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人生价值与人格价值的辩证统一

时间:2016-11-18 来源:未知 作者:傻傻地鱼 本文字数:6508字

  第三章 马克思人的价值思想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着作卷帙浩繁,"人的价值"一语鲜见于字里行间。《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人的价值"一词,并非作为一个范畴正式提出,更不是一个论题,而是在谈到资本主义制度下一些客观范畴的关系时,使用了与"人的贬值"相对应的"人的价值"一词。他说:"必须弄清私有制、贪欲同劳动、资本、地产三者分离之间的本质联系,以及交换和竞争之间、人的价值和人的贬值之间、垄断和竞争等等之间、这全部异化和货币制度之间的本质联系".

  但正如他自己说的,"即使我的书中根本没有论'价值'的一章,我对现实关系所作的分析仍然会包含有对实在的价值关系的论证和说明。"实际上,马克思正是在对现实关系所作的分析中包含有对人的价值的论证和说明。他是在批判人类智慧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在不同层面上揭示人的价值,用不同的理论形式表述人的价值,展现了人的价值的丰富多彩。这里用得着他的一句话来比喻,即"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以他对自己的看法为根据,同样,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

  也同样,我们不能仅从字面上看他有没有论人的价值,而要从他的精神实质去理解。

  马克思在其早期着作《德谟克利特与伊壁鸠鲁自然哲学的差别》、《〈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和《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考察了人的价值问题的一些深层理论基础,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人的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人的需要、利益、生活、活动方式和条件等作了具体深入的分析,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这样一个对人的价值的评价标准。

  在《资本论》中对雇佣工人作为人的价值的实现进行了详细的、辩证的分析和阐述。马克思正是从人的价值问题入手,展开了广博而深邃的理论研究。

  马克思人的价值思想的主要内容,可以简要概括为:人的价值是人生价值与人格价值的统一;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人的价值的实现途径是社会实践。

  一、人生价值与人格价值的辩证统一。

  马克思在中学毕业论文中就论及了人生价值与人格价值问题。"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而使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

  这里,少年马克思认为,人生价值在于劳动,为人类共同目标而劳动,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而劳动,在为全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也体现人格价值。这一思想一直贯穿于他毕生的理论研究活动中。

  (一)人生价值。

  马克思人生价值思想,主要阐述了人生价值的前提、本质、类型和取向或意义。

  1.人生价值的前提是"现实的个人".

  在马克思看来,只有现实的个人才有人生价值。他在与恩格斯合着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批判以费尔巴哈、鲍威尔和施蒂纳为代表的青年黑格尔派的哲学,系统地论证和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一卷第一章开头就论证了历史的现实前提,"是一些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

  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现实的个人,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和社会关系中从事生产劳动或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的人。也就是说,现实的个人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是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是活动的人。人生,就是现实个人的生命过程、生产劳动过程或其他实践活动过程,也就是人们创造自己历史的活动和过程。人生价值,就存在于人的生命过程、生产劳动过程或其他实践活动过程中。现实的个人是谈人生价值的前提,人生价值就是指现实个人的生命价值、劳动价值或实践创造价值。

  2.人生价值的本质就在于"创造历史".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批判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主张应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从"主体方面去理解".这里提出的"实践"概念,包括了生产劳动,包含有人生价值实现的意思。这样,与一切旧唯物主义不同,马克思对对象、现实、感性,是从人的价值去理解,从人生价值去理解。人生价值就在于,在实践中创造,通过实践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同时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马克思说:"人们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同时间接地生产着自己的物质生活本身。"这就是说,人生价值就是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创造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人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决定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性质和大小。使用机器生产创造的价值比使用手工工具创造的价值要大得多,自动化生产比机械化生产创造的价值又要大。也就是说,自动化人生价值比机械化大,机械化人生价值比使用手工工具的又要大。我们周围的感性世界,"是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物,是历史的产物,是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也就是世世代代的人们创造的结果,是无数人生价值的积累。

  马克思在其与恩格斯合着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阐述了创造历史的各个层面。其中,物质层面又有四个方面或四个因素:"生产物质生活"、创造"新的需要"、建立"家庭"、建立许多个人共同活动的"社会关系".马克思说:"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这里,他不仅指出意识是存在的反映,人们在现实生活过程中产生"思想、观念、意识",而且内含人生价值在精神层面,就在于创造观念、思想、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哲学等等,尤其是发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创立社会革命理论,由此创设新的社会制度及其物质设施。他特别强调指出,精神创造"这种抽象本身离开了现实的历史就没有任何价值。"这说明了理论对于现实的依赖关系,以及理论对于实践的指导作用。离开了现实,离开了实践,理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成了空谈,毫无价值。

  3.人生价值的类型是基于关系分类。

  马克思认为,人生价值是一个关系范畴,不能离开关系谈人生价值。一当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的时候,就表现为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关系。"生命的生产,无论是通过劳动而达到的自己生命的生产,或是通过生育而达到的他人生命的生产,就立即表现为双重关系:一方面是自然关系,另一方面是社会关系".

