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献求助

我需要一篇当代大学生如何选择美的生活方式的论文

来源:新西部 作者:李玉霞
发布于:2020-12-28

求助主题我需要一篇当代大学生如何选择美的生活方式的论文

需求说明材料简洁明了,能直接套用

求助时间2020-12-28 10:35

  你好,根据你的需求,学术堂没有找到完全符合“当代大学生如何选择美的生活方式”主题的论文,分析主题,你可以从当代大学生不健康生活方式入手,选择美的生活方式,其本质也就是避开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自然我们就能获得美的生活方式了,因此,特整理以下两篇文献作为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第一篇:论大学生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养成

作者:李玉霞

作者单位: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文章阐述大学生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涵义, 分析了大学生生活方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大学生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途径:要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生活方式与生活状态的管理、教育和引导, 家长要与学生积极沟通。

  关键词:大学生; 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养成;

  作者简介: 李玉霞, 女, 陕西吴起人, 现就读于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预防为主, 深入开展爱国主义运动, 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可见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本文拟从大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含义、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意义以及如何建立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等方面全面展开论述。

  一、大学生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涵义

  健康生活方式, 是指无论是在学习、生活方面, 还是在娱乐方面, 都能够用健康的方式来促使其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评判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标准主要包括, 一是大学生要有乐观、自信、坚强的精神状态。二是没有非常不好的生活习惯, 即不利于大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的习惯, 如吸烟、赌博、生活作息不规律、熬夜等。

  文明生活方式, 是指大学生在特定的物质基础之上, 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理性化、阳光乐观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方式。一是能够适应自己经济实力与身份的消费习惯与方式, 而不是一味的不顾自己实际与同学攀比。二是要有艰苦朴素的精神与勤俭节约的意识。在生活中不铺张、浪费, 注重节约。三是恰当处理与异性的关系, 自觉克制校园中不文明恋爱行为。四是尊重他人的生活方式。在充分展示和发展你个人生活方式的同时, 要学会尊重他人不同生活方式的生活习惯。

  二、大学生生活方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学生无法应对日常生活存在的问题

  当代大学生中独生子女还比较多, 部分学生自理能力较差。在成长过程中, 这些本该学生自己动手的事情都由家长代劳, 以至于学生到了学校都是“两眼一抹黑, 什么也不会”的状态;有些学生在家中是“呼风唤雨”, 到了学校也是任凭自己的个性随意发挥, 缺乏应有的集体意识;生活比较顺利, 经受不起挫折, 有些大学生抑郁, 甚至自杀、跳楼等惨案发生。帮助大学生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十分迫切。

  2、部分大学生生活方式不够健康

  由于受到社会上一些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 部分大学生未树立牢固的价值观念, 易受影响, 从而步入了生活的误区。在生活消费方面, 大学生中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消费现象, 比如盲目攀比, 不顾自身经济条件的追赶时髦。闲暇生活方面, 一些学生不利用较多的空闲时间去从事一些积极的活动, 而是经常流连于网吧、KTV等场所。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部分学生缺乏正确的生活价值观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入, 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各种思潮形成了多元文化共存的局面, 人们的思想状态、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经济成分的复杂化、利益矛盾的复杂化、价值观的多元化, 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人们心理的复杂性和思想障碍的增加。特别是生活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大学生, 在学习、生活、恋爱、人际关系等方面易产生更多的心里矛盾和行为冲突。

  三、大学生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途径

  要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需要从社会、学校、家庭几方面努力。

  1、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要加强对大学生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宣传。相关部门可以利用广播、报刊、网络、电视、宣传栏等介绍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内容、意义, 从而培养大学生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意识进而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加强管理, 严格控制各类亚健康文化信息的传播, 相关部门应该对发布不良信息的群体予以打击、严厉惩处, 为社会创造一个和谐、干净的环境。依法治理学校周边的环境, 相关部门应该大力整顿高校周围你随处可见的是KTV、酒吧、网吧等场所, 对一些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服务内容予以坚决取缔或打击。

