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教育硕士论文

幼儿园戏剧活动的对策性思考与建议(3)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8-20 共9170字

  四、尊重全体幼儿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一)以幼儿为中心,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

  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具体表现为:注重幼儿园戏剧活动中幼儿的过程体验。我们提倡“过程教育”,注重幼儿在过程中的体验与收获。怀特海的教育哲学就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思路。他认为过程和机体是历险的和创造的。创造性和真正的潜力密切相关,“创造性就是潜力的实现”.过程和集体是享受的和艺术的。幼儿园戏剧活动正是提供了这样的“过程”,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去创造和享受艺术。杜威曾经从“做中学”的角度提出“做戏剧(do drama)”的说法,他强调不经过做、不经过“经验”而直接进行智力活动,会造成只看到事物,而看不到事物之间的联系与结果。幼儿戏剧教育的问题之一是教师对幼儿的各种规范约束了幼儿的身体活动,同时也约束了幼儿在戏剧活动中通过身体的感觉、体验及表达。幼儿戏剧教育应该以儿童为主体,鼓励全体幼儿参与,让幼儿在“做中学”,活动并快乐着。另外,传统的幼儿园戏剧表演活动是剧本先行,幼儿只是被动地将剧本原封不动的呈现,难免照本宣科。这里提倡幼儿园组织的戏剧活动,是指让幼儿自愿参与整个戏剧过程,幼儿自主选择角色,与教师和同伴共同创造剧本,根据自己的已有生活经验进行表演,最大程度地展现剧目特色。在幼儿园戏剧活动中,幼儿不只处在学习剧本内容理解故事梗概的静态过程中,同时处在讨论台词设置,创造剧本情节,表演剧本内容的动态过程中。

  正如怀特海提倡的教育艺术的根本和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专注和颖悟的先决条件,没有兴趣就不会有进步。幼儿作为这种动态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对其活动的评价就不能仅仅停留在结果如何,更多的应该关注幼儿在戏剧活动过程中的成长,比如认知的发展、审美能力的发展等。怀特海的过程教育哲学不仅应用于幼儿戏剧的过程性评价中,更应广泛应用于幼儿戏剧操作的每个环节,强调过程的完成与意义的获得,强调知识的灵活运用,正由于幼儿处在“浪漫阶段”,我们的戏剧教育就更要避免机械与束缚,尽可能多的为幼儿提供表现机会和帮助。在参与整个戏剧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更注重孩子的参演经历和获得的自信感与成就感,不应将注意放在台词有没有背准,动作有没有做到位等苛求的细节上,教师应以鼓励的姿态激发孩子学习语言、获得社会行为的模拟体验。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活动过程中能否与幼儿建立一种平等对话的学习机制,是发挥教师指导作用的关键。教师要在一种自由、平等的氛围里展开活动指导,而不是以命令的口吻,绝对主导的心态与幼儿交流。由于幼儿心理发展水平不够成熟,幼儿的学习更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教师在戏剧活动的指导过程中中要注重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建立一种平等对话的机制以便实现生动活泼的师幼共同合作的愿景,帮助幼儿理解活动内容、参与活动过程,引发幼儿的内部需要,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在幼儿园戏剧活动中师幼间的平等对话、有效问答、角色扮演等活动,能更好地激发幼儿学习戏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善于让幼儿在与教师的交往中感到自己既是独立的主体,又是教师的朋友,并在与教师的相互交流、相互讨论中,主动地参与戏剧活动以促进幼儿发展的良性循环。

  幼儿园戏剧活动以过程为导向,以幼儿的发展为目的。对教师的指导与参与要求较高。教师在具体的活动指导中,要把握好“出戏”和“入戏”的时机,要求教师参与整个活动过程,杜绝懈怠情绪。教师“入戏”可以采取直观的方式,如口头描述或旁述,将幼儿带入剧情。当幼儿在某一环节卡壳时,教师可以看时机“入戏”,通过旁述将幼儿带入下一情节。当幼儿的表演进入佳境时,教师要适时“出戏”,恢复引领者与支持者的身份统揽大局。戏剧活动的组织工作复杂繁琐,具体到每一幕的出场顺序、布景设置等。教师既要照顾到幼儿的个别差异,尊重幼儿的现场表现和发挥创造,又要尽量体现一出完整的剧目,组织工作实属不易。由于剧中角色数量有限,而幼儿数量甚多,幼儿园戏剧活动一般采取轮流表演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现场秩序需要教师的着重注意,可以让暂时不参与表演的小朋友充当小评委,每组表演结束之后进行简要点评。