  马克思谈得最多的是社会关系。他从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分出生产关系作为社会的经济关系和经济基础,由经济关系决定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人的价值也就可以分为经济价值、政治价值和思想价值。

  按关系分类,人生价值可以分为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人的社会价值是指人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以社会和他人为价值主体,以个人自身为价值客体,通过个人自身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去满足社会与他人的需要。人的自我价值,是以个人自身为价值主体,以社会和他人为价值客体,个人从他人和社会那里得到尊重,获得物质与精神需求上的满足。社会中每个人的社会价值讲的是"奉献"问题,而自我价值讲的是"索取"和个人需要能否满足的问题。

  在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中,马克思强调人的社会价值,每个人应当在为社会服务中实现自我价值。

  4.人生价值的取向是为了全人类的解放和幸福。

  马克思认为,人生价值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奉献。在现实的价值关系中,选择为他人、为社会服务,在未来理想价值目标的确立中,选择为全人类奉献智慧和力量。"作家当然必须挣钱才能生活、写作,但是他决不应该为了挣钱而生活、写作"."人们只有为自己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我们知道个人是微弱的,但是我们也知道整体就是力量".

  "科学决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马克思的这些名言论述了人生价值取向的四层意思:一是人生价值决不是为了挣钱,挣钱才能活着,才能创造,但活着不是为了挣钱;二是人生价值是为自己同时代的他人幸福而工作;三是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整体才有力量,人生价值是要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整体,服从整体利益;四是人生价值的最高目标取向,应该是为人类服务,为人类的解放和幸福而奋斗。

  (二)人格价值。

  马克思人格价值思想,主要论述了共性人格价值、个性人格价值、异化人格价值、高尚人格价值。

  1.共性人格价值是人区别于一般动物的人类价值。

  共性人格价值,是人类普遍存在的具有共同性质的价值。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确立了人格价值的"核心范式".他针对费尔巴哈"人是环境的产物"的观点指出:"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变革的实践。"马克思批判了费尔巴哈见物不见人的片面看法,指出环境与人具有相互作用;环境在人的活动中改变面貌,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实践;人是实践的主体。这里已经隐含了人作为主体的资格,初步论述了改变环境的人格价值问题。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指出,人一开始生产活动,就开始把自己和一般动物区别开来,"人们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同时间接地生产着自己的物质生活本身。"这里,一是把区别于一般动物的共性的人格特征指出来了,就是生产劳动,以及不同于一般动物的人类物质生活;二是包含着共性的人格价值观点,就是劳动创造物质财富。

  2.个性人格价值是人与人相区别的个体价值。

  个性人格价值,就是个体的人的地位、作用、能力、意志、尊严、权利等表现出来的价值。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马克思认为,不能离开历史的进程和现实的社会关系谈人的本质,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眉毛、胡子、友谊、情感等抽象物,人的本质,应是人所处的现实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所处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是不同的,这样就把人与人的个性人格区别开来了,"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实际上也就是个性人格。每个个体的能力不同,兴趣、爱好、特长各异,因而就有了不同的职业选择,有的当学者,有的当诗人,有的当作家,有的当技术工人,有的当企业家,有的只是普通劳动者,从而显示出不同的个体价值,这就是个性人格价值。

  个性人格,本质上是社会关系总和的表现。在一切社会关系中,经济关系是基础的、基本的关系,经济关系的政治经济学理论表达就是经济范畴。因此,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初版的序言中说:"这里涉及的人,只是经济范畴的人格化,是一定的阶级关系和利益的承担者。"这里所说的,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个性人格。资本主义社会的个性人格,就是表述为理论范畴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也就是资产阶级剥削和压迫无产阶级的阶级关系,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同阶级利益。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因而他们的个性人格价值也不同。资本家是资本范畴的人格化,处于统治阶级的地位,以占有资本和剥削压迫者的资格,把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结合起来进行生产,从而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资本家个体的人格价值,或单个资产者的人格价值,往往用剥削手段和金钱的多少来说明。工人是雇佣劳动范畴的人格化,处于被剥削被压迫的地位,工人的人格价值是创造资本价值的劳动,通过劳动使资本增殖。工人个体的人格价值,或单个工人的人格价值,决定于各个人的劳动技能和劳动熟练程度。

