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实施要求:
1.第一次研讨会后,将专家或家长推荐的书目投放到阅读区。(参考书目:《大卫不可以》、《我妈妈》、《永远永远爱你》、《我讨厌妈妈》、《猜猜我有多爱你》、《我和妈妈》、《我们的妈妈在哪里》《妈妈的礼物》、《一切因为有你》、《晚安,跟屁熊》系列等)
2.观察并经常与幼儿交流,幼儿喜欢读其中的哪几本。选择幼儿喜欢读的书目,如《大卫不可以》进行绘本教学。目标:使幼儿理解绘本内容。每次进行完绘本教学,都要激发幼儿参与讨论如何将该绘本改编成剧本,“你觉得这里大卫会说什么?你觉得妈妈会生气吗?妈妈生气了是什么样子等”记录幼儿的回答。便于形成最终剧本。
3.具体剧本成形后,逐步投放到表演区,组织幼儿进行剧本演练式的区域活动,不要求幼儿一字一句的呈现剧本,有基本框架即可,可由幼儿发挥,适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4.美工区或音美集体教学中都可穿插这一主题的相关活动。如,音乐欣赏课,可让幼儿倾听剧本穿插的背景音乐,促进幼儿的审美发展,让幼儿参与讨论选择什么样的背景音乐在某个环节,并说明原因。再如,美工课上,可以组织幼儿完成道具的制作,整合各领域可被利用的部分,为主题活动所用。
5.该次主题戏剧活动的组织将以演出汇报的方式呈现。邀请家长来作为观众,选择感恩节这个特殊的节日来呈现“母爱”主题的戏剧活动再合适不过。
注意事项:
1.剧本的创编,要求幼儿的参与,教师可以建构剧本框架,具体的剧本语言可由幼儿参与创编。幼儿参与其中、乐在其中才是我们的活动目的。
2.绘本的阅读、背景音乐的选择、道具的制作,幼儿都可以参与其中,自然有机的整合各领域,同时促进各领域共同发展。把握戏剧元素的渗透时机。
3.虽然是以演出的形式最终呈现,但这台演出的目的,却不是为了获奖,或者为了获得领导好评,而是为幼儿和家长提供一个更好的交流平台。幼儿通过这两个多月的学习能够真正理解母亲对自己的关爱。家长也能通过观看最终的表演,反思自己孩子是否得到了锻炼和成长,思考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得当等问题,以此促进双向和谐交流的亲子关系。
通过以上方案的展示,旨在为多层次发展幼儿园戏剧活动提供一种思路。从方案设计中也可以明显看出,弱化功利性目的的思想。只有从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弱化功利意识,才能在最终结果上不计较名次得失。
三、重视全体幼儿的参与,加强观演幼儿的活动体验
区别于传统幼儿园戏剧活动的关键在于,我们所提倡的幼儿园戏剧活动更加重视全体幼儿的参与,尤其关注观演幼儿的活动体验。诚然,并不是所有的幼儿都适合参演,但参与有很多种形式。正是由于戏剧活动的包容性和整合性,为全员参与带来了可能性。在呈现最终剧目之前,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就是在这个准备的过程中,让全体幼儿参与进来,享受并体验戏剧带来的快乐。以绘本改编剧《大卫不可以》(见附录二)为例,示例全体幼儿参与其中的方法,此为研究者本人提供的参考方法,供借鉴,更希望一线教师能继续发挥创造,为幼儿谋福利。
活动名称:绘本改编剧《大卫不可以》
活动方式:区域小剧场中完成表演(大班)
通过以上简单示范可以看出,使全体幼儿参与进来并非不可能。需要教师耐心寻找适当的发展方式。喜欢讲故事的孩子,勇于表达的幼儿通过语言集体教学,参与到剧本创编中。喜欢美工的孩子,乐于用画笔表现内心的想法,通过美术集体活动,实现对绘本故事的创编。喜欢音乐的孩子,愿意用音乐语言来理解剧本表现剧本,通过音乐欣赏活动,让幼儿以音乐语言参与到戏剧活动中来。当然我们更希望,透过这样多层次的活动组织,让幼儿能实现更全面的发展。值得强调的是,我们所倡导的幼儿园戏剧活动,不拿数量论英雄,要拿质量较高低。这里的质量,就是幼儿是否在戏剧活动过程中体验了戏剧的快乐。
不可避免的,表演欲望强烈的孩子,更有机会担当演员的角色。换言之,绝大数幼儿会充当观众的角色。成人中不缺乏喜欢看戏的人,我们作为观众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态,如何做才是一名合格的观众,值得思考。在组织戏剧活动的过程中,大观众受到了重视,或者说,剧目就是为大观众设置的,而我们的小观众只得“坐冷板凳”.通过表四,可以看出,我们提倡的戏剧活动,应该注重将会成为观众的绝大多数幼儿。观众有观众的品质和态度,教师要创造培养幼儿会看戏、喜欢看戏、乐于评戏的条件。从会看戏说起,会看戏是指能够让幼儿能够理解剧目的内容,能够看懂戏。做到这一点,教师需要下功夫,不能只给演员讲剧本,不给观众讲故事。教育平等,幼儿有接受同等戏剧教育的权利。再说喜欢看戏,喜欢看戏是指培养幼儿观看戏剧活动的兴趣,能够入迷的观看。做到入迷的观看并不容易,如果幼儿能够入迷的观看,其秩序与纪律就不需要在旁教师的强调。最后说乐于评戏,乐于评戏是一种较高的层次,也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幼儿参与评戏的基础是看懂、理解了剧目的内容。虽然他们的评价并不专业,但只要幼儿乐于评价,教师就要提供这样的机会,说明幼儿在这出戏中找到了共鸣,也就是与已有经验擦出了火花。这才是开展戏剧活动的宝贵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