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教育硕士论文

小学家校合作负效应的成因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8-20 共1996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小学家校合作负面影响规避研究
【第2部分】小学家校合作负效应的解决策略前言
【第3部分】小学家校合作及其价值
【第4部分】小学家校合作的负效应及其表现
【第5部分】 小学家校合作负效应的成因
【第6部分】小学家校合作负效应的规避策略
【第7部分】小学家庭学校合作的优化分析结束语与参考文

  三、小学家校合作负效应的成因

  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家校合作本身没有错,它蕴含的教育价值和社会性价值早已得到了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的认可。教师和家长作为家校合作的参与者,在家校合作问题中占主要地位。双方对家校合作的认识和实施,将直接影响家校合作的效果。简而言之,对家校合作产生负效应的原因分析,笔者试图主要从合作双方,即教师与家长的角度进行考察。

  (一)认识误区

  观念是人固有的,具有主观性,并指导人们的实践。人们对家校合作的认识误区是负效应产生的原因之一。

  1.为“合作”而合作

  班级多以任务被安排的方式发起与家长互动,不用说家长的积极性很难发挥,连班级都难以有较大的主动性。当我们把视野聚焦到一个班级之中,家校合作作为学校的硬性指标来推行,当只关注数量而非质量,家长也很难提供出谋划策的机会,那样的家校合作便只是单纯的为了合作而合作,不顾学生的发展,只是图于形式而为之。

  材料 19:

  笔者实习所在的学校今年刚领到“上面”下达的任务,要把家校合作作为学校一项“政策”来推进,该校老师便按照要求开展家校合作,经笔者观察,因未考虑到家长群体的特殊性,由教师“主导”的家校合作意义不大。(于 2014 年 11 月 3日,T 区 X 小学教室)材料 19 中的家校合作作为一种政策来推行,体现为权力意志的贯彻,这种因强制指标、硬性规定而不考虑家长是否具备参与相关活动的条件而开展的家长合作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

  2.对负效应的漠视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家校合作的初衷虽然是促进学生发展,但是教师对于家校合作给学生等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的漠视是家校合作负效应产生的原因之一。

  材料 20:

  教师 A:“负效应”什么意思,这词我都不明白,更别说注意到有没有的问题,你这一说倒提醒了我,现在家校合作才刚刚开始,我只能慢慢摸索经验了。(于2014 年 11 月 3 日,T 区 X 小学教师办公室)教师在家校合作过程中会遇到种种阻力,经过访谈研究发现,很多教师并未认识到家校合作负效应,对家校合作负效应的原因更是缺乏理性的分析与思考。

  (二)实践偏差

  家校合作还因为其不合理的实施,才产生诸多负效应。以下是对其具体的分析:

  1.适宜性不足,忽视差异性

  任何事情都讲求方式、方法。家校合作之所以带来各种各样的负效应的原因,还在于其没有切合的方式。班级家校活动与其它策划活动一样,往往需要事前做好充分的计划和准备,来保证其参与度和互动性。倘若活动的安排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只在急需时才与家长联系,往往便会使整个活动适宜性不足,难以保障家长的参与度,而如果再对类似情况缺少认真的总结和评价,情况便会愈演愈烈。

  材料 21:

  L 区 F 校 2012 级二年级十班安排校外执勤 12:56 开始到 15:18 报名结束,两个多小时的时间,报名截止。(于 2014 年 6 月 18 日,2012 级二年级十班家长群)

    材料 22:

  因元旦联欢,教室需要装饰,需要邀请四名家长到校帮忙。消息从 9:30 发出到 10:16 结束,仅仅不到 50 分钟的时间,报名截止。(于 2014 年 12 月 29 日,2012级二年级十班家长群)通过笔者这段时间在 QQ 群的观察、比对,发现不同的家长发信息的频率是明显不同的,“优势型”学生的家长对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的介入程度明显要频繁和广泛得多。以上两则材料均是笔者对于报名参加志愿服务的记录,我们很明显感受到报名时间点紧迫,对怀有一副满腔热情想参加校外执勤或装饰教室却正在此段时间忙碌的的家长来说是极大的不公平,报名成功的则是那些“有闲人士”.

  2.量力性不够,忽视承受力

  如果上述是从家校合作时间上考虑的话,那么这一点便是从方式上思考。在这里,我们还是要从家校合作的出发点展开,家校合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孩子发展。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家校合作就是要不考虑家长的实际承受能力,而要把家校合作搞得多么“丰富多彩”.如果只注重花样翻新,则失去了家校合作的本真价值。

  像材料 15 提到的通过家校合作促进小学生德育建设本身无差错可言,而一旦将其用拍摄视频的方式得以展现或衡量德育效果的话,那便是大错特错。我们暂且不论学生通过这次视频的拍摄自身道德修养提高多少,单单从家长的承受能力来考虑的话,其负担反而大大高于其价值。家长的负担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家校合作的方式不当而产生的。

  3.家长参与的话语权丧失

  美国教师雷夫·艾斯奎斯将学生分为三种,被称为孩子一、孩子二、孩子三,也就是我们平时认为的优秀生、中等生、差等生。在雷夫看来,孩子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中等生,同时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群体最具发展潜力。通过孩子二来带动整个班级,形成良好风气。

  我们将其理论迁移到家校合作中,有一批积极的家长,也有一批沉默的家长。积极的家长不需要过度的关注,也会发挥作用。往往是积极的家长能够反映心声,但是他们的心声却不能代表所有家长的问题。而沉默家长的建议可能更具有建设性且是最容易忽略的一部分。

  笔者在两个班级家长群内,分别利用半年多和三个月的时间对两个家长群的观察、了解,经常“现身”的往往都是那些特定的家长。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