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小学生同伴谦让教育活动的实践考察。
《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了小学德育工作主要是通过生动活泼的校内外教育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公德教育、常识教育以及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美国的品质教育主要是通过社会服务、校园文化以及课堂教育三种教育方式来完成的,其中课堂教育有专门的道德教育和隐含在其他课程中的教育两种形式之分。5小学生同伴谦让教育采用了同伴教育这一形式来开展工作,提出如下同伴谦让教育的教学建议与操作方法。
4.4.1 活动前准备。
⑴ 同伴教育者的招募。
教育家陶行知认为,儿童最好的老师不是我也不是你,而是儿童队伍中最进步的儿童。如前文所述,同伴教育除了被广泛应用于 HIV 预防与性健康教育领域中,在大中小学以及社区、青少年活动中都可以涉及到,学校主要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采纳此形式,本文在德育领域中初步探寻同伴教育对谦让主题的运用,由于同伴教育者是在学生中选取出来的,与学生在年龄、经验、说话方式等方面相仿,具有可接受性且同伴的影响甚至远超过教师与家长,趋同性使得同伴在集体中做出的恰当行为极易对受教育者起到积极作用。
让学生知晓同伴谦让教育活动的主要出发点,写明活动的具体环节与实践地点等相关信息,招募可以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如班主任和其他老师直接招募,班级成员或是学校成员集体招揽,再者可以用海报进行招募,画报的张贴首先在氛围上就能够起到现行的效果,学生的兴趣被这一新颖的形式给吸引,有利于教育活动的前期准备。
⑵ 同伴教育者的筛选。
对报名者可以采取面谈的方式筛选,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书面陈述,1前提是让学生明确同伴教育者应符合的条件:① 性格友善攻击性小,善于表达与交流;② 有激情,热爱集体,对集体有责任心和服务意识;③ 与其他同伴中具有较多的共性,思想层面一致;④ 观察力强,掌握新观念的适应能力较好。结合学生与教师两者对其考察与选拔,应该说,同伴教育者在某种程度上是学生中的榜样,更重要的是经过学生自己的认可,除了能够做好榜样示范作用,更能激发学生内心向善的需求,人人争当先进,促进同伴教育者本身的成长,还能够形成班级积极向上的氛围,最终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得到成长。
⑶ 活动的整体规划。
首先,需对这部分儿童进行谦让主题与教学技能的指导。新时代的新文化是相互补充相互依存、交融出来的文化,对待孩子需要平等、相互尊重、欣赏和补充。2同伴教育者虽是儿童中较进步的,但仍需德育工作者们的指导,让同伴教育者率先对同伴谦让有个系统的认知,还需要考察同伴教育者是否认同同伴间的谦让主题,如何在同伴中更加有效简洁地表达观点,如何树立以身作则的好榜样,明白同伴谦让教育不是简单的进行谦让主题的宣读与讲解,而是追求同伴间真正的谦让氛围,是为班级为学校树立文明榜样的神圣事业。
其次,进行同伴谦让教育模拟活动。对同伴教育者进行组织、策划能力的训练,谦让情感反应不易捕捉,这就需要同伴教育者有着较好的观察与分析能力,做出的谦让行为不代表内心具有真正的谦让感,在合作学习、自愿分享与互相帮助等环节可以观测到学生的谦让行为,但对谦让情感反应的捕捉不是易事,还需对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进行训练,对环境的具体分析,如何锻炼自己的理性思维等等。
接着,需要有对同伴教育者的组织管理规定。这包括责任与奖惩等方面,是为了表明做好同伴教育者是需要承担责任的,要与评优评先进相区别,它是班级的小干部,是要为班级贡献自己一份力量的,如同伴教育者要遵守班级班规、不得滥用职权等等;奖惩措是让学生进一步重视这份事业,吸引优秀学生为班级争优争光。
