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教育硕士论文

幼儿园戏剧活动的特点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8-20 共4540字

  三、幼儿园戏剧活动的特点

  (一)欢快浓郁的游戏性

  幼儿园戏剧活动中浓郁的游戏性又充分体现欢快的特性。游戏的过程是愉快的,幼儿园戏剧活动能使这种愉快最大化。戏剧活动不同于某单一领域的教学活动,如《染纸》教学,这种静态的教学模式与部分幼儿的兴趣相契合,却很难全部迎合。而幼儿园戏剧活动则是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典型,动则竞选演员,静则充当观众,这种立体教学能让每个幼儿发挥自己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实现人人有事做的理想状态。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得到了教师或家长的认可,这种成就感铸就的快乐是浓郁和持久的。

  欢快浓郁的游戏性在幼儿园戏剧活动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体现在具体的幼儿戏剧活动中,如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角色游戏。再如幼儿根据文艺作品中内容、情节、角色,通过自己的语言、表情、动作创造性地进行表演的表演游戏。另一方面是体现在游戏精神中,幼儿园戏剧活动不同于成人戏剧活动的关键在于,幼儿园戏剧活动更加注重游戏精神的贯穿。杜威认为“游戏是儿童精神态度的完整性和统一性的标志,是儿童全部能力、思想、以具体化的和令人满意的形式表现的身体运动、他自己的引向和兴趣等的自由运用和相互作用”

  游戏的目的是促进幼儿身体发展、智力和语言发展、良好情感发展以及社会性的发展。幼儿园戏剧活动的目的与游戏的目的不谋而合。幼儿园戏剧活动秉持游戏精神的理念,让幼儿在戏剧活动中自觉的学习,潜移默化的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欢快浓郁的游戏性特征与幼儿热爱游戏的年龄特征相契合。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世界上没有比游戏更简单的活动了,因为孩子天然就会,不需要教,也不需要努力去学”张金梅在《论儿童戏剧综合活动》中指出,儿童戏剧活动具有游戏的某些特征:模仿性、虚构性、特征性等。两者都要扮成一定角色,情节都是儿童创造的,每一次的表演和不同孩子的表演都可以不同。但戏剧活动决不能等同于游戏,尤其是戏剧成分更为突出的戏剧活动。

  研究幼儿戏剧的游戏性特点,首先要明确幼儿游戏与幼儿戏剧的关系。幼儿游戏具有自主性、趣味性和虚构性等特点。可以说,幼儿戏剧通过游戏的形式更好的表现出来,幼儿游戏是幼儿戏剧教育的载体或重要手段。

  (二)稚拙有趣的冲突性

  幼儿园戏剧活动要体现幼儿戏剧冲突的鲜明特征,即稚拙有趣。稚拙即幼稚质朴,在幼儿戏剧剧本和表演中主张返回原始艺术的风格中去,追求原始艺术的那种自然天成的表现形式,努力表达直接朴素的思想。幼儿园戏剧活动极朴素的反映了生活或故事的原始色彩,从而也更具有神秘色彩,更容易吸引幼儿的眼球。有趣,是指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到活动的每个部分,从不同层次与角度刺激幼儿的兴趣,实现全员以不同形式参与戏剧活动的目的。

  稚拙有趣的冲突性集中表现在以幼儿的视角设计冲突,冲突简单、易执行,且符合幼儿的兴趣需要。如在绘本改编剧目《好消息坏消息》中,以小兔子和小老鼠的意见相左作为冲突,每组情节中都在重现这种冲突:小兔子总能看到事情好的一面,总会说‘这真是个好消息';而小老鼠总能看到事情坏的一面,总会说’这真是个坏消息‘.这样简单的冲突一共进行了十二组,直到最后剧情迎来高潮,小老鼠与小兔子的台词互换,小老鼠因为小兔子而变得乐观。

