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上海国际马拉松赛是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结合发展的赛事典范,更是城市景观体育的范例,本文借助公共关系视角对赛事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如下:
5.1.1 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依托上海市,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及经济条件。由于地形、气候、赛事环境、经济条件、政策原因的支持,也使得建立上海国际马拉松赛赛事形象识别系统有了可以依赖的基础条件。
5.1.2 在筹备马拉松赛的过程中,缺乏一个既定的理念来支撑赛事的运行,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马拉松赛的国际品牌建设。国外大型马拉松赛均有着特定的主题理念设置,共同的理念能够为大赛吸引共同追求的参与者,从而为实现马拉松赛事理念识别系统的构建奠定基础。
5.1.3 赛事公关传播主体虽然在管理、引导及二次传播方面有所建树,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弊端。组委会的机构设置比较合理,但管理体制阻碍赛事的长期发展。由于没有专门长期的机构对马拉松进行赛事市场开发、调研和培育,导致赛事市场开发力度不够。此外,对志愿者及其他内部公众的培训不足,也无形中降低了赛事的动态传播辐射面,不利于赛事形象的提升和扩散。
5.1.4 赛事需要更加合理赛事线路设计与活动项目设置,以此强化参与客体对赛事形象的认知。目前上海国际马拉松赛的参赛运动员及观赛群众呈现出“数量增多,来源地广泛,年龄趋于年轻化,阶层多元化,国际化程度提升”的特点,更加需要赛事主体通过广泛的调研与沟通,了解受众诉求并加以满足,以更加多元的营销手段以及赛事配套特色活动来调动参与者积极性,建立行为识别体系,为上海国际马拉松赛提升客体吸引力。
5.1.5 宣传媒介是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借助体育公关进行赛事形象构建的重点。赛事虽然能够应用传统媒体及新媒体平台进行相对广泛的赛事形象推广传播,但在受众辐射维度、赛事形象内涵挖掘、形象信息扩散时间长度、赛事互动性等方面均有待提高。
5.2 建议
为进一步推广赛事品牌,突破上述问题对赛事发展的制约,需要赛事组委会认识并合理利用客观存在的体育公共关系,建立上海国际马拉松赛 CIS 形象识别系统,实现上海国际马拉松赛的品牌形象的持续推广与传播。
5.2.1 以精品化、人本化、本土化的理念支撑赛事,建立上海国际马拉松赛理念识别系统。
在今后发展过程中,上海国际马拉松赛需要结合实际,以精品化理念指导赛事,即开发赛事项目,凸显上海国际化、高质量的赛事定位;以人本化理念聚合人气,即针对受众诉求,及时改善赛事固有顽疾;以本土化理念重塑品牌,即整合城市的路跑运动,以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为“龙头”,打造“多区一品”具有精准定位参与公众客体功能的“梯级赛事群落”.最终通过比赛将赛事理念融入市民生活,实现“精品化、人本化、本土化”的品牌理念识别系统的构建。
5.2.2 深化改革组织管理,举办特色活动,建立上海国际马拉松赛行为识别系统。
上海国际马拉松赛需要更新赛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由政府主导,由民间组织进行具体运营的机制。强化赛事的市场管理和开发,赢取更为广泛的赞助来源。
此外,上海国际马拉松赛组委会应在办赛过程中,打造精品特色活动。尝试打造中国的“经典马拉松大满贯系列赛”,同时吸取同类赛事益经验,吸纳慈善、公益事业,以实践活动构建上海马拉松赛行为识别系统,提升赛事形象知名度。
5.2.3 借助媒体融合,以多管齐下的传播策略建立上海国际马拉松赛的视觉识别系统。
媒体融合时代,赛事需要对多元媒体如网络、广播、电视、手机,报纸、广告、路牌多种媒介进行融合利用,进行联动推广,实现受众与媒体、赛事形象与媒体的平等沟通,以期建立良好的全民公关氛围,提升赛事与公众的契合度,重塑赛事形象,构建赛事直观良好的视觉识别系统。
6 参考文献
[1]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EB/OL].
[2] 李运昌。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创 21 周年综述[J].田径,2002(10)。
[3] 褚孝勇。对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市场化运作的探讨[D].北京体育大学,2007.
[4] 廖建媚。厦门马拉松赛市场运营现状与对策[J].厦门理工学院院报,2009(01):14.
[5] 张守元。提升厦门国际马拉松赛事品牌的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09.13.
[6] 丁一。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市场化运作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6):19-21.
[7] 上海体育学院赛事评估研究室。2007 年上海国际马拉松综合效益评估[J].环球体育市场,2008:73.