  2、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生活方式与生活状态的管理、教育和引导

  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从思想上使学生抵制不良生活方式的侵蚀, 帮助学生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为大学生创造一个干净、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以良好的校园环境约束学生的不文明行为, 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合理规划学校布局, 在每个区贴上一些警示标语, 不仅给学生以美的感受也会对学生有一定警醒约束作用。对学生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勤俭节约的消费观, 定期开展知识讲座或主题班会, 让节约的思想、理性消费思想深入人心;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老师也要改变以往把学习成绩作为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的做法, 而是应该多角度、全方位的看待学生, 让学生不仅仅在学习上稳步提高, 也让学生在行为、思想方面也有所提升。在休闲娱乐方面,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休闲娱乐观念, 加强宣传引导, 积极组织教育培训, 积极引导学生认识、宣传正确的休闲观念。在人际交往方面, 要突出抓好教育引导和心理辅导工作, 为大学生创造一个团结友爱、和谐互助的环境。

  3、家长要与学生积极沟通

  家长在经济上要严格把关。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无论是家境富裕还是家庭贫困都要培养学生养成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品质。尤其是家境富裕的家长更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 培养学生理性消费的习惯。同时家长也应该经常与孩子沟通, 给孩子敲敲“警钟”, 让孩子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和健康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张文凯。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8.3.54-55.

  原文引用:李玉霞.论大学生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养成[J].新西部,2018(14):147.

美的生活方式

第二篇:新媒体场域下大学生生活方式问题研究

作者:杨国欣 宋韶培

  摘 要:新媒体对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具有许多积极作用,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如学习方式中的学习碎片化、选择性迷失,交往方式中的交往情感移植、以自我为中心、现实交往失语、道德意识弱化,娱乐方式中的快餐式娱乐、攀比式娱乐、网瘾式娱乐,消费方式中的超前式消费、攀比式消费、情感式消费等。高等学校必须从价值导向、目标导向、发展导向和自律导向等方面加强教育引导。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生活方式;教育引导

  作者简介:杨国欣,河南科技大学党委学工部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领导科学;宋韶培,河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河南 郑州 471000)

  新媒体为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并带来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便捷的信息传播渠道,能够有效帮助大学生开拓视野、拓展交往、提高学习效率、促进个性化发展,但与此同时也对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产生了负面影响,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一定程度的负面作用。为深入揭示新媒体场域下大学生生活方式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以河南地处郑州、洛阳、开封、安阳、新乡、信阳、商丘、平顶山等地九所高校的 2256 名大学生的调查研究为基础,分析和探讨大学生在新媒体场域下的生活方式现状,揭示大学生在生活方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大学生生活方式培育的教育导向。

  一、大学生生活方式的范畴与功能

  1. 大学生生活方式的范畴。大学生生活是指大学生通过思想意识与心理结构影响其自身的行为来满足精神需要而进行的一系列日常活动。大学生生活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大学生在满足基本物质需要的基础上,具有强烈的追求精神满足的需要,即便是物质需求也具有强烈的精神需求色彩,这是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重要特征。大学生生活方式就是大学生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具体表现形式。

  大学生的物质生活方式包括劳动方式、消费方式等;精神生活方式包括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交往方式、娱乐方式等。依据大学生的基本特点,本文将主要研究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交往方式、消费方式、娱乐方式四个主要生活方式。其中,学习方式指大学生围绕学业学习的方法和形式;交往方式指大学生之间以及大学生与教师之间所进行的日常沟通、交流交往的途径和形式;消费方式指大学生在学习、交往、娱乐等方面进行的各种消费的内容和形式;娱乐方式指大学生在业余时间所进行的自我放松、消遣等活动方法和形式。

  2. 大学生生活方式的功能。不同的生活方式

  体现着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现着一个人的思想意识。正如马克思所说:“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也就怎样。”[1](P24)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就会有相应的生活方式表现;同时生活方式对一个人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也具有重要的反作用,生活方式的变化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的变化。因而,通过开展价值引导和思想教育,形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重要的教育手段,而通过学生教育工作调整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以影响其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并强化其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样也是重要的教育手段。大学生生活方式是大学生社会化的一项重要内容,体现着大学生社会化的性质、水平和方向。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使得人们生活方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传播更加便利、更加快捷,影响着青年人尤其是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同时对整个社会具有深刻影响。

  大学生个人的生活方式反映着这个时代的面貌,同时时代的社会历史特点也深刻地影响着个人的生活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今天的大学生视为“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强调要把这支主力军打造成“中华民族‘梦之队’”.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未来的社会文化形态。因此,加强大学生生活方式的研究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大学生生活方式的问题剖析