  五、提升教师戏剧素养,重视对幼儿园戏剧活动的评价与反思

  幼儿戏剧活动能否开展得富有成效,能否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使得幼儿在戏剧活动中获得身心愉悦、发展各种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戏剧素养及对幼儿戏剧活动的有效评价。

  (一)着力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戏剧素养

  幼儿园戏剧活动为幼儿创设了生动的生活情境和语言表达环境,让幼儿自主愉悦地运用语言与剧中角色进行交往与互动、进而丰富幼儿的戏剧经验,发展幼儿对戏剧艺术的创造力等多种能力。由于幼儿知识经验水平有限,组织、表达等能力欠缺,且幼儿的表演潜力和参与动力需要教师有意识的去激发与挖掘,因此,提高教师的戏剧教育专业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要从根本上提升幼儿教师的戏剧专业素养,就要在师范院校和学前教育专业中开展关于戏剧教育的课程。这种做法,在台湾地区早有先例。只有教师受到了专业的培养,幼儿才能享受到正宗的戏剧教育。以台湾某师范学院的“围裙剧场”为例。“围裙剧场”顾名思义,是由幼教专业的同学参与开展,将围裙作为幕布,上边缝制上魔术扣,再制作诸多道具,然后,利用道具在围裙幕布上进行表演和配音。剧本多为幼教专业的同学自己设计,道具和围裙都是亲自缝制的。幼师专业的学生在这样的动脑和动手过程中,对戏剧教育便有更深层次的认识。而大陆地区的幼教专业,要么专功理论,要么专功艺术,很少开展这样综合性内容取向的课程。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增加戏剧教育相关课程设置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其次,基于目前幼儿园教师的自身状况,大多教师没有接触过关于戏剧教育的相关课程。针对这一实际现象,研究者认为,可以进行教师再培训。尽管教师再培训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如果下决心要开展这门益处良多的综合课程,就要舍得花钱,花时间,花人力。一种是从上而下的培训方式,即教育当局或幼儿园为教师提供专门的学习机会,各方面费用与组织实施由教育当局或幼儿园承担。另一种是教师自发的再深造,教师自己承担相关费用,主动参与高校设置的戏剧课程。相信双管齐下效果最好,但从实际出发,第一种方法不失为最佳选择。

  第三,戏剧特色园本课程试点。成立幼儿园戏剧活动的主题式园本课程项目,推动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成立戏剧特色园本课程试点,不仅有利于本园教师的戏剧素养、组织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戏剧教育的推广。园本课程试点成功,将成为幼儿园戏剧活动“普适性”发展的关键。作为示范,其他园所可以参观学习,同时推动更多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可谓事半功倍。

  (二)重视对幼儿园戏剧活动的评价与反思

  教师的专业素养,不仅包括第三条建议中提到的引导、指导和组织能力。同等重要的还有评价反思的能力。对幼儿园戏剧活动的评价,首先要确立一个平等的师幼交流平台。

  幼儿园戏剧活动的评价方式主要提倡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首先,要重视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是指 “过程”是相对于“结果”而言的,具有导向性,过程性评价不是只关注过程而不关注结果的评价,更不是单纯地观察幼儿的表现。过程性评价主要用于戏剧活动的组织过程中。针对表演中的具体问题,如动作、表情、想象力突发下的创意改编等。对于这些具体琐碎的问题,教师不应该回避,而应该当即给与评价和指导,采取正面评价的方式。多进行鼓励和肯定评价,以激发幼儿的创造潜力。

  其次,要重视总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又称终结性评价、事后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为了解教学活动的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戏剧活动无论大小,在其结束后,教师都应该及时进行总结性评价。针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再创造总结,针对教师的指导过程进行反思。从整体上提高幼儿的参与兴趣,为下一次戏剧活动的开展做好铺垫。

  教师要对每次戏剧活动进行有益反思。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提高的重要有效手段。活动反思有助于新活动的开展,总结本次活动的长处和不足,在新活动中发扬长处,补足短处,更好地指导戏剧活动。幼儿教师在戏剧活动结束后,反思的具体内容如下:

  1. 本次戏剧活动幼儿有哪些好的表现?他们与活动前比较有何变化?

