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9:
妈妈 A:六一儿童节的时候,我儿子班一名学生家长利用自己资源为班里提供免费看电影的场地,当时想:真不错,能够把全班孩子和家长聚集起来,过个快乐的节日。到了电影院,好家伙,和我们与想的完全不一样。那家长神气得很,谁都不放在眼里,连班主任都不在乎,入场的时候,让自己的孩子站在队伍前边整理队伍,那小家伙也耀武扬威,完全命令的口吻。结果队伍也没整好,还是班里体育委员快速的把队伍整好才入场。(于 2014 年 9 月 3 日,L 区某高校教科所教师办公室)对于儿童来说,他们的自我评价首先取决于周围的人对他们的看法,所接触的外在事物则是他们自我评价的第一参考系。材料 9 中提到的这位学生家长拥有其他家长所不具备的资源,其非教育专业背景注定了其难以有效的参与,因此在众多家长和学生面前颐指气使,随意指挥。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如果此家庭的子女长期接受这样的教育和影响,就会养成骄傲自大的自负个性。同时容易引起弱势家庭家长的反感,对于他们的孩子而言,则会倍感压力,产生自卑退缩的心理。
②错误的价值判断标准
我们这个时代各种价值观念及其文化意识形态相互碰撞、排斥和融合,在这个背景下,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效出现令人堪忧的状况,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道德选择、判断能力是重要的德育课题。
教师与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们影响极大。家校合作中,如果合作双方不注意正确的交往方式,很有可能使小学生的价值观混乱,从而涌现出许多与他们年龄看起来不和谐的冲突与碰撞。
材料 10:
教师 B:这边学生家庭条件确实好,可是家长的很多做法却让我无法接受。
我刚接这个班不长时间。那次有一位原先在家委会中的家长在电话里跟我交流完孩子的情况后,很牛气的说,“你给我们孩子多加加班,开个小灶啥的,原先老师就是那样对我们的孩子的”.我当时就想:家委会成员怎么了,原先老师怎么对待你我管不着,现在我是这个班的班主任,可不能这么让你任性,想干实事的还排队。
家长已经很难改变了,我不能让这帮孩子们也变成他们那样。(于 2015 年 1 月 31日 L 区 Q 小学教师公寓)材料中的这位老师,如果听信家长的话,给孩子开小灶,很容易让孩子认为是因为家长是家委会中的特殊地位,而不是因为自身某方面的不足,才享受与别的孩子不一般的特殊待遇。长期接受这样教育的孩子,便会效仿家长的这种错误做法,或是谋求“殊职”,或是求取“高位”,其后果不堪设想。
③不良的自我概念发展
进入小学以后,儿童的自我评价能力进一步发展。因为情感评价分数的高低与自我评价分数的高低有正相关的关系,如果这一时期不能够对学生的自我评价给予恰当引导,儿童会对自我评价不高,产生悲哀、沮丧等消极情绪。
材料 11:
妈妈 A:我原先一直很抵触给孩子报学习方面的辅导班,怕给孩子较大压力。
其他家长都给孩子报班,我英语发音又不标准,教不了孩子,因此我孩子在英语学习方面就成了落后的,英语老师也多次暗示我,该想想办法了。那次儿子突然很严肃的对我说:“妈妈,我适合学数学,不适合学英语。”我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而且孩子英语老师多次暗示我该给孩子报班了。我最终妥协,给孩子报了英语辅导班。(于 2014 年 9 月 3 日,L 区某高校教科所教师办公室)不知何时起,辅导班一度火热,现在几乎每个孩子都会报名参加辅导班,以至于有人把现在的课堂称为“辅导班的复习课”.在课堂上,老师看大部分同学都掌握了,便不会再花那么多的精力再重复在老师看来已经掌握的东西,对于没报辅导班的孩子来说就处于弱势。我们可以知道此生英语成绩暂时落后的原因,但在他看来却不是这样的。小学生的一句“我适合学数学,不适合学英语”,其实是在自我判断的一个过程,他自己便会给自己一个其实是错误的评价,进而阻碍自我概念发展。
(3)不当的家校合作不利于小学生个体社会化的发展
小学生个体社会化主要是在交往中实现的。为了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促进孩子共同成长,家校合作的事件很多都是在活动中完成的。但是,如果在家校合作活动中不注意正确的引导,会对家长、孩子带来不同影响。
①滋生虚荣攀比的心理