  1. 学习方式中存在的问题。新媒体时代扑面而来的知识和信息,开阔了大学生的认知视野,扩展着大学生的知识总量,也冲击着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并使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呈现出两个突出的新变化。

  一是学习碎片化影响深远。调查中有 70.43%的学生认为,日常学习的知识主要来源于互联网。来自网络的知识主要特征是碎片化,碎片化的知识相对简单、知识点独立、容易吸收,但是知识点之间缺乏联系,学习行为缺乏整体性,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影响系统性的知识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会使学生产生自我麻痹,感觉学到了许多知识,但事实上,他们无法分辨出碎片化信息中无用的信息,难以将大量知识点转化为有益的知识,这种学习方式增加了大脑的负荷,屏蔽与淹没了真正有价值的信息与知识,影响并导致大学生缺乏深度思考,其结果表现为知识结构不完整,阻碍大学生独立思考和系统思考能力的培养,这种负面影响是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目标相背离的。

  二是学习主体的选择性迷失。主体选择性迷失的主要表现:其一,知识和信息的选择能力弱。面对知识和信息的海洋,一些大学生无法有效做出筛选、甄别,盲目学习,跟从别人,缺乏独立思考,学习计划性变差,学习生活变得凌乱无序;其二,学习主动性不高,过度依赖媒介。一些大学生直接通过搜索引擎来查阅资料完成课堂作业,未经研究和思考直接下载所需资料拼凑整理论文。这种现象造成了大学生的懈怠和依赖等心理和行为,严重阻碍大学生学习研究能力的培养,甚至导致学术不端行为。调查显示,大学生通过网络阅读已经占全部阅读的52.48%.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新媒体将会对人才培养产生伤害。

  2.交往方式中存在的问题 . 调查显示 ,有90.51%的学生使用社交媒体的主要目的是与朋友交流感情。一些学生由于过度沉迷于社交媒体,在现实世界的人际交往中反而出现障碍,影响自己的健康发展。交往方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是交往情感移植。社交平台构筑了虚拟的交往空间,有些自制力弱的大学生沉迷于虚拟的交往方式,缺乏与现实社会面对面沟通交流,交流方式呈现出符号化、面具化和虚假性。而这种网上交往的情感体验,会被移植到现实人际交往中,使他们基本的感情判断日益淡化,导致他们的情绪过于内隐,缺乏情感的感染力,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协调。有 27%的学生都觉得自己交流困难,不能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

  二是以自我为中心。在虚拟的社交平台上,大学生扮演与体验着各种不同的角色,真实身份与虚拟身份相互切换,往往会产生角色的冲突与混乱。长期沉溺于网络交际,下网之后会焦躁孤独,与人无交流,与社会分离,集体观念淡薄。长此以往,会导致他们自我放纵,甚至不惜采取过激的言行以引起他人的注意,日益加剧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心态,很容易导致他们产生自恋型人格障碍。

  三是不擅长现实交往。网上侃侃而谈,现实不善言辞。一些沉迷于网上交际的大学生,在网上能与陌生人侃侃而谈,现实生活中却疏于人际交往,缺乏与人交往的勇气与能力,不善言辞,缺乏逻辑。由于无法克服羞怯心理,交际能力降低,这些学生会变得更加沉默寡言,性格更趋内向。

  四是道德意识弱化。由于网络人际交往具有自由性、平等性和弱社会规范性的特点,一些大学生在网络交往中忽视了现实生活中家长老师的监督、法律约束和道德的规范,因而弱化了责任意识,渐而久之,势必造成他们在现实人际交往中的道德意识弱化现象。

  3. 娱乐方式中存在的问题。调查研究发现,目前一些地方大学的学生在课余时间娱乐消遣时间占比较高,如上网、打牌、打游戏、看电视电影等总体占课余时间的 53.68%.课余时间的娱乐方式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快餐式娱乐。许多大学生的娱乐方式表现为休闲娱乐动机不明确。不少大学生娱乐质量与层次较低,没有目的性,安于所处不思进取,不愿参加课外活动,甚至不愿参加有益的健身活动。

