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东方哲学论文

科学技术发展舆论控制的必要性、机制和作用

时间:2017-02-10 来源:未知 作者:陈赛楠 本文字数:6504字
  二、科学技术发展舆论控制的必要性、机制和作用
  
  (一) 科学技术发展的舆论控制的必要性
  
  1. 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需要舆论引导和控制
  
  “科学技术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高意义的革命力量”,[7]科学技术为人类在适应和改造自然、塑造社会的过程中获取了空前丰富的物质财富,它是最强有力的一架马车,拉动着整个社会历史向前飞奔。但是人们被科学技术应用带来的现实利益所诱惑,却忽视了这辆马车在飞奔的过程中已经渐渐偏离了轨道。
  
  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已经深入到了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不但影响着人们的客观生活,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模式,而思维模式是一个文化群体的基础和核心。透过文化史的发展脉络我们可以看到,科学与技术的联系已经日益紧密,相得益彰,技术更是通过革命性的创造改变着整个人类社会存在的方式,技术理性开始占据上风,逐渐成为科学技术发展的行动指南,而伦理道德就在这样的环境中逐渐被遗忘。
  
  人们相信科学技术、依赖科学技术,在利用科学技术向大自然肆意索取的过程中,又无所顾忌地抛弃那些对他们来说已经不再具有价值的“边角料”:工业废气废水未经处理肆意横流;基因技术的突破性进展让人们的渴望不再仅仅局限于复制一头羊;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污染要蔓延至 800 年以后;阿斯旺水坝在阻止洪灾、灌溉农田的同时,却严重的破坏了尼罗河三角洲的生态平衡;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让“地球村”成为现实,但是也更多的剥夺了人们的个人空间,成为高科技犯罪的“帮凶”……这些已经远远超出了科学技术本身的目的,成为附带了太多额外目的和动机的社会选择的后果,这种结果与人类的理想预期出现了偏差。作为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双重主体的人来说,必须要面对这一问题,探索如何发展绿色、高效、面向社会、面向未来的人与科学技术协调发展的可持续道路。舆论作为社会控制的一种手段已经表现出了其强大的作用力,舆论监督、反腐等社会事务中都可见到舆论的影子。同时,舆论作为人们表达对科学技术事务的态度和意见的最直观的表现,是及时了解公众对于科学技术事件和事务的认识、把握科学技术应用方向的重要途径。
  
  2. 科学技术发展的舆论控制是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
  
  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三个主体:管理层、科学共同体和公众。在近代科学发展初期,管理层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管理层作为社会阶层中的一个特殊阶层,拥有优势地位和权利,处于社会核心地位的管理层对科学技术政策的制定、技术的应用等问题拥有最强的发言权和执行力。而近代科学初期的科学共同体尚处于萌芽状态,还没有力量左右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公众虽然在数量上拥有绝对优势,但是缺乏基本的科学技术知识,在社会阶层结构中的地位又决定了他们没有发言的权利。因此,在近代科学发展初期,科学技术的决策基本上完全依赖于管理层。
  
  这种局面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时期被打破。一方面,完全依赖于管理层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管理层作为特殊阶层的代表者,其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在很大程度上带有阶级属性,不能保证客观和公正。另一方面,迅速成长的科学共同体拥有了共同的信念和规范化的实践模式和方法,他们既拥有科学技术的专业知识,又能够结合各自共同体内的范式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问题提出质疑,这样的意见对于科学技术政策的制定是积极的,同时也能在最大限度上减少政策的阻力和冲突,因而也越来越受到政策制定者的关注。因此,科学共同体必然要求拥有相应的发言权。在这个发展阶段,科学技术的决策模式已经从管理层的“一家之言”发展到管理层做决策,科学共同体提出合理化建议和利益诉求的合作模式。但是,对于可预测的科学技术政策,要想实际调研它推行的效果,就必然需要大量的时间、金钱成本,这样的高额成本投入迫使科学共同体采取一种渐进式的保守主义。同时,对于那些结果不可预测的政策时,显然维持现状是最稳定、最节约成本的选择。由于在之前的政策中已经投入了大量的人力、金钱成本,因此,除非是现有政策已经完全不能解决问题,否则共同体就会很少再去做新的尝试和探索。
  
