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章 主要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1)在农村社区居民体育健身现状调查中发现:参与锻炼的男性较大比例于女性;18-30 岁和 60 岁以上健身人群在各自年龄段参与体育健身的比例最高;不同人群在健身项目的选择上既有相同也有不同;烟台市农村社区居民参与体育健身的时间较短,大都集中在 60min 以下;居民在健身时往往选择较为简单、直接的健身项目;居民的健身消费主要集中在物质层面。
(2)在农村社区体育健身服务现状调查中发现:现有场地设施基本不能满足农村社区体育居民的健身需求;农村社区体育活动组织频率低,多以自发组织为主;大部分农村社区居民没有接受过较全面、科学的健身指导等。
(3)分析影响农村社区体育健身的因素得出: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对滞后;政府对农村社区体育服务的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低;体育经费投入低;体育指导结构不合理,缺乏专业的健身指导;体育场地设施不完善;农村社区农民的受教育程度低,对体育价值观的认识不足。
(4)烟台市农村社区体育服务体系由组织管理体系、场地设施服务体系、健身指导体系、信息服务体系、政策法规体系。
5.2 建议
(1)科学发展观和依法治国背景下,构建烟台市农村社区体育服务体系应坚持目的性、科学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坚持目的性是指认识和了解社区体育服务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和影响,借此来指引和发展烟台市农村社区体育服务体系构建;坚持科学性,在构建烟台市农村社区体育的实施过程中要能准确反映当地农村社区健身服务开展的实际情况;坚持层次性,构建烟台市农村社区体育服务体系要体现各机构反映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措施,以便于更容易的发现问题;坚持可操作性,烟台市农村社区体育服务体系的构建内容及结构要简单、便于操作,并能合理的反映问题。
(2)发挥政府主导功能,重视农村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体育健身只影响这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而政府对促进体育活动的开展,保障农民在体育锻炼中的利益和提高农民的身心健康起到关键性的调控作用。因此,政府部门应同宣传部门宣传培训计划,通过媒体手段,采取大型活动、座谈会等多种活动形式,增强培养农民健身意识和观念,形成全社会关心、参与支持农村社区体育健身工作的良好氛围。
(3)加强以政府投入为主,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进行投资的投资体系。烟台市农村社区体育服务体系的建设实施应以政府资金投入为主,但单凭政府投入资金很难促进本市体育服务的快速前进,因此应在政府投入的前提下,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作为构建烟台市农村社区体育服务体系的资金保障。各县市区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举办品牌赛事,市场运动的办法,先后有效的促进烟台市农村社区体育服务事业的发展。
(4)加快场地设施建设的进程。场地设施是社区体育活动开展的物质条件,如若没有场地,体育活动就没办法进行开展,农村社区体育发展不能进行,人们的体质增强的梦想更是天方夜谭。目前,烟台市农村社区体育场地设施数量和质量一方面想对于城市社区有差距,另外在农村社区场地设施主要集中于学校,这明显反映出农村社区体育场地分布不均匀,因此应尽快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对农村基础场地设施的投入资金和建设,确保体育健身人群能够有地方健身、有兴趣锻炼。
(5)强化全民健身组织与管理。全民健身组织可以在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消费与需求中,营造终身体育环境的氛围中、促进体育人口发展及发挥场地设施使用潜力等各方面起着中介和桥梁的作用。同时,经济体制的改革,要求政府的管理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因此各政府部门在转变管理理念的同时,将工作重点放于宏观调空和基本的体育设施建设上,完善运动机制、改进管理体制,促进基层体育事业的发展。
(6)建立和完善农村社区健身服务网络平台。健身服务网络平台是开展体育服务的重要条件。以体育设施、组织、指导、活动、监测、信息等溜达服务网络平台是提升体育健身综合服务能力的主要载体,服务平台以场地设施为基础,体协、俱乐部等健身组织为核心,以社区指导员、健身管理人员、体育教师等人才为骨干,计算机信息网络为纽带的资源共享的网络体系。
参考文献:
[1] 王克群。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0,6:21-24.
[2] 李锐。城乡统筹视野下我国民族地区的城乡体育发展[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3:40-42.
[3] 李含光。泰安市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09.
[4] 杨卫东。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公民参与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3.
[5] 李静。大连市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3.
[6] 赵亚楠。新农村社区体育发展的条件及动力机制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
[7] 刘霞。客家体育与农村社区体育建设研究[J].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7,4:56-58.
[8] 郝小刚。江苏省“万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9.
