告。无论从文字的叙述中,还是从视觉的冲击上,我们都可以感受到学生对课程学习内容的综合理解情况。在 2013 年 11 月,两个班级中多位同学参加了"全国普通高校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参赛同学全部获奖。可以说,在最终的课程作业以及后续拓展的技能比赛活动中,学生们的理解逐渐达到了创造的层次。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