[8] 张颖慧,姚芹,李南筑。上海体育赛事发展的国际比较--以与纽约、伦敦、墨尔本的比较为例[J].体育科研,2010(01)。
[9] 冯登颖。对城市马拉松赛电视直播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
[10] 陈珊,邹文华,刘月玲。上海国际马拉松和上海城市品牌捆绑营销策略[J].体育科研,2012(02)。
[11] 周华安。苗晋平。公共关系--理论、实务与技巧(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12] 谢振华。NBA 公共关系运作及对 CBA 的启示[D].北京体育大学,2009.
[13] 白巍。大众公共关系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32.
[14] 胡百精。公共关系的基本问题[EB/OL].
[15] 居延安。公共关系学(第三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0.
[16] 史有春。公共关系--形象设计、信息传播和社会交往[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7] 公共关系传播及其案例分析[EB/OL].
[18] 理念识别系统[EB/OL].
[19] 行为识别系统[EB/OL].
[20] 于珍。浅析 CIS 中视觉识别系统的设计[J].商业经济。 2006(02)。
[21] 秦启文,周永康。形象学导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22] 总局副局长段世杰:全球背景下的中国马拉松[EB/OL].
[23] 姚勤毅,邵剑平。虽然没有冠名,但是要有故事--上海马拉松,该打什么牌(上)[N].解放日报,2013-08-16(07)。
[24] 马拉松繁华背后的矛盾[EB/OL].
[25] 王卫朋。上海国际马拉松赛构筑立体保障墙[N].劳动报,2013-11-29(05)。
[26] 曹司雨,李停停。2013 年厦门国际马拉松赛事分析[J].运动,2013(05)。
[27] 陶茜,缪佳,陈国强。上海国际马拉松赛的推广策略[J].体育科研,2013(04)。
[28] 改到冬季起跑,无碍跑友报名热情--北京马拉松今年突出慈善特色[EB/OL].
[29] 张孝平。体育竞赛组织编排[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30] 斯特德曼。格雷厄姆。体育营销指南[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31] 跑马拉松赛成健身新时尚,办赛考验城市管理水平[EB/OL].
[32] 陈云开。赛事经营管理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33] 李辉。中国体育的电视化生存[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7:239.
[34] 王岩。对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形象识别系统的研究[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5)。
[35] 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EB/OL].
8 致谢
当生活区的紫藤萝如三年前的四月一样,再次将门前的石栏漫溢成紫色的瀑布时,我的研究生生活也即将走向它既定的终点。三年青春生涯,几度花开花落,充满嬉笑怒骂的日子里,想要感谢的实在太多。
感谢我远在大洋彼岸的导师陈国强,感谢您在身边时候的言传身教,耳提面命;感谢您离开后的无数条微信留言,QQ 邮件,是您的鞭策和教导让我逐渐领悟做研究所必需的严谨和认真。
感谢肖焕禹老师、张蓓老师、杨剑锋老师、罗璇老师、唐建军老师、贺蕾老师、肖鸿波老师、陈丽江老师、殷勤老师、李海老师、蔡美华老师,以及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事组委会的吉乔主任、巢旭老师等,感谢你们在我论文的开题、中期、写作、预答辩与最终答辩环节给予我的所有帮助和指导。尤其是罗璇老师,感谢您抽出时间,帮我无数次的修改论文,您不仅教会我研究的基本方法,还勉励我让我有继续改写论文的勇气。纵然随着论文的上交,老师们的言语已然随风而逝,可是你们传达的科研精神、治学态度以及热心施教的情怀却使我终身获益。
感谢与我共度三年良宵的小伙伴们,那些一起嗨歌、一起吃饭、一起跨年、一学期 15 次上海歌城的经历所培育出的深厚友谊将让我永生难忘;感谢不惜浪费汽油,带我周游上海,陪我欢欣愉悦诉说心事的蒋小拂;感谢虽然不靠谱,但在我生病时能陪我挂水看病开解心情的包丞益;感谢那些已经毕业的,但仍然挂念我的师兄师姐。三年得数友,即便今后长河万里,惟愿情意长存。
感谢我的南方小姑娘董夏子,即便大部分人会说你尖锐、冷酷,但我庆幸我见过你的温暖与平易。感谢你即便畏高、畏水但依然陪伴我临水漫步,登高观景;感谢你即便慵懒、独立但还是陪我走过上海无数条传说中的小路。你放纵了我最后的青葱岁月也成就了我的仅剩的青春年华,不论你在别人眼里如何,你始终是我心里那个 360 度无死角的小聪明。
感谢我的父母亲人,感谢你们默默承受了我偶尔的乖戾与莫名的悲伤,感谢你们一直默默的陪伴,不曾埋怨与责怪。
三年已尽,而立已近。此去经年,愿师长安康,同窗如意,父母平安,即是我的岁月静好了。再次感谢在我这段生命历程中出现的所有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