  随着大科学时代的到来,不同的范式交互存在,科学革命发生的频率加快,新问题的出现层出不穷,渐进保守的科学技术政策已经不能适应科学技术新时代的要求。由于公众具有多元化的舆论和广泛的意见,比起共同体在范围上大很多,而且公众舆论对科学技术还是一种有效的、低成本的政策监督机制,同时,当公众舆论参与到政策制定当中,目标群体对政策的接受度会增加,同时执行机构的执行阻力也会降低,因此,公众舆论对大科学时代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科学技术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它不单单属于科学共同体,而是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公众事业。一个成熟社会的公众具有制定科学技术政策的发言权,同样的,公众舆论也将积极地影响科学技术政策的制定。
  
  可以看到,从近代科学发展初期到大科学时代,公众舆论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从“默默无闻”到“不可忽视”,体现了社会的不断进步对公众舆论的需要,也说明了重视和发挥公众舆论对于科学技术的作用是社会进步的一种客观要求。
  
  3. 舆论控制影响科学技术的社会选择
  
  社会选择是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它深深的影响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和社会化的进程。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其内在的逻辑,但并不是一种单纯的自在自为的发展路径,科学技术的产生、发展的整个过程都是基于社会各个要素基础之上,并最终要反作用于整个社会的,也就是说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根植于一定的社会环境的。“风俗习惯、思想价值构成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的体制,并且作为一种强大的力量影响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因此,科学技术的探索和实践不可能是完全独立于人类社会而存在的,恰恰相反,它必须依托作为活动主体的人而存在,并最终经过社会需求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舆论是公众用以表达其社会需求的最集中、也是最直接的表现方式。人是组成社会的最基本的单位,由人类组成的社会对科学技术所做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人”的选择。需求是人类的本性。从人类诞生之初到现在,为了满足生存生活的目的,就需要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求,但是自然界是不会主动提供、满足人类这些需求的。因此,就需要对自然界进行主动的改造,以满足自身的需要。在这一改造的过程中,就逐渐形成了一种规则,那就是,选择、保留符合人类意志和需要的,淘汰、舍弃与人类生存发展需求不甚相关的、甚至是有所妨碍的。选择什么、淘汰什么,是公众舆论对于科学技术的社会化的主要内容。在这种由本能产生的需求选择的推动下,整个自然界、社会环境,以及人类本身都在不停的发生着变化。只要有人类存在,这种由需求催生的社会选择就不会停止。公众对于科学技术社会化的利益诉求也就不会停止。
  
  这种社会选择和利益诉求代表了社会主体对于科学技术的接受和认可程度,决定着科学技术能否从实验室走向社会生活。一项科学技术是否能得到人们的认同,是否具有现实价值和意义,都在这种诉求中得到确认。因此,公众舆论贯穿科学技术社会化的整个过程,影响甚至决定一项科学技术命运,因为,只有先为社会公众提供选项,公众才会做出选择和判断。
  
  譬如等离子技术的应用从医院走向社会就是社会选择的结果。雾霾问题已经成为挥之不去、深深困扰着人们的梦魇。消除雾霾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雾霾终结者、荷兰发明家 Daan Roosegaarde 将这一心愿变成了现实。他专注于雾霾问题是因为几年前他来到北京,结果被北京严重的空气污染震惊。于是 Dann 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制作一个可以清洁整个城市的“巨肺”.“巨肺”的原理就是利用离子净化技术来吸附空气中的霾。“巨肺”在由模型转化为实体的过程中遇到了资金问题。于是,Dann 发起了众筹,短短三天就募集到了模型实体化的资金。如此迅速的募款进程的背后是公众对于解决雾霾问题的关切,而这一计划的实施也将推动基于等离子技术的净化技术由医院进一步扩大到整个社会范围。
  
