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体育硕士论文

烟台市农村社区体育服务系统构建前言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11-07 共3897字
  第 1 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
  
  建国初期,为加快国家经济发展,我国着重发展重工业,推进城市发展,导致了城乡“二元化”结构的产生,致使我国农村与城市之间的科技水平、经济实力等方面差距越来越大。这种现象直接导致了农村发展相对滞后,影响了我国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发展,阻碍了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
  
  基于现状,国家给予高度重视,2005 年 10 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了加强城乡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这是中国政府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举措,对于增进农民健康,培养农民的体育价值观,推动农村社区精神文明的建设,促进农村社区体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1-3].“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提出标志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我国全面开展起来。
  
  农村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农村社区,其数量的大小与多少直接反应整个农村建设状况。因此,农村社区的发展已经迫在眉睫。2006 年中共第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
  
  “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4],2007 年,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把城乡建设发展成多方面的综合体[5];2008 年,《中共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重大问题的决定》
  
  中明确提出了要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大范围的覆盖,加快推进农村社区体育建设的对策。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解放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体育的内涵与其自身价值已经不仅仅是简简单单的游戏范畴[6].研究表明:区域体育在促进在人的身心健康的同时,还能增强人际间的沟通交流,进而间接的促进区域的精神文明建设。这就应时而生了社区体育。自 1995 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以来,农村社区体育得到蓬勃的发展,但是由于农村社区体育基础薄弱,底子差,农村社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农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与现有基础设施建设的匮乏形成矛盾[7-10].2006 年,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意见》,为农村社区体育组织的建立健全和活动的开展提供平台,加快推进烟台市农村社区服务建设的脚步,使广大平民百姓能够体验到体育服务带来的乐趣,有助于农村社区体育服务的开展和落实。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期,十六届五中全会下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规划,要实施的具体措施则为快速、铿锵的发展农村公共服务[11].
  
  同年,我国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提出了新农村社区体育健身的有力改革,这是为政府给老百姓做出服务的一次平台与机会。凭借农村社区中政府职能行驶下的体育公共服务, 政府实行职能管理,引领和扩大体育公共基础设施的规模,让基层热爱体育锻炼的老百姓提高体育健身的积极性[12];提高他们体育健身的幸福感,借此逐渐扩大基层体育健身人群的“量”和“质”,增强广大体育健身人群的体质健康,培养“终身体育”的观念和意识,推进农村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城镇化的步伐,在经济发展中高速时期,全面推进“建成小康社会”的历程。
  
  1.2 文献综述。
  
  1.2.1 相关概念界定。
  
  1.2.1.1 农村社区体育。
  
  我国对社区体育的研究较晚,于上世纪 90 年代左右才开始有了独立的研究,为此国家较为重视,正是来讲,我国对社区体育研究的泛化阶段是在 1991 年召开的 “全国部分城市社区体育工作研讨会”为引线,而后全国各地相继对社区体育的研究广泛的开展起来。然而,当下我国研究学者对农村社区体育概念的界定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表述,并无统一观点。樊炳有对农村社区体育概念描述为:“是指在乡镇和自然村,以自然居住生活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要对象,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就地开展的区域性的社会体育[13].”涂运玉认为:“农村社区体育是在社区委员会的指导下,以自然村庄为基本单位,以村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为基础,为增强体质,丰富社区文化生活,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就近开展的社区居民主动参与的区域性体育活动[14].”李静、 张彩霞、 张新坤认为, 农村社区体育是一个特指的概念, 就目前状况而言我们对农村社区体育的界定是: “居民以自然行政村落为主要体育健身范围的区域社会, 是村落地域内共同生活的人群自发的或偶有组织进行的体育健身娱乐活动, 带有一定的地方色彩与民间色彩[15].”宋秀丽在《新农村社区体育研究》一文中指出农村社区体育的概念:“以中心村为依托, 通过资源整合,引导地域相邻的几个村庄的居民集中居住, 在近期内形成的介乎城镇化与传统农村之间,集居住、生产、生活、休闲、购物、物业、管理于一体, 具有现代化功能的新的空间行政单元内,以自然居住生活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 以驻地居民为主要对象,以满足居民的体育需求、进居民的身心健康、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为目的, 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的社会体育[16].”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农村社区体育的共性特点:1.农村社区体育的对象是全体广大农民朋友;2.农村社区体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全体农民的身心健康;3.农村社区体育的性质是开放性的,具有具有多方面协作的特征;4.农村社区体育能启发农民潜在的体育动机,挖掘农民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农民自愿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
  