4.4.2 活动运作。
按照情感德育模式理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为达到谦让情感品质的目标,并不是意味着一定要有专门的谦让课程,以活动课程为中心、以学科课程为主要内容、以情感体验为纽带的三类课程相结合,强调的是以活动的课程形式为中心,不断挖掘潜在的教育资源,杜威则表明,儿童的社会生活或活动是他的一切训练或生长的基础,而不是诸如历史、地理等学科。
⑴ 成立同伴教育者委员会。
德育工作至今已开创了多种多样的新形式,比如开展社区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建立德育基地等等。这里以班级为单位,在班级学生中投票选取同伴教育者,教师参与投票并做监督与审核。选取的同伴教育者须在合作学习、自愿分享、互相帮助等方面表现优秀,且符合上述同伴教育者的选拔条件。同伴教育者委员会可设一名主席,一名副主席,下设宣传部、策划部、秘书部、综测组等有利于同伴谦让教育工作开展的部门,这些部门分为部长与干事等,教师作为名誉督导。以学校为单位,也可在学校内跨班招募,选取后颁发聘书,并提供相关的规章制度。具体环节学校可以自行设定。
⑵ 实施活动内容。
同伴教育者委员会开展工作首先要自己去构思再与班级学生进行商定讨论。谦让教育该以何种活动形式呈现出来,同伴教育者委员会召开班级会议,投票决定大家喜好的方式与内容,但内容要围绕同伴谦让主题,积极向上能够增进同伴谦让。最后委员会需向德育工作者提交一份企划书,经审核通过后,再做进一步的部署与规划,明确各部门在班级活动中的分工,在对同伴教育者培训时也要使其明确开展活动的宗旨,使学生在活动结束后都尽可能的有所得,从情感体验上升到理性思考。以一节谦让主题活动课为例说明:
环节一 典型故事情境呈现“六尺巷”.清朝时期,宰相张英与姓叶的侍郎是同乡人,家在安徽桐城。两家毗邻相居,有一次双方都有起房的打算,于是为争夺些许地皮而争执不休。张老夫人便写书至京,望宰相儿子张英出面解决。
环节二 你会如何抉择。
① 说一说:如果你是故事中堂堂当朝宰相,你会如何回复自己的母亲?
② 议一议:对发言学生的回答请同伴来议一议,好在哪,或者你有没有更棒的回复?
③ 评一评:首先,同伴教育者委员会主席需要就大家的发言做个简短的小结,并且要发表自己的意见;接着,教师整体把握,看是否需要补充。
环节三 体验谦让前后的境况对比。
① 猜一猜:故事中宰相的抉择。
张宰相看信后便回诗道: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老夫人看后便知儿子用意,倒也明理,主动把墙往后退了三尺远,而叶家见状也颇为宰相的大度折服,也便往后退了三尺远。从此,两家墙间便有了六尺宽的巷道,而“六尺巷”的佳话也流传至今。
② 谦让前后境况对比。
想一想:在决定做出谦让前,两家会是怎样的内心感受。
演一演:请同伴来角色扮演,演绎两家在谦让前张老夫人与叶家双方的表情、言语、内心感受等方面。
③ 心灵体验:两家在谦让后内心会是怎么样的状态。
环节四 让我们学会谦让① 思考:为何堂堂当朝宰相会如此大度,自愿还是被迫亦或其它?
② 举例:你与同伴有没有这样类似的例子,在采取谦让行为前后你的内心感受是什么?
③ 小结:争一争,行不通;让一让,六尺巷。从身边小事做起:宰相肚里能撑船,讲礼貌,做个合格的小学生。
这是笔者在五年级一个班内所开展的活动,在上述活动中让学生身为活动主要参与者,教师及时监督与适时指导,不仅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也让德育效果起到良好成效,另外也培养了学生自我组织管理能力,学生经过学习发生的变化并不一定能够立即付之行动,也可能是通过影响人们未来行为潜能来体现的,我们有理由相信学生的道德成长道路充满希望,在活动过程中一定要寻求同伴间的互动与交往,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