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促进教师能力素质的培训体系建设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6-19 共3488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教师培训体系构建
【第2部分】高职院校教师能力培训体系设计绪论
【第3部分】能力素质模型与培训管理文献综述
【第4部分】LY职业学院培训管理现状分析
【第5部分】培训体系设计原则和基本思路
【第6部分】教师能力素质模型构建
【第7部分】职业教师能力培训方案设计与实施
【第8部分】LY职业学院教师培训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
【第9部分】 促进教师能力素质的培训体系建设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6.1 研究结论

  LY 职业学院是江西省唯一的一所旅游商贸类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是江西省示范性高等职业学院,在以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里,师资的培训建设工作更要以提高学院教师的岗位能力素质为目标,只要教师的能力素质提高了,才能最终帮助我们的学生提高能力素质以适应未来异常激烈市场经济的竞争。这也是我们学院能够长远发展的基础。

  本文在收集了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在人力资本理论、成人教育理论等的指导下,通过对 LY 职业学院培训现状分析,找出目前培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培训体系,明确学院要以培养教师职业规划能力、创新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为培训的主要目标,在这些目标的确立下,制定培训计划并实施。之后再配合学院教师培训效果评价表收集的数据进行培训效果评估,最后从根本上解决学院培训工作上存在的问题、完善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培训体系。

  6.2 研究展望

  目前高职院校教师培训的体系大都还不成熟,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教师培养机制也未完全形成, 而且高职教师的培训工作还需要各级政府在政策上和资金方面的更多支持,社会氛围和激励机制等加以保障, 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自身资源, 积极拓展更多教师培训的有效模式, 切实加强培训的有效性。

  而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本人理论水平、实践能力所限, 只是对建立能力素质模型的教师培训体系做了宏观设计, 缺乏对其具体建立方法以及改善途径的深入研究。大部分的研究都是大概的定性研究,对于具体的实施过程还没有做细化分析。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现在整个社会的外部环境对高职教师乃至整个高职的发展不断提出新要求, 在今后研究中,本人将针对文中所制成的问题进行改进,以获得实用性和普遍性更高的培训体系。


    致 谢

  转眼间就到了毕业的时间了,回顾我的在职研究生的学习生活,我首先要感谢陈洪玮教授。

  陈老师对我的毕业论文从开题到定稿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陈老师虽然工作繁忙,但是仍然认真且耐心地指导我修改论文,在论文初稿、中期修改、定稿规范等方面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尤其是陈老师渊博的知识、严谨的学术态度都是我以后学习的榜样。

  同时我还要感谢我学习期间的所有任课教师,对我的指导和帮助。在此祝他们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最后,谨向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关心和帮助过我的所有人表示衷心地感谢。
 

  参考文献

  [1] David McClelland. 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J].AmericanPsychologist, 1973, 19-20.

  [2] 李燕萍主编。人力资源管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年,P201.

  [3] 金延平主编。人员培训与开发[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年,P17.

  [4] David McClelland. Identifying competencies with behavioral-eventinview[J].Psycholo-gical Science, 1998, 9:331-339.

  [5] 丁少春硕士论文。教师岗位能力素质模型在研究型高校中的构建[D].甘肃:兰州大学,2011.

  [6] 黄涛,张平。高校教师能力素质模型的构建 [J].金融经济,2006 年,P68.

  [7] 谢晋宇著。人力资源开发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8] Newstrom,J.W.,&Lengnick-Hall,M.L(1991)。One Size Does Not Fit All[J].Training andDevelopment Journal,P45-46.

  [9] Boyatzis. The Competence manager: A model for effective performance[M].New York:John Wiley Press, 1982: 83.

  [10] 保罗·郎格朗。终身教育引论[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社,1985.

