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国内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现状
苏立在《1998-2008 年间我国足球后备人才研究现状的综述》的研究中指出,根据中国足协球员注册信息系统显示,1990 年至 1995 年间,是我国青少年参加足球运动人数最多的 5 年,人数为 65 万。在接下来的 1996 年至 2000 年这 5 年间,人数开始出现下滑,降到 61 万人。2000 年至 2005 年,人数锐减最为严重,降到 18 万人。更糟糕的是,这个数字还未停止,到 2008 年只剩下 3 万多人。随着足球后备人才储备的不断减少,社会各界对青少年足球开始重视,在中国知网的期刊库中,以”题名“为检索项,”足球“为检索词,发表时间为 1998-2008 年进行检索,结果显示相关文章为 669 篇。以”足球后备人才“为检索词进行检索,结果显示是 49 篇,约占总数的 7.3%.
以”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为检索词,进行下一级检索,结果显示为 6 篇,约占总数的 1%.从文献年代分布分析有关足球后备人才方面的文章,1998-2002 年间,共 13篇,2002-2006 年间,共 21 篇,2006-2008 年间共 15 篇,其中 2003-2008 年间发表有关此类文章有 34 篇,约占文章总数的 69.4%.在苏立的研究基础上,我以同样的检索方式,对 2008-2013 年,以“足球后备人才”为检索词进行检索,结果显示为 201 篇 ,以“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为检索词,进行下一级检索,结果显示为 60 篇。2008-2013 年有关足球后备人才方面发表的文章共 173 篇。由此可见,近年来我国对足球后备人才的研究越来越重视[12].
关于大连足球后备人才培养:
孙华清在《大连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对策》中,通过对大量资料数据分析研究,摸索大连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可行性对策。大连足球曾经是中国足球的一个标志,辉煌时期的大连足球,在职业联赛中多次蝉联冠军,获得各种杯赛头衔,为国家队输送多名优秀球员。但是,2003 年后,大连足球开始一蹶不振,造成这一原因,孙华清认为是,随着职业联赛的改革和兴起,市场经济的注入,政府减少了对足球运动投入的热情。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模式悄然的发生了改变,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政府急功近利,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俱乐部梯队的建设上,忽略了基层学校的人才培养,注重俱乐部的赛事和成绩,轻视了基层赛事的开展。把原有的广泛群众基础挥霍殆尽,动摇了青少年足球的根基―学校足球,迫使大连足球青少年后备人才数量减少,质量降低[13].
关于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后备人才培养:
陈朴、唐湘君、刘丽在《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网点学校”式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中谈到,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的“网点学校”式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是足球俱乐部与若干业余足球俱乐部、中小学校结合,建立特色职业足球俱乐部青少年梯队培训制度,广泛吸收利用在课余时间有兴趣参加足球运动的青少年。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后备人才的这种培养模式和选拔方式,主要是为了扩大后备梯队运动员的基数,普及足球运动,更好地发掘出有足球天赋的苗子进行培养,而不是为了追求成绩,短时间训练出高水平运动。这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了人才资源和学校教育资源,真正体现出了“体教结合”.
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网点学校”式后备人才培养的模式,适合足球运动发展的趋势,也适合我国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但是由于是发展初期,依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政府部门和教育部门加大支持的力度,俱乐部要进一步地完善培养体制,做出更长远的计划[14].
关于山东鲁能泰山足球俱乐部后备人才培养:
宋晓修在《山东鲁能泰山足球俱乐部品牌创建研究中》中提到,山东鲁能泰山足球学校在后备人才的培养中,将在校学生分为小学、初中、高中、中转部、俱乐部 U―9至 U―19 六个级别进行培养;学校生源来自 26 个省、市、自治区以及外国留学生,俱乐部每年加大对足校的投资力度,承办多类大型足球比赛,增加后备人才近距离学习高水平比赛的机会;鲁能泰山足球学校在足球理念和训练方法上实行“请进来”的策略,聘请前南斯拉夫国家青少年主教练可可维奇以及弗兰多等 4 位外籍专家作为足校的总教练和体能教练,将先进的足球理念和科学的训练方法带入到青少年后备人才的培养中;在鲁能足校中外教练组共同制定的《足球训练大纲》中,9 岁到 19 岁每间隔两岁就是一个年龄段,对处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球员,制定不同训练计划和学校安排,使球员在训练和学校上都有一个比较完善的系统;鲁能足校在青少年教练员队伍中,实行优胜劣汰机制,年终对教练员从德、能、勤、绩四方面进行考核,并且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考核标准。这种措施大大地提高了教练员的质量。鲁能足校对学生文化课教育也十分重视,就是这样的培养理念,鲁能足球为鲁能泰山一线队和其他俱乐部一线队输送球员 50 多人,43 人进入各级别国家队,各年龄阶段梯队在全国性比赛中夺得 26 个冠军,培养出 4 名国字号教练[15].
关于湖北省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
殷立华在《湖北省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研究》中,通过对湖北省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体系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发现,湖北省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主要以业余体校、足球学校、业余足球俱乐部、职业俱乐部后备队、普通中小学进行培养,虽然在培养模式上呈现了多元化特征,但是没有明确上下级培养和输送的方式,在培养体系中呈现出无序的现状;湖北省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的教练员,也存在着学历不高、知识结构不完善、交流学习机会少的问题;在湖北省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生源方面,由于存在文化水平低、学历低、出路少的问题,学生家长不敢轻易将子女送到足球运动的培养中,最终导致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不能普及,无法扩大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的基数[16].
1.3.3 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陈强、董青在《我国足球优秀后备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中表明,目前国内青少年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主要分为:青少年业余体校、教委系统下实行的体育传统学校、职业俱乐部下面的青少年梯队、足球学校和青少年业余足球俱乐部。虽然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模式多样化,但是培养重点不明确,各种培养模式之间也没有衔接。在国内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方面,我国一直在摸索一条体教结合、普及足球运动的道路。但是由于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不完善、体制无保障、青少年教练员水平低等一系列问题,导致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大量流失,质量低下,各年龄阶段运动员出现断层。
因此,在国内的足球后备人才培养道路上,我国仍然没有找到适合本国特色的培养体系[17].
以上综述表明,青少年的足球培养关乎着足球运动发展的明天,我国职业联赛起步比较晚,足球文化底蕴不深厚,足球改革也只有十几的历史。所以在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方面,国内、外研究成果不多。现阶段,国内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研究,主要集中在培养模式和培养现状等方面,主要研究的都是,青少年培养中存在的体系不完善、教练员水平低、球员文化水平差等问题。对于我国青少年培养体系的搭建和各种培养模式之间的衔接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不多,缺乏政府对青少培训体系影响的研究,也缺乏对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后备人才培养过程的总结和回顾。因此,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重点研究恒大足球学校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为以后的职业足球俱乐部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过程和回顾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