  在成人看来有些重复的情节,在幼儿实践中会发现正是这样简单突出的冲突,幼儿的兴趣才越高涨。正是这循环往复的冲突再现,才让高潮更具吸引力,才更能体现童真童趣。(剧本改编见附录 1)稚拙有趣的冲突性与幼儿的冲突心理不谋而合。最早注意到戏剧冲突的人是十九世纪的布伦退尔。法国戏剧理论家布伦退尔(1827-1906)着有《戏剧规律》一书,提出“意志冲突”的概念。英国戏剧理论家和剧作家亨利·阿瑟·琼斯明确地把“对抗”当成了戏剧的本质规律。英国戏剧理论家威廉。阿契尔在《剧作法》中写道:“冲突乃是生活中最富于戏剧性的成分之一”他认为戏剧的实质是“激变”.无论是“意志冲突”还是“激变”理论,都证明了戏剧冲突的重要性。“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戏剧冲突表现为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的意志冲突。

  幼儿在参与戏剧活动的过程中,真切的感受冲突存在,疏导幼儿在与同伴、家人和社会交往中的困惑,满足幼儿的冲突心理。幼儿园戏剧活动以戏剧理论为根基,冲突性不仅是戏剧的特征,也是幼儿园戏剧活动的主要特征之一。这是幼儿园戏剧活动与戏剧理论紧密联系的体现。

  (三)组织形式的多样性

  幼儿园戏剧活动的组织形式多样,如演出汇报式的幼儿园戏剧活动、区域“小剧场”式的幼儿园戏剧活动、主题整合式的幼儿园戏剧活动以及作为教学手段的幼儿园戏剧活动。

  活动组织形式的多样性特征体现在:以上组织形式在幼儿园中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共存的局面,是一种立体教学模式。如,日常教学中可以渗透戏剧元素,用戏剧元素作为教学手段,通过角色表演等疏导幼儿的情绪;重要的节庆活动可以组织戏剧活动参与庆典,但要改变为表演而表演的现状,以幼儿身心发展为评价标准而不是以成人观众的好恶为评价标准;省编教材提倡组织区域活动,戏剧活动可以作为区域活动的一部分,鼓励幼儿多参与,将语言课上的小故事改编成小剧目在区域“小剧场”中上演,并邀请其他小朋友作为观众,给予意见;当然如果幼儿园教研工作能够做到位,最为鼓励和提倡的是开展主题整合式的幼儿园戏剧活动,学期初始,经过研讨选定主题,做好具体计划,开展长期渗透式的主题整合戏剧活动。这样横纵交织共存共生的局面,更有利于戏剧教育的潜移默化作用的发挥。

  (四)学科领域的整合性

  布莱德卡曼和罗杰斯吉郎特认为,幼儿园综合课程是指在儿童自身生活经验和理解水平之内给儿童提供一个有组织的主题或概念,儿童能对这个主题或概念进行仔细的探究、理解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说明和解释,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设计良好的综合课程,能够以儿童可接受且有助于儿童理解周围世界之方式方法交给儿童知识。

  幼儿园戏剧活动恰好体现了这种综合课程的理念,并不是为综合而综合,而是将各领域能为幼儿戏剧教育所用的部分有机的整合起来。

  幼儿园戏剧活动的整合性特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跨学科领域的有机整合。幼儿园戏剧活动无论大小,都不仅仅是语言领域的单纯活动,而是整合了多个领域的内容而实现的一项综合活动。例如主题整合式幼儿园戏剧活动,设定一个主题,围绕该主题整合语言领域、艺术领域及社会领域等多领域共同建构一出完整剧目。第二,各学科领域内部的有机整合。优化各领域内部整合系统,利用各领域升级后的整合模式参与幼儿园戏剧活动。如语言领域,美国儿童语言学家卡洛·乌尔福克和伦奇指出:“儿童语言发展有赖于三种制式的整合习得:社会知识、认知知识和语言知识。”语言教育内容的整合是渗透在教育各个方面的语言学习机会的整合。在各领域整合过程中,发现幼儿的已有经验,寻找与幼儿已有经验产生共鸣的关键点。幼儿担当演员、编剧、导演、灯光师、舞美师等角色,在一个共同合作的团体中习得戏剧教育的精华,从而发挥幼儿园戏剧活动的领域整合性特点。

  幼儿园戏剧活动的整合性特征与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的教育目标相契合,同时与幼儿多层次接受教育的动机相吻合。戏剧活动弱化了学科领域,作为一种综合课程,不仅能促进幼儿的表层能力发展,如语言、动作等,更能促进幼儿的深层智力与道德的发展。