  3.异化人格价值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人格价值。

  异化,是人们对于自己产品的异己关系,就是"人本身的活动对人来说就成为一种异己的、同他对立的力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统治下,社会的财富是雇佣工人创造的。雇佣工人创造了商品,却把自己也变成了零星出卖的"一种商品".他们的劳动使资本增值,而自己却因技术进步而贬值。工人生产的物质财富,不但没有给他们带来幸福,反而成为进一步剥削和压迫他们的工具或手段。

  这种现象,马克思称之为劳动异化。雇佣工人的人格就是异化人格。异化人格价值,是指雇佣工人通过异化劳动,为资本家创造出远大于自身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即创造出剩余价值,从而也就创造出进一步剥削和压迫自己的异己力量。

  资本主义制度下另一种异化人格,是资产者的异化人格。资产阶级的阶级统治,迫使雇佣劳动者创造了巨大生产力,同时也"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社会化生产力),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资产者异化人格价值,就是它在客观上促使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成了工人阶级的大联合,这样就在客观上为最后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创造了物质条件和组织条件。

  4.高尚人格价值是追求崇高价值理想的人格价值。

  在马克思看来,追求人类崇高理想的人是高尚的人,为实现人类崇高理想而奋斗是高尚的行为,为人类崇高理想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力量是高尚人格价值。人应该在为崇高价值目标和价值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塑造自己的高尚人格,实现自己的高尚人格价值。

  马克思认为,青年在选择职业时,应该遵循的主要方针是"人类的幸福"和"自身的完美"."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这是高尚人格价值在青年选择职业问题上的体现。高尚人格价值,是把人类幸福作为最高价值目标,把自身完美作为价值尺度,把劳动职业作为价值手段,勇于担当,善于作为,乐于献身。

  人类社会的最高理想是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人类最高的价值目标,共产主义社会是没有阶级的自由人联合体。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那时,每个人都具有高尚人格,高尚人格价值,就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三)人生价值与人格价值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指出:"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是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这里,"怎样表现生活"说的是人生价值,"自己就是怎样"说的是人格价值。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主要体现在生产上,即生产什么和怎样生产。马克思通过对人及其生活表现的分析,论证了人生价值与人格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即:人格价值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人格价值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

  1.人格价值和"生产什么"的人生价值一致。

  个人是什么样的,就是个人的人格是什么样的,尊严、名誉、能力等如何,这同他的生产是一致的,也就是同他的生产表现是一致的,同他在生产中作出的成绩是一致的。这里,"生产"一语应作广义的理解,既包括物质生产,又包括精神生产。同时,根据马克思主义两种生产的理论,还应包括生儿育女。

  一个人的人格价值,和他"生产什么"的人生价值一致,主要是指由于分工不同,职业不同,所从事的工种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人格。工农商学兵,各行各行的人们,每个人的人格价值都打上了他的职业烙印。同是工人,不同工种的工人,人格也有区别。人格价值就是他所从事的工种工作的表现。

  人生价值,是人作为生命运动过程,对他人、社会和人类承担的责任、所发挥的作用和意义,是人作为生命体的持续性的价值。人格价值,是人作为生命有机体,因自己努力创造的成果而获得的尊重和名誉,是人作为生命体的现实性的价值。一个人生产什么,就是他承担了什么责任,发挥什么作用,具有什么意义。

  是否尽责,作用大小,何种意义,就决定了他的人格价值。解放军是最可爱的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劳动模范受人尊敬,这就说明了人的人格价值与"生产什么"的人生价值的一致。

  2.人格价值和"怎样生产"的人生价值一致。

  一个人的人格价值,和他"怎样生产"的人生价值一致,主要是指人在生产、工作中的态度、方法、程序、创新、以及时代性等等,和他得到的评价一致。态度积极,严肃认真,踏实肯干的人,受人欢迎;采取科学方法、先进方法的人,是学习的榜样;遵守规章制度,按程序办事的人,安全生产,让人放心;大胆创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作为的人,令人尊敬,这就是人格价值和"怎样生产"的人生价值的一致。时代性,在生产力层面来说,就是人们怎样生产的标志。正如马克思所说:"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由此可见,石器工具生产,铁器工具生产,机器工具生产,电器工具生产,信息工具生产,就是"怎样生产"的时代性。时代性,是无数人生价值积累的结果。随着人们创造的积累,生产不断发展,时代不断进步,人格价值的内涵、内容和文明程度也就发展起来,正如俗话说的,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超前人。正是说明了人格价值与时代性的人生价值的一致。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