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教育硕士论文

幼儿同伴冲突中教师介入行为存在的问题及归因分析(3)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8-20 共12078字

  (1)教师的职业品质

  由于幼儿教师工作和劳动的创造性和艺术性,因此对教师的职业质也提出了比较全面的要求。幼儿教师的职业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即热爱幼儿、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等;基本的文化素质,即文化基础知识和幼儿教育理论知识;教育技能素质,即观察和估能力、组织能力、创设环境的能力以及与幼儿交往的能力;个性心理素质,幼儿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应乐观、积极进取、热情、自尊、勤奋,并有广泛的兴趣爱好等;身体素质,应精力旺盛、体貌端正等[51].幼儿教师是幼儿一生中的启蒙老师,对幼儿早期性格和人格的塑造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职业品质,同时职业质也会影响到教师对幼儿同伴冲突的介入行为。

  比如,在对两位同是"合同制",具有相似的教育背景和教龄的教师访谈中就可以看出职业质的不同,特别是个性上的差异对教师介入行为的影响。

  教师 E 谈到:我已经在幼儿园工作 5 年了,到现在还是合同工,拿的钱比别人少,干的活却一样多,各方面福利待遇也不行,一想到这些吧,就觉得干得挺没劲的,想考编但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有时候孩子一吵闹,我就特别烦,也想耐心教,但是压力大,事情也很多,没办法。

  教师 H 谈到:我很喜欢孩子,也喜欢当幼儿园老师,我现在还是合同的,但是努力考呗,现在既然在这个岗位上,就要热爱这个工作,尽职尽责。

  从两个老师的谈话中就可以看出,教师 E 属于比较悲观的类型,对于幼儿教育也并不是特别热爱,在面对现实情况和工作压力的状态下,她会对工作失去耐心和希望,因此,在处理同伴冲突时,往往会带有一些负面情绪,以单纯制止和权威仲裁的方式为主。教师H 属于比较乐观的类型,她对幼儿教育也比较热爱,在同一个问题上,她也能积极看待和应对,因此,在面对幼儿同伴冲突时,有耐心倾听,并能够给予幼儿教育引导,同时,教师这种积极乐观的性格也能感染和影响幼儿,教师 H 所在的班级氛围都是比较宽松、和谐的。

  一个幼儿教师是否能够成为一个好老师,首先取决于她是否热爱幼儿,是否热爱幼儿教育事业,另外,教师的个性特征也会影响教师面对压力、面对各种现实困难时的情绪体验和处理方式,继而会影响到教师对幼儿同伴冲突的介入行为。在观察中,笔者还发现,教育机智和教育技能素质也是影响教师介入效果的一个关键因素,一个具有良好的教育机智的老师往往能够灵活应对幼儿的冲突,运用更有效的介入方式,取得更理想的介入效果。

  (2)教师的情绪状态

  除了教师的职业品质之外,教师的情绪状态也是影响教师介入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

  教师的情绪状态一般受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来自于工作,一方面来自于个人生活。工作中影响情绪的通常是工作的压力,工作的同伴或者是幼儿园的一些管理,个人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同样会影响到教师的情绪,教师也会不由自主的把这种负面情绪带到工作中来。

  在对教师的观察中笔者发现,当教师的情绪状态较好时,在面对幼儿同伴冲突时,教师往往比较有耐心,也更倾向于运用教育引导的方式解决冲突。反之,当教师的情绪较低落时,往往对幼儿缺乏耐心,也容易发怒,倾向于用粗暴的方式制止冲突。

  如,教师 C 和 E 都属于比较负责,经验也较丰富的老师,在平时她们对幼儿表现出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可是有时在处理同伴冲突时也会出现不耐烦或故意忽视幼儿的情况,在这时,笔者对两位教师进行了询问,在了解中得知:教师 C 是大班的班长,接下来这一周要迎接上级的检查,因此最近每天都会加班,压力也很大,因此在处理幼儿同伴冲突的问题上会表现出不耐烦。教师 E 谈到,她的儿子上小学,刚才他的老师打电话告诉她,她儿子发烧了,教师 E 很担心儿子的身体情况,所以在处理冲突时流露出负面的情绪状态。

  可以看出,有时即使是教育经验比较丰富,也比较有责任心的老师,也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一个真正具有教育智慧的教师其实应该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减少自己的负面情绪对工作、对幼儿的影响。