[9] 章超。我国农村体育现状的研究[J]. 现代交际,2012,3:117-118.
[10] 孔飞。山东省城市社区体育服务体系构建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2.
[11] 孙佳音。农村基层民主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视角[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12] 蒋荣康。常州市全民健身工程对提升民生幸福指数的促进作用[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3,16:1-2.
[13] 樊炳有。社区体育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7.
[14] 涂运玉。赣南新农村社区体育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J].2008,2:41-43.
[15] 朱宗海。对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新型农村社区体育发展的探索[J].当代体育科技。2013(8):89-90.
[16] 宋秀丽。新型农村社区体育研究-以东蔚社区为个案[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9.
[17] 高 原 . 秦 皇 岛 市 社 区 体 育 服 务 体 系 的 发 展 策 略 研 究 [J]. 科 技 信息,2011,19:23-24.
[18] 周平。湘鄂渝黔边城镇社区体育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2,:20-23.
[19] 曹玉梅,余波。谈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多元化的社区体育服务体系[J].科技资讯,2008,25:215-216.
[20] 杨英。构建社区体育多元化服务体系的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4.
[21] 邓文冲,杨英。小康社会中的多元化社区体育服务体系[J].继续教育研究,2005,3:96-98.
[22] 李如松。宿迁市城市社区体育的现状分析与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9.
[23] 王美。苏州市城市社区体育的现状分析与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5.
[24] 郭恒涛。长沙市城市社区体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的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8.
[25] 卫鹏飞。转型期实现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对策探析[J].企业技术开发(学术版),2011,3:110-112.
[26] 刘青。新农村建设中苏北五市农村社区体育多元化服务体系构建研究[D].南京: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3.
[27] 张振华。西安市新型农村社区体育开展现状调查-高陵县何村和东樊村为例[D].西安:西安体育学院,2013.
[28] 李萌,李晓新。我国农村社区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现代交际,2011,3:61-65.
[29] 王德志,文烨。主客观视角下成都市农村社区体育发展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2,22:1-3.
[30] 王明霞。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以青岛市全民健身运动开展现状为调查对象[D].济南:山东体育学院,2013.
[31] 王燕飞,朱建清。关于大学生体育价值观与体育行为问题综述[J].浙江体育科学,2005,6:77-80.
[32] 魏富民。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小城镇居民健身体育现状及发展模式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33] 宁亮生。和谐社会视角下农村全民健身体系的构建[D].赣州:赣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2011.
[34] 张红岩。论社区体育管理[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5,3:69-70.
[35] 蒋湘武,宦永明。倡导以人为本方针促进企业和谐发展[J].科技致富向导,2010,23:3-5.
[36] 叶建强,韩敬全,樊炳有。社区体育建设的内涵及其区域问题的探讨[J].体育与科学,2004,6:53-56.
[37] 李元。北京市海淀区社区体育志愿者的现状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7.
[38] 夏春风。区域性城市社区体育服务平台研究-以绍兴市镜湖新区为例[J].青春岁月,2012,24:0-1.
[39] 卢兆振,傅健霞。新世纪我国农村基层体育组织建设的困境与抉择[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1:26-29.
[40] 余千春,盛治进,李文伟等。我国小城镇群众体育发展模式的研究现状[J].科技信息,2013,10:0-1.
[41] 陈琦。全民健身法规及其监控的研究[J].体育学刊,2001,16:12-14.
[42] 张园。 西安地区农村体育组织发展机制研究[D].西安:西安体育学院,2013.
[43] 黄美蓉。“体育生活化”研究论题的审视[J].体育与科学,2014,1:116-120.
[44] 谢忠萍,吴飞腾,赵治治。我国群众体育主体地位的多维分析[J].体育科学研究,2012,3:41-44.
[45] 董伟毅。泰安市社区体育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J].岱宗学刊-泰安教育学院学报,2010,4:54-56.
[46] 朱艳梅。苏州市社区体育多元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3.
[47] 王玫。公益型与职业型社会体育指导员一体化管理研究[J].运动精品(学术版),2011,6:81-83.
[48] 李宗堂。《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融入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1.
[49] 刘国富,王小垒,赵雷鸣。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社区体育多元服务体系模式的构建[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3,1:33-36.
[50] 陈华,邹亮畴。我国实现全民健身公平的必要性及途径[J].体育学刊,2013,4:18-21.
[51] 毛学娇。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社区体育多元化服务体系构建的发展策略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11: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