  2. 教师方面整个戏剧活动组织过程中的成就与不足有哪些?

  3. 戏剧活动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及处理情况,如当幼儿注意力分散,当小观众秩序混乱时,你是如何机智处理的。

  4. 反思戏剧实践活动中是否能总结出什么道理,在活动中是否就某问题有了什么新的体会,这些切身体验与理论如何结合等。

  5. 对某些不足之处有什么更好的策略。

  6. 反思在组织家长参与方面,有何长处或不足。

  六、充分利用家庭、社会资源,鼓励家长积极参与

  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影响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同时也是终生教师。充分利用家庭与社区资源,实现家园双方积极主动地了解、支持、配合,共同促进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幼儿园戏剧活动的开展正契合了这样的共同目的。生态系统理论发展心理学中,布朗芬布伦纳提出个体发展模型,强调发展个体嵌套于相互影响的一系列环境之中,在这些系统中,系统与个体相互作用并影响着个体发展。环境层次的最里层是微观系统,指个体活动和交往的直接环境,这个环境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对大多数婴儿来说,微系统仅限于家庭。随着婴儿的不断成长,活动范围不断扩展,幼儿园、学校和同伴不断纳入到婴幼儿的微系统中来。社区虽然作为外系统,但对于整个有机循环的生态整体来说,仍旧属于生态系统里重要的一部分。

  瑞吉欧教学体系中,一大特色即为,提倡幼儿教育是全社会的教育,需要社会支持和家长参与。家长在学校中所起的种种实质性的作用,本身也是社会支持的一种表现。许多社区公民自发组织起来的民间组织对地方政府施加实质性影响,对政府的工程进行监督,以保障与改善地区学龄前儿童的家庭教育和正规教育。这项政府工程即为:瑞吉欧市 0-6 岁的儿童享有 12%的政府财政拨款。我们不要求家庭、政府和社会像瑞吉欧那样给与那么大的支持和帮助,只希望家庭和社会作为幼儿生态发展系统里的一份子,能尽到应有的责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总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社区作为一个生产功能、生活功能和文化功能兼备的社会小区,能为幼儿园提供教育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教育场所等多方面的支持。如,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共同举办关于传统文化的戏剧活动,以幼儿园组织为主,社区和家庭共同参与,协力促进幼儿的发展。

  快节奏的生活模式,让新一代父母更没有时间和耐心去照看管理幼儿。多数父母不得不选择隔代抚养,长辈参与的家庭教育多充满了溺爱,幼儿园组织的亲子活动,家长参与情况并不佳。对于幼儿园戏剧活动这种新形式,家长的参与度可想而知。但幼儿园和教师不能就此放弃家长的参与,毕竟家园共育才是目的。幼儿的多数时间还是处在家庭之中的,父母和长辈的教育尤其重要。教师要多鼓励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与幼儿共同体验戏剧的魅力,增进与幼儿的沟通与交流,透过活动了解幼儿的真实需要。

  家长能否积极参与幼儿园组织的戏剧活动,有两方面的因素:首先是教师如何鼓励和引导家长参与。教师要用平等的身份与家长交流,让家长能够体会到邀请的恳切。注意在交谈过程中,尽量避免谈及其他擅长表演的幼儿,进行两个或多个幼儿的比较,容易引起家长自尊心挫败,失去参加活动的兴趣。要表明戏剧活动的价值,强调家长参与能够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教师要遵循平等、尊重、互惠的原则与家长进行沟通,鼓励家长参与。在争取获得家长与社区财力、物力、人力支持的同时,要让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让家长获得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其次,家长是否具备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在实践中不难发现,多数家长并不常出现在幼儿园组织的活动中。原因多为,工作忙没有时间,即便有时间也多以各种理由推掉。家长从思想上没有引起重视,认为幼儿在园期间,无论是教育还是安全健康都应由幼儿园负责。再者,多数幼儿是隔辈抚养的,老人们对于参加幼儿园活动并无多大兴趣。因此,家长首先要从根本上转变对待幼儿园活动的态度,才能更好的实现家园共育,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幼儿园和教师要多做活动宣传和家园共育教育理念的传播,力求让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和家长参与的重要性。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