  (二) 科学技术发展的舆论控制机制
  
  舆论作为公众对于社会问题或事件意见的集中表达,代表了个人对于该事物或问题的观点或看法,体现了一种个人价值观。任何一个舆论客体在刚刚出现的时候,舆论的倾向都不是完全统一的。因此,在舆论的内部,其实是存在不同的结构和层次的。从科学技术发展的主体来看,基本上可以分成三个阶层:管理层、科学共同体和公众。三者在科学技术发展的过程中相互作用,构成一个双循环模式。科学共同体作为科学技术活动的主体是推动科学技术探索和前进的主要动力,并为管理者的最终决策提供参考和指导,管理层参考科学共同体决定科学技术最终的发展方向和政策措施。在实践过程中,公众会切实体会到其实践的效果并作出反馈,这种反馈的主要途径就是公众舆论。积极的舆论反馈可以促进科学技术政策的推进和科学技术的普及,而消极的反馈会引导管理层及时调整政策措施,以保证科学技术的发展符合扎根社会并服务于社会的终极目标,在调整的过程中又必不可少的需要科学共同体的建议。公众舆论作用于管理层和科学共同体的实现必然离不开意见的交流和反馈,在意见的交流和修正过程中,一方面可以让公众更加了解科学技术政策和应用的出发点和预期目标,另一方面又可以在这种交流互动中加深对科学技术事务的认识,提高自身科学技术素养知识积累。
  
  公众舆论影响着管理层决策的制定。在一般的科学技术事务中,譬如科普活动的开展、重大科学发现、技术发明的宣讲等,因为没有涉及到价值观或者利益的冲突,并且经过了长时间的舆论引导,所以公众舆论基本上是出于一种社会化、普遍化的议论状态,公众舆论的形成呈现出平稳模式。这种公众舆论一般不会对科学技术事务的起到决定性的影响,但是公众舆论所反映出来的民意和舆情会影响到问题的发展方向和倾向。可以说,管理层作为最终决定者,由于时间成本的限制,不会每件事都征求公众意见,但是其处理和决定的科学技术事务却是公众普遍关注的,是限定在符合公众基本价值观和利益诉求范围内的,因此,其最终决策的制定和执行是受到公众舆论的影响和制约的。根据 Eriksson 的理性人假说,公众关注、参与科学技术事务是因为其影响到了自身的现实事务利益。当发生重大的科学技术公共问题时,公众舆论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升温,公众舆论会根据相关人员的处理方式作出反馈,或者舆论平息,或者以爆发模式在社会范围内迅速传播,形成巨大的社会舆论环境压力,迫使决策者作出妥协或者让步,或者采取更为合理的处理办法。
  
  厦门 PX 事件中,公众舆论在获悉项目信息后,形成反对浪潮,由于管理层没有及时把握公众舆论的价值倾向和诉求,因此对公众舆论的利益诉求没有及时予以反馈,从而酿成公众舆论的迅速升温,并演变为实际的集会游行行为。最终迫使管理层作出让步,以项目迁址来满足公众舆论诉求。因此,具有一定强度和持续性的公众舆论对于管理层的最终决策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
  
  公众舆论约束、规范科学共同体的行为。科学共同体作为拥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特殊群体,拥有共同的信仰和价值规范。共同体的行为关乎科学是否能健康发展,社会文明是否能进步。一方面,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主体,他们肩负着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重担;另一方面,科学共同体的意见对于管理层科学技术政策的制定和科学技术的社会化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1999 年召开的世界科学大会上,《科学与科学知识的应用宣言》就代表全世界的科学家和科学技术决策者明确表示,科学要对人类的未来负责,要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要扎根于社会并服务于社会。这是科学技术终极目标的追求,也是对所有科学共同体的行为规范的要求。
  
  公众舆论一方面可以约束共同体的失范行为,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舆论对科学共同体进行肯定和褒扬,满足共同体的精神层次的需求,激励共同体做出更多的具有创新性和创造性地探索,更好的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曾经轰动一时的“克隆人”
  
  消息一经传出,立时引起公众舆论一片哗然,强烈谴责这种行为。最终迫使相关科学家停止了这种违背人类伦理道德的行为,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人们对于克隆技术的反思,推动了相关法律的制定进程和基因技术、克隆技术应用的规范化和人性化。
  
  (三) 科学技术发展舆论控制的作用
  
  科学技术价值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罗盘。它影响着科学技术工作者的个人研究方向,对于失败和荣誉的态度以及对人生的追求。公众舆论的发挥对于科学技术工作者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同时,作为社会管理层的举动时刻影响着公众的生活,公众舆论的监督作用是必不可少的。
  