  (二)从幼儿的角度分析

  幼儿作为冲突中的主体,他的个性特点与已经形成的师幼关系、幼儿在冲突中的行为类型等都会影响教师对冲突的介入行为。

  1.幼儿的个性特点与已经形成的师幼关系每个幼儿都有不同的个性特点,针对不同的个性特点,师幼之间的关系也往往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教师对活泼调皮的孩子要求比较严格,这些孩子通常会主动招惹别人,因此,当发生冲突时,教师往往会先批评这些孩子,或者对这些孩子的批评较重,在观察中,笔者发现教师虽然对这些孩子的批评较重,但是他们对批评的反应比较平和淡定,有时候虽然当时很伤心很委屈,但是这种情绪低落的时间也很短,可见,幼儿对这种师幼状态和老师的权威仲裁已经习惯了。

  案例 2:

  中班下午的过渡环节中,幼儿搬着小板凳坐好,跟着老师做手指操,这时小磊开始东张西望,不一会他又把脚放到了桌子上,影响到了边的琪琪做手指操,于是琪琪说:"你这样我都看不见老师怎么做的了,你把脚放下来。"小磊却好像没有听见一样,继续把脚放在桌子上,琪琪大声对老师说:"老师,你看,小磊把脚放在桌子上。"一边的班老师走过来,让小磊把脚放下来,并让他搬着小椅子去教室的一角坐着,不要说话,自己一个人待十分钟再回去。

  在区域活动中,小磊在建构区搭建积木,这时小楠走过来要抢走小磊选好的积木,小磊大声对老师说:"老师,老师,小楠抢我的玩具。"老师走过来,对小楠说:"你把积木还给小磊,不能抢别人的玩具,知道吗。"同时,又对小磊说:"以后不准发出怪声音跟老师说话,听见了吗?"这时,小磊已经开始兴致勃勃的重新搭建玩具了,对老师的批评像完全没有听见一样。

  笔者在这个中班里观察到的幼儿小磊是个男孩,他的性格十分活泼,也非常聪明,但是他总是喜欢主动招惹别人,也是班里小动作最多的孩子,老师对他的评价是:"这个孩子很聪明,智商很高,但就是不老实,班里百分之八十的冲突都是他引起的,让人很头疼。"在案例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小磊在老师的眼中属于班里难管的孩子,所以只要冲突中涉及他的,教师都会把批评的矛头指向他,即使在冲突中,小磊是求助于老师的一方,老师在帮助他的同时也会指出他行为中不对的地方,由于被老师批评的次数多了,再加上小磊的性格原因,他已经对这些指责习惯了。因此,幼儿的个性特点会使教师和幼儿之间会形成相对固定的相处模式,也就是师幼关系,并且这种师幼关系会影响到教师对冲突的解决。

  2.幼儿在冲突中的行为类型。

  笔者在幼儿园的观察发现,教师也会根据幼儿在冲突中的行为类型和程度决定介入的行为,包括介入的时机、方式等。幼儿在冲突中的行为类型包括语言冲突和肢体冲突,面对不同的行为类型,教师的介入行为是不同的。

  当幼儿之间产生肢体冲突时,教师一般会在第一时间介入,及时制止,目的是出于对幼儿安全的考虑,避免肢体冲突造成身体上的伤害。在与老师的交谈中,老师说到:"一般在看到冲突时,我会首先判断一下是什么冲突,如果看到是肢体的冲突话,我会立马介入制止的,万一孩子打伤了怎么办。"对于肢体冲突,教师通常是出于对幼儿安全的考虑,而选择及时制止,并且通常介入的方式也比较权威和强硬,并且除了及时制止冲突之外,教师还会对冲突的双方提出批评和惩罚。

  当幼儿之间发生的是语言冲突,并且在幼儿园中幼儿的语言冲突通常是由于争抢玩具或图画书而引起的,面对这种类型的冲突,教师通常会选择给幼儿自己协商解决的时间,而不是立即介入,有时是幼儿自己解决不了了,主动求助老师,老师再给幼儿提出建议,有时是教师发现幼儿的冲突升级,难以自己解决。笔者在空闲时间与老师进行交谈,老师谈到:"一般孩子之间还是语言冲突多一些,而且很多都是在游戏中,因为角色的扮演问题啊,或者争抢玩具啊等等,现在的孩子在家里都是自己一个人,家里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会先让给他们,所以在幼儿园发生这些争抢也很正常,但是幼儿出现这种语言冲突时候,教师还是先让他们自己协商,学会分享和谦让,最后协商不了了,教师再介入。"从以上观察和访谈中可以看出,在对语言冲突的解决中,教师并不会急于介入,而是有意让幼儿在协商或争执中学会分享和谦让。

  (三)从环境的角度分析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