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市场营销论文

汽车行业朋友圈公关传播的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1-06 共2095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汽车行业朋友圈公关传播的研究
【第2部分】汽车行业朋友圈公关传播的研究引言
【第3部分】移动互联网发展及微信朋友圈特点
【第4部分】微信朋友圈传播模型及传播机制研究
【第5部分】三类群体朋友圈传播分析
【第6部分】朋友圈汽车公关传播策略
【第7部分】 汽车行业朋友圈公关传播的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6章研究结论
  
  本文主要针对汽车行业在微信朋友圈的传播现状及应用对策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微信借助庞大的用户群体,正在对传统媒体以及传统的互联网媒体发起冲击。并且,随着微信平台的不断更新,新的功能不断增加到微信中,传统的商业模式也在经受严峻的挑战。基于商业活动的公关传播模式如何在微信时代进行适应性的调整,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话题。

  6.1 研究结论
  
  第一,本文对有关微信朋友圈的经典理论进行了回顾和总结,为以后其他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第二,本文在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朋友圈的传播模型并对影响朋友圈传播的核心要素进行了深入讨论。

  第三,本文研究了 1091条微信样本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数据的统计,对于构建的模型进行了验证。

  第四,本文对汽车行业利用微信朋友圈进行公关传播提出了几点对策,对于行业内的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6.2 局限性
  
  由于微信朋友圈的私密性质,本文抽样数据集中于单个用户的朋友圈,样本的覆盖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样局限于私密性,本文对于微信的转发深度无法通过数据进行进一步的研究,研究可能存在代表性不足的问题。

  另外,对于公关传播领域的讨论,受限于精力和时间,仅聚焦在品牌/产品的JF.面传播,对于汽车行业公关实践的另两大领域企业公关传播和危机管理没有涉及,而这两大领域对于品牌/产品的传播工作有着重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何醒言.汽车拉动就业不应仅放在车企身上.新京报.2008年12月29日
  [2]网易汽车上冲:
  [3]百度.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数据
  [4]Fraser P. Seitel. The practice of public relations, 11th Edition. Pearson Education,2010
  [5]弥尔顿等着,顾孝华译注.西方新闻传播学名着选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年12月
  [6]Charles Derber. The pursuit of attention: power and ego in everyday life. OxfordUniversity Press, 2000
  [7]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第31次报告.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2年
  [8]百度百科.
  [9]Chih-Chien Wang, YaHui Hsu, Wenchang Fang. Acceptance of technology with networkexternalities: An empirical study of internet instant messaging services [J]. Journal of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ory and Application (JITTA): 2004,6(4): 15-28
  [10]Katz,M.L., Shapiro,C. Network externalities, competition,and compatibility [J],The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5,75(3): 424-440
  [11]M.Koufaris.Applying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and flow theory to on-lineconsumer behavior[J]. Information System Research.2002, 13 (2): 205-223
  [12]方兴东,石现升,张笑容,张静.微信传播机制与治理问题研究.现代传播.2013,35(6)、:.
  [13]陈攀.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微信用户釆纳研究.2012年4月
  [14]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7月
  [15]付铁“半熟人社会”中人际信任的困境及其建构机制研究.2010年5月
  [16]王欢,祝阳.人际沟通视阈下的微信传播解读.现代情报.2013,33(7)
  [17]刘少杰主编.国外社会学理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18]Rafael Curras-Perez, Carla Ruiz-Mafe, Silvia Sanz-Blas. Social network loyalty:evaluating the role of attitude, perceived risk and satisfaction. Online information review.2013,37(1): 61-82
  [19]李美子,张波.社交网络中的用户信任链形式化模型.计算机工程,2012,38(23)
  [20]戴维·迈尔斯着,乐国安等译.看不见的影响力.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年9月
  [21]百度图片.
  [22]腾讯新闻.
  [23]中国法院网.
  [24]金盛华主编.社会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1月
  [25]戴维·迈尔斯着,乐国安等译.看不见的影响力.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年9月
  [26]Cuitlahuac Gonzalez. Social media best practices for communication professionalsthrough the Lens of the fashion industry. McGraw-Hill Publishing. May 2010
  [27]刘建明.当代新闻学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
  [28]段京肃.大众传播学,媒介与人合社会的关系.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29]仇德辉.统一价值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
  [30]戴维·迈尔斯着,乐国安等译.看不见的影响力.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年9月  
  
  致谢

  毕业论文接近尾声,意味着两年半MBA学习很快就要结束。在论文撰写中,从理论研究到数据收集,碰到了不少的障碍和困惑,得到了来自老师和同学的无私帮助。

  导师杜伟宇副教授总是在我最需要的时候,给与及时指导和反馈,哪怕是晚上9点发过去的初稿,立刻就能获得邮件反馈的指导意见,平和儒雅的师长风范令每次沟通都如沐春风。同学们在微信上彼此的鼓励、吐槽、信息分享也让我在闭关码字时不再感到孤单。

  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的生活节奏是十分紧凑的,幸得校方的善解人意,课程安排精心周到,日程充分考虑了工作的需要。在论文进展上,也得到校方的不断及时提醒,令我在心神疲惫之时不敢懈怠。

  在此感谢所有商学院的老师,感谢你们不辞辛劳,为学生精心安排外教和课时,在幕后为每个细节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感谢所有的班委和同学,感谢你们所付出的额外时间和努力,让这个班级成为温暖凝聚的集体!感谢我的家人,你们的宽容理解和分担是我能够顺利完成学业最重要的支撑力量!也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同事和朋友!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