  1. 舆论的社会褒扬功能
  
  舆论是公众对社会实践的评价,人类本性是善良的,人类任何时候都会对正确的、美好的东西加以肯定和赞扬,而对于错误的、丑恶的东西则给予谴责和鞭挞。
  
  舆论对正面事物的肯定,使社会正义得到张扬,社会的光明面得到了体现,人们而在褒扬的氛围中更加明确了人生目标和价值追求。我国人民勤劳、勇敢、善良,历来对积极的事物给予高度赞誉和肯定,典型报道、先进报道一直是媒体的重要内容。
  
  褒扬性舆论一方面给美好的事物以正面的评价,同时,以先进事物来影响、感染其他社会成员,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高尚的精神可以塑造人,褒扬舆论可以激发社会热情,增加社会前进的动力。对于科学技术工作者而言,公众舆论的高度赞誉可以满足更高层次的精神需要,激发起科学技术工作者更好的工作热情。
  
  2. 舆论的道德示范功能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 G·奥尔波特认为,人的社会存在包括三种形式,即实际的存在、想象中的存在或暗指的存在。所谓暗指的存在,是指个人由于其在社会组织中的地位和文化团体中的会员身份而进行的许多活动。个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主体存在于社会大系统中,必然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道德就是存在于法律之外的,对于个体所要履行的社会规范的约定俗成的规定。道德有别于一般的人文精神,它是内心认可或在外界约束下习惯性遵守的规则、理想的方式,等等。道德规范是指道德对人的思想与行为的约束力,它是社会规范中最重要、最普遍,也是最基本的一种规范形式。道德问题不是法律调节的问题,道德的规范往往借助的是公众舆论,通过舆论的力量来规范人的道德水平。
  
  知识经济时代,越来越多的诱惑摆在科学技术工作者的面前,在诱惑的面前,难免会出现科学失范行为,譬如捏造科学发现、轻率立论、剽窃他人研究成果等等现象也是屡见不鲜。公众舆论道德示范功能可以在社会范围内形成宣扬高尚的道德情操的舆论氛围,对于科学失范行为的舆论谴责也可以形成一定的舆论压力,从而使科学技术工作者不敢轻易做出违背社会道德的行为。
  
  3. 舆论的价值整合功能
  
  价值观是个体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经过实践积淀和长期的交流融合中形成的,集中体现了个体的人生态度和思想,同时也是整个社会文化的灵魂和中心。舆论是个人价值观最直观的反映。在舆论的交流、碰撞过程中,不同价值观相互融合、辩论,逐渐消除个体差异,对原有的价值体系和规范进行整合,形成新的道德规范体系。
  
  舆论的社会价值整合功能包括社会心理整合、社会意见整合、社会道德整合和意识形态几个方面。公众舆论的价值整合功能不仅仅对科学共同体、甚至对公众本身也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当今文化多元化、各种思想并存并交锋的社会环境中,公众通过舆论实现各种意见、态度、思想观点的交流和融合,在社会大群体中寻找“同类”,摆脱之前从属的舆论群体、融入新的舆论群体中,在这样不断反复的过程中,逐渐达成态度和意见的一致,对于维持社会的稳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知识经济时代,各种科学范式交叉、并存,科学共同体之间同样需要思想的交流和沟通,公众舆论的蓬勃为不同科学范式的社会实践提供了真实反馈,为科学共同体范式优化、不同科学思想和实践的交流提供了契机。
  
  4. 舆论的社会监督功能
  
  “人民的情绪、意见以致行为构成了社会运动的发生器,它时时预报社会的进程或险境,似乎是一种‘天理’的昭示”.当今是一个开放的民主时代,舆论监督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监督方式,是社会公众对社会公共事务和公共权力机关的偏差进行批评和制约的重要途径,“舆论监督有助于消除社会丑恶,预防精神道德堕落和工作的错误,是社会的防腐剂”.
  
  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管理层的支持和保障。而管理层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很难实现绝对的客观和公正。公众作为社会科学技术事务的重要参与者,就必须对这种公共权力进行监督,以保证科学技术实现“扎根社会,并服务于社会”的终极目标。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