  (五)参与人员的互动性

  在早期的生命里,孩子需要的不仅是事物、知识的刺激,更需要的是人与人的双向交流互动。幼儿是在通过自身与环境中的人、事、物相互作用的活动过程中得到发展的。幼儿园戏剧活动就提供了这样的环境,方便幼儿与人的交流与合作。正如皮亚杰认为的那样,幼儿的语言、价值观、道德观等社会性知识,只能在与他人的交互作用中才能学到。幼儿园戏剧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包括: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教师,幼儿与观众,幼儿与家长等。其中师幼互动与同伴互动在戏剧活动中体现最为突出。

  幼儿园戏剧活动中参与人员的互动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师幼间的互动是幼儿园戏剧活动的关键。第二,同伴互动也是幼儿园戏剧活动互动性特征的重要表现。维果斯基认为幼儿间的协作活动能够促使幼儿成长,年龄相近的幼儿能在彼此的最近发展区协作活动,表现出比单独行动时更高级的行动。第三,家长与幼儿的互动作为幼儿园戏剧活动的新的生长点受到越来越多21的关注。家长在幼儿园戏剧活动可以充当观众,也可以饰演部分角色,这是促进亲子交往的新思路。

  加强师幼互动,以完整的幼儿剧目演出为例分析互动性特征:第一,活动准备阶段,幼儿之间对剧本内容的讨论以及教师带领幼儿熟悉剧目内容的过程都充分体现了互动性。第二,活动展开阶段,幼儿作为表演者与同台人员的语言沟通以及与观众的眼神交流等体现互动性特征。第三,活动评价阶段,幼儿的表演受到观众的肯定,赢得掌声,或教师在演出结束后给与幼儿的指导和表扬,这种全程的互动性,更有利于幼儿社会行为的发展。参与人员的互动性满足了幼儿的交往需要。幼儿参与戏剧活动与教师、同伴、家长间密切相关,各方面的讨论与交流更能帮助幼儿理解活动内容,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此外,这种互动性与幼儿的社会化需求不期而遇,交流机会的增多,交往技巧的习得,使得幼儿在现实生活中能够更灵活的处理交际关系。

  (六)活动内容的生活性

  杜威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不是别的,教育就应该关注生活,教育就应该关注生长。戏剧作为人类生活的反映形式,从最初的祭祀活动到现在成熟的戏剧演出,剧目内容无不反映生活。戏剧中的情感、事件以及具体到细节都是生活的真实写照,不难看出戏剧观照生活。戏剧如此,幼儿园戏剧活动作为戏剧的一支,其内容的生活性显而易见。

  幼儿园戏剧活动内容的生活性着重体现在剧本内容设置是否能够引发幼儿共鸣。产生共鸣的基础正是要求剧本内容贴近幼儿生活。以绘本改编剧目《大卫不可以》为例分析幼儿园戏剧活动的生活性。在改编剧本之前,针对某幼儿园大班幼儿进行绘本内容讲解。将图片呈现给幼儿,让幼儿两人一组选择能够描述的图片进行描述。其中有三组幼儿选择了同一幅图片,即“大卫没有收拾玩具就坐在地上看电视”.通过与幼儿的交谈发现,选择这幅图片进行描述是因为与大卫产生了共鸣,他们也经常被动画片吸引而忘记收拾玩具。这幅体现他们生活写照的图片引起了幼儿的兴趣,激发了幼儿参与讨论的信心。相反,“大卫穿着乐队指挥的服饰,左手拿勺子,右手拿锅子”的图片却只有一组幼儿选择,且描述的内容与图片反映内容不相符。(改编剧本见附录 2)由于现实生活中幼儿观赏乐队表演的情况较少,对于大卫的着装和要表达的含义与已有生活经验无法匹配而形成这种结果。综上所述,生活性是幼儿园戏剧活动内容选择的重要特征。

  幼儿园戏剧活动内容的生活性特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求。《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注意满足幼儿情感的社会性需求,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进行教育。”幼儿戏剧教育也需要将戏剧艺术经验与儿童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尽管戏剧具有虚构性,但虚构是建立在现实生活基础上的,换言之,无论是情节还是戏剧中的人物设置都可以在现实中找到原型。幼儿的身心发展不够完全,更加需要选择与幼儿生活经验相关的素材来组织幼儿园戏剧活动。这样做有两个目的:一是满足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需要,二是实现戏剧活动指导幼儿生活实践的愿望。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