国人对虚荣的追求好似是深入骨髓里的东西,这是中国人人性的弱点。我们接触现在的小学生,不难发现小学生存在较明显的攀比现象,如果不能够及时遏制,便会愈演愈烈。攀比心理在当今社会中,成人中体现的更为明显。然而,我们在小学校园中会很惊讶的发现,小学生群体中比物质水平,比家庭条件,比荣誉,比外貌的越来越多,究其原因,家长带来的影响不可忽视。在家校合作过程中,家长们的某些做法无形中对小学生的心理产生负面的影响。
材料 12:
妈妈 B:我们这边开展的家校活动被称为雏鹰小队活动。现在听孩子回家说,谁的家长组织的活动多,孩子在班级中的威信会很高。尤其是参与多的,给孩子们带礼物的,这些家长都会给孩子留下很好的印象,孩子们也会觉得谁谁谁家长会给我们什么什么,也会觉得他的孩子会很棒。我们的孩子以前很优秀,是大家追捧的焦点,但是我们因为家境不好或人脉这些影响因素,不能做这样的活动,他就觉得他的焦点淡化了,那次突然对我说“妈妈你就不能为我们班里组织个活动吗?就不能买礼物给我们班吗?”(于 2015 年 1 月 30 日 L 区 Q 小学校门口)听妈妈 B 说这话时,明显感觉有太多的无奈,一方面想给孩子提供较好的条件;另一方面面对班级众多家长群体又显得无能为力。学生之间的攀比也从原先的学业成绩等个人发展转向家长的能力,如提供更多的小礼物等物质因素来评判学生优秀与否的因素。
②助长圆滑世故的风气
父母与教师的言谈举止等很容易影响到孩子。由于小学生没有辨别能力,因此,父母很多不当的言谈举止也充斥着孩子的内心,孩子们过早地被成人化,锻造了些许“情商”较高的孩子,他们的典型特点便是甜言蜜语、巧舌如簧,而这其中往往带有很多虚假、不实的成分。
材料 13:
教师 B:有的家长确实挺难理解的,我有时候跟他们沟通的时候,答应的可好了,很好,很支持,但是背地里又是另一套,实际上不配和你。孩子跟他学的也是经常撒谎,编一系列谎话。孩子嘛,撒个谎啥的一看就能看出来,慢慢地我对他的关注就少了,很无奈啊,其实这孩子挺好的。(于 2015 年 1 月 31 日 L 区 Q 小学教师公寓)作为儿童就应该保持有一颗纯美的心,然而我们在校园中很容易的发现儿童具有过多的早熟现象。如材料所述,家长做起事来是表面一套背地一套,那孩子表现出来的也是更多的谎言,最终还是影响到孩子发展。
③造成合作能力的缺失
1996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部 21 世纪委员会发布德洛尔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以终身学习范式为背景,提出学习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全面阐述了国际社会对人类未来和学习问题的理解,成为国际社会的一份学习宣言。为了与其整个使命相适应,教育应围绕这四种基本学习加以安排。其中,学会共处,就是与他人一道参加人的所有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进行合作。可见,合作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然而,小学生之间的虚荣攀比和小学生的圆滑世故,必然导致其丧失必备的合作能力。
④扩大阶层之间的差距
现代社会中,除了世袭的社会地位外(仅在某些国家存在),教育已成为社会流动和社会分层的最主要因素。殊不知,家校合作也是扩大阶层间差距的潜在影响因素。
弱势家长与精英家长之间所拥有的社会资本差距,必然转化为弱势家长与精英家长在与学校合作中行为上的差距,进而影响双方子女在学校中的表现。精英家长与老师有更多沟通、交流的机会,说话也有底气,孩子可以受到更多的关注。而弱势群体的孩子则享受不了如此的待遇。研究已经证明,弱势学生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已经处于不利地位,而目前的家校合作模式,只能是雪上加霜,扩大阶层间差距,让他们的不利地位更加难以改变。
升学,对于大多数居于社会下层的弱势群体家庭中的孩子而言,是他们改变现状,实现向上社会流动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途径。但是很多研究表明,由于受家庭环境、家长态度、家长价值取向、父母教养方式等家庭因素的影响,处于底层阶层孩子的平均成绩比中层阶层孩子的低。如果在家校合作过程中,教师与家长双方不注意引导,其必然导致社会阶层固化甚至将其扩大化,通过家校合作这一独特的教育方式促进社会流动也终将成为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