  二是攀比式娱乐。不少大学生由于缺乏自控能力和甄别能力,盲目效仿新媒体上宣传的一些娱乐方式,追求感官刺激,有的甚至跌入违法犯罪的深渊。三是网瘾式娱乐。调查显示,完全对网络没有依赖的学生只占 8.4%.心智尚不够成熟的大学生容易沉迷于资源丰富的网络娱乐中,如果不对其加以合理引导,他们可能贪图安逸而不思进取,忘记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以致走向消极颓废,损害身心健康。

  4. 消费方式中存在的问题。新媒体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方式,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不健康的消费观念。

  一是超前式消费。部分大学生对知名品牌产品有着强烈追求,甚至有些学生会一味追求高档次、高价格的消费品,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有 85.99%的大学生生活消费主要来源于家庭供给,当其经济能力支撑不了这种高消费时,他们难免会走进“赤字”消费的误区。

  二是攀比式消费。部分大学生在追求流行中、在与同学的比较中进行消费,目的是追求心理平衡和获得认同感。调查显示,超过 17%的学生是看消费环境、流行趋势进行消费。一些大学生存在强烈的攀比心理,他们在虚荣心的驱使下,盲目攀比消费。由于家庭条件差异性大,这样不仅加重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也导致了大学生价值观的偏离。

  三是情感式消费。大学生需要维系和处理家人、恋人、朋友等人际关系,以满足其情感需求和关系要求,从而获得心理和精神的满足。这种情况下,个人消费中有一部分是“趋同心理”或“被迫心理”导致的,这种消费方式往往是一种过度消费和非理性消费,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增添经济压力,带来精神负担。

  三、大学生生活方式的教育导向

  新媒体场域下大学生生活方式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引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并在大学的学习、交往、娱乐、消费等方面强化教育引导,以培养大学生科学、积极、健康、理性的生活方式。

  1. 强化价值导向,筑牢精神支柱。强化价值导向和理想信念教育,是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自觉抵制不良生活方式的侵蚀,提高生活的质量和品质,提升个人思想境界的根本举措。理想信念的丧失最直接的结果便是对物质、金钱和享乐的无节制的追求,最终会导致大学生的方向迷失和思想混乱。因此,引导大学生抵制不良信息的腐蚀,抵制盲目跟风的行为,抵制享乐主义的思想,抵制个人主义的倾向,不断增强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和精神境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2. 深化目标导向,提升认知能力。目标是方向,是灯塔,是灵魂。有了目标才有前进的方向和动力,才有坚持的勇气和力量,才会有成功的期待和希望。大学生在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必须确立自己的发展目标,有什么样的目标,就会有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与此同时,还要提高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即把握事物的构成、性能、相互关系、发展动力、发展方向以及基本规律的能力。面对新媒体环境中信息和知识爆发式涌现,大学生必须学会辨别是非、甄别曲直,通过选择和信息加工,获得和吸收真正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信息,有效防止有害信息对自己造成伤害。

  3. 突出发展导向,促进深度发展。互联网时代,突破了地域、时空限制,是一个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并存的时代,这个时代为人们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生存空间。在这样的时代和这样的空间,许多大学生并不十分明晰怎样实现自身发展,因而其生存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因此,教育者必须突出对学生发展取向的引导,包括知识学习的引导、交往学习的引导、消费学习的引导和娱乐学习的引导。这种引导将会深刻影响并促进大学生高质量生活方式的形成,促进大学生生活方式的深度发展,特别是在避免大学生陷入虚拟空间、进行虚拟交往、克服生活方式中的片面化和浅层化、缺失发展方向和发展动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4. 增强自律导向,促进行为自觉。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理想信念的支撑、人生目标的指引、发展导向的激励,更需要大学生的自律约束。不断强化的学生自律意识,培养科学健康生活方式的行为自觉,是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中的重要任务。大学生作为社会中最活跃、最富热情的群体,“他们从来不缺少面对困境进行深层次思考的能力,更加不缺少改变自我、改变现状甚至改变世界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热情与行动”[2].但是,如何把这种优秀的品质转变成一种持续的、经常性的行为,需要得到不断的强化。大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当重视大学生自律意识和自律精神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2] 王 琼 .大学生精神生活物化表现及应对策略[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4)。

  原文引用:杨国欣,宋韶培.新媒体场域下大学生生活方式问题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5):91-93.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