  1.2.1.2 农村社区体育服务体系。
  
  有关农村社区体育服务体系的文献中,我国学者针对农村社区体育服务体系做出了比较详细、准确的界定,他提出农村社区体育服务体系是指针对农民不同的体育价值取向,通过政府支持,各种社团、机构、志愿者提供,最终形成的由多层次、多种类具有社会福利和公益性的社会体育服务的整体组织架构[17-20].它以服务为主要方式,满足农民不断增长的体育需求,使得社区服务逐步向基层延伸,为社区体育组织的产生创造良好的条件,使社区体育服务体系得到不断发展[21].农村社区作为农村社区居民生活的基本单位,因此构建农村社区服务体系,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需求,并据此发展其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的意义。
  
  1.2.2 国外社区体育研究现状。
  
  20 世纪 60-70 年代,国外社区开始了有关社区体育的研究,究其原因,与社会改革和经济的高速增长是不可分开的。社区体育研究属于社区研究的一个类别,资料显示研究方向大多是应用性研究。德国、美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在社区体育方面有着深厚的底蕴和较长的发展史,故城乡之间的差距不大,研究基本无基层社区(农村社区),多以围绕研究大社区为主。如在社区体育人口“参与度”上的研究方面上,日本学者提出的“参与”理论,即由于当今社会经济和科技的进步,导致几乎每个人都会与体育有藕断丝连的关系,只是参与的形式和方式多样化。如在社区体育有关体制成果方面,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几乎是以个案研究为主,其中以日本有关社区公民馆的研究等为代表案例[22].又如国外社区体育组织研究中,多以俱乐部方面研究为主,如《日本综合型社区体育俱乐部介绍》[23-24].在社区服务体制研究方面,主要研究社区的体育设施、社区推广(德国的家庭奖章制度)等,其中研究中强调志愿者和社会援助的同时,更为注重特殊人群(老年人、残疾人)的服务,由于欧美国家属于发达国家,故有关社区体育研究多为城镇方面的研究,这说明西方的管理模式与体制与我国有较大差距,但对于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我国在研究成果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1.2.3 我国社区体育研究现状。
  
  20 世纪 60-70 年代我国开始出现社区体育活动,主要以大企业带领,中小型企业共同参与组成“划片”的体协。直到 20 世纪 80 年代,如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出现了以街道办事处领导组织的体育活动,成立了街道社区体协,这种组织比较正式和稳定。至此,社区体育开始逐渐兴起。
  
  自 2005 年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中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至 2009 年工程结束期间,关于农村社区体育的学术论文较少,在 CNKI 等数据库进行查询,大多数多为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涵盖的学术论文,与其相关的学术论文研究相对不够具体与深入,没有系统与详细的理论框架,几乎都集中在农村社区体育基础层面的问题上。如:钟霖等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我国农村社区体育发展探析》,马新民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下构建和谐农村社区体育的思考》等。
  
  自 2010 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全面覆盖城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以来[25-26],“农村社区体育”开始受到国内学者关注,相关的学术研究逐渐开展和深入。在 CNKI 等数据库进行查询,相关文章有 240 余篇,表现出国内学者对农村社区体育的高度重视以及相关研究的紧迫性。
  
  在关于农村社区体育开展现状的研究中,如:张仝《新农村背景下我国农村社区体育的发展现状研究》,张振华的《西安市农村社区体育现状调查》等研究中指出:?农民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单纯,无社交目的;?农民参与体育锻炼的场地设施,健身指导等外部条件比较简陋,不够完善;?农民的纯收入少,整体生活水平较低,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较为薄弱[27].
  
  在关于农村社区体育开展的对策研究中,李萌的《我国农村社区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王德志的《主客观视角下成都市农村社区体育发展对策研究》,牛永刚的《农村社区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研究中指出:?深化宣传体制改革,组建有关农村社区体育文化的相关部门;?设立和培养社区体育的专门人才,加强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的投入,改善居民的体育锻炼环境;?建立健全社区体育良好的和管理机制[28-29].
  
  通过以上学者的研究看出国内有关专家对农村社区体育的开展以及对策研究做出了比较全面的阐述,但是关于实施对策的保障方面的研究还不够系统与完善。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