  [11] 马敏,吴伦敦,肖静芬。现代教师教育体系新探[J].教育发展研究,2004 年第 5 期。

  [12] 唐亚厉。中外高校教师培训比较研究[J].云梦学刊,2007 年 11 月第 28 卷第 6 期。

  [13] 何刚,乔国通。国外高校教师培训制度的比较[J].学术论坛,2009 年第 32 期。

  [14] 陈京辉。国外成人教师在职培训的特征分析[J].成人教育,2009 年 5 月总第 268 期。

  [15] 李丽欣,夏凤琴。高职高专院校校本师资培训培训机制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1(5)。

  [16] 金旭东。从职业教师专业化发展视角谈职业院校师资的海外培训[J].中国成人教育,2008(7)。

  [17] 梁快,李亚军。职业师资培训基地现状分析及创新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8(11)。

  [18] 付洪河。谈学校环境下的“ 双元制” 师资培训[J].职业教育研究,2004(1)。

  [19] 胡颖森。职院校教师在职培训考核发证控制[J].科技创新,2011(6)。

  [20] 申小军,李新。职教师继续教育评价体系的建立[J].社会科学论坛,2006(12)。

  [21] 于辉硕士论文。高职院校教师在职培训问题研究[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12(6)。

  [22] 石芬芳。基于职业属性的高职院校教师培训 [J].职业技术教育,2008(4)。

  [23] 董丽艳。关于高职院校教师职后“定制化”培训的思考 [J].辽宁经济管埋干部学院学报,2012(1)。

  [24] 郭艳艳,李雪平。高校青年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13(2)。

  [25] 许艳。职业院校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4)。

  [26] 粟湘沙,杜祥培,凌云。高职院校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探析理论与实践[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3)。

  [27] 涂云海。基于胜任力的高职院校教师培训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0,22(31)。

  [28] 王睿。能力素质模型的发展现状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8)。

  [29] 罗双平。从岗位胜任到绩效卓越--能力模型建立操作实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5-17.

  [30] 曹茂兴,王端旭。企业研发人员胜任特征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2):38-40.

  [31] 范文昭。关于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新思考[J].中国科技创新导报,2008(11)。

  [32] Lyle Spencer. Competence at work:Models for superior performance[M].New York:JohnWiley and Sons,1993,3,9-15.

  [33] Hardy, Chris An Accredited Learning Organization. Certification Magazine, 2008:50-51.

  [34] Karagiorgi, Yiasemina. Teachers' in-service Training needs in Cyprus European.Journal ofTeacher Education, 2007, (2):175-194.

  [35] Paul Chinowsky, Patricia Carrillo. Knowledge Management to Learning OrganizationConnection.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 Engineering, 2007:122-125.

  [36] Peerasit Patanakul,Dragan Milosevic.A competency model for effectiveness in managingmultiple projects.Journal of High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2008, (18):118-131.

  [37] 彭剑锋,荆小娟。员工素质模型设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0.

  [38] Tony Swainston. Effective Teachers in Secondary Schools: A Reflective Resource forPerformance Management[M].London:Contin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Group,2008,2,41-44.

  [39] 徐建平博士论文。教师胜任力模型与测评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4,41.

  [40] 王丽华硕士论文。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在职培训有效性研究[D].辽宁:大连理工大学,2010.

  [41] Dineke. Th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framework for teaching competencies inhigher education[J].Higher Education,2004,9:253-268.

  [42] 王昱,戴良铁,熊科。高校教师胜任特征的结构维度[J].高教探索,2006,4:84-85.

  [43] 叶澜,白益民,王枬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00.

  [44] 刘雪梅。教师素质结构问题与对策新探[J].教学与管理,2009,9:27-28.

  [45] 严正,卜安康。胜任素质模型构建与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8.

  [46] 林立杰。高校教师胜任力研究与应用[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10,26-27.

  [47] 黄涛,张平。高校教师能力素质模型的构建[J].金融经济,2006,8:68-69.

  [48] 杨雪。员工胜任素质模型全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8.

  [49] 曹炳政硕士论文。高职教师胜任特征模型的构建[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8,18.

  [50] 陈海涛硕士论文。 D 集团员工能力素质模型建立及分析[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26.

  [51] 吴明隆。问卷统计分析实务--SPSS 操作与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194.

  [52] 牛端。高校教师胜任特征模型研究[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44.

  [53] 胡八一。能力素质模型构建与应用案例精选[M].广东:广东经济出版社,2007,8.

  [54] 罗梦娜硕士论文。员工能力素质模型的建立及应用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6,35.

  [55] 周志忍主编。现代培训评估[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9.

  [56] 彭剑峰著。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57] 斯蒂芬·P·宾斯著,李原译。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