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导 论
1.1 研究的背景
蠡县中小企业发展曾经铸就了蠡县财政经济昔日的辉煌。在 20 世纪 80 年代,蠡县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全县私营经济异军突起,依托纺织业、皮毛皮革业这两大支柱产业,以毛呢、羊绒行业为辅助,全县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启发毛线、凌爵皮革等一批全国知名的私营企业。当时注册成立的私营以上企业达到了 2000 多家,吸引了温州、四川、新疆等全国各地的客商云集蠡县,企业销售收入和利润以年均 30%的高速逐年增长,财政收入连年增收,蠡县也一跃成为名扬全国的经济强县。自上世纪80 年代中期开始,依靠中小企业发展起来的蠡县经济日渐衰落,新兴产业后劲不足,传统支柱产业日薄西山。全国闻名的留史皮毛市场繁荣不再,毛纺行业行情急速下滑,大批的企业破产倒闭, 1985-1990 年区间,税务机关共注销私营以上企业 387 户,蠡县中小企业发展的不景气,致使蠡县的经济实力逐年下滑,财政收入日益紧张。究竟是什么原因铸就了蠡县财政经济昔日的辉煌,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蠡县财政经济逐渐衰退。作为一名亲身见证了蠡县经济大起大落的基层税务人员,在分析蠡县经济大起大落的原因时发现,蠡县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与当地财税对策变化存在直接联系,甚至可以说,“蠡县经济兴于轻税,败于重税,兴于财税支持,败于支持弱化”.基于这一背景,本文选择了《促进蠡县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对策研究》作为论文选题。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中小企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发展中小企业是实现强县富民的必由之路。通过对蠡县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从辉煌走向没落的研究,找出蠡县经济发展受财税政策的影响因素,发现从财税角度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思路,提出促进蠡县中小企业发展的具体建议,促进蠡县经济的二次腾飞。
1.2.2 研究意义
蠡县作为一个平原县,没有可利用的矿产资源,以农业生产为主,县城与外界交通不便,至今仍然没有高速入口,在经济发展中没有任何区位优势,然而自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随着全国改革开放的兴起,蠡县抓住了契机,大力发展私营经济,中小企业在蠡县如雨后春笋般的崛起,使蠡县一跃从农业贫困县转变为经济强县。
昔日的蠡县,全县人民万众一心搞建设、求发展,政府大力支持、各行政部门为经济发展密切配合,优化了全县的经营环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县政府积极落实和推进中央关于发展“乡镇企业”的方针,大力发展以个体和私营经济为主体的非公有制经济,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形成了以留史镇的皮毛皮革业;辛兴镇、大百尺镇的毛纺业为支柱的两大产业,同时,也带动了其他乡镇经济的发展,如万安镇的轴承市场、桑园镇、郭丹镇的毛呢行业。全县经济呈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态势。企业发展势头良好,财政收入连年增长,蠡县经济步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自上世纪 80 年代后期开始,蠡县经济呈急速下滑的趋势,企业生产规模日渐缩小,大批的企业破产倒闭,驰名全国的留史市场名存实亡,毛线行业退出了在全国的主导地位。同时,大量的外来企业撤离蠡县,本地企业也外迁严重,蠡县经济实力进一步下滑,致使全县财政收入日渐紧张,税收任务逐年增长、年年紧张。
为解决蠡县经济发展的瓶颈,促进蠡县的再次辉煌,本文透过公共财政和税收的角度,从理论分析研究入手,采用理论分析与实际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蠡县私营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及历史分析,从而得出适合蠡县经济二次腾飞的发展思路,解决税收任务增速高于中小企业发展速度的矛盾,强化对企业的服务、扶持,切实减轻私营中小企业负担,通过完善相关的财税对策,提高税收优惠制度的实施效率,提高服务水平,促进私营中小企业的良性发展,希望能对蠡县经济的繁荣发展做出自己微薄的贡献,从而促进蠡县县域经济发展,提高人们收入水平,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凯萨林。阿明顿,马里奇(1982)在对美国企业财务数据的研究分析后,得出中小企业在经济增长中具有平衡地区发展的作用,即在大企业生产经营及效益增长相对缓慢的地区,中小企业却能对地区经济发展形成相对较高的净增长率,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稳定器的作用。
胡等(2003)对 37 个国家的小企业发展和国内经济增长情况,以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了结论,即中小企业会促进当地经济的增长率,中小企业在企业总量中所占比例越高,其促进经济增长的比例也就越高。
威廉(2008)在研究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时指出,在巴尔干地区的西部,新的就业机会和岗位,其中大部分由中小企业提供。但是提供这些机会和岗位的企业主要由少数高速增长的企业提供的,其提供的比例占提供岗位的一半以上。
凯瑟琳(1982)得出中小企业能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通过对美国小企业的调查和分析,凯瑟琳发现,在 1978 至 1980 这三年间,超过 50%的就业岗位和 80%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都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
图拉斯(2008)对 1993-2006 年印度尼西亚中小企业发展状况、经济增长和政府支持的关系等基础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政府用于中小企业推进项目的支出能促进中小企业的积极发展的结论。在政府直接支持和间接支持方面,政府对企业的直接支持效果,在很多情况下,往往不如政府的一些间接措施,如为企业营造健康有序的经营环境、在公共产品上的大力投入等。
托斯顿等(2006)认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约束因素是金融渠道不畅通,通过对多个国家的研究表明,在应对各种经营风险和外部环境变化时,各种制约经济增长的因素对中小企业的影响程度大于相对规模较大的企业,而融资难是主要的制约因素。
在东欧,融资支持缺乏是中小企业面临的三大困难之一。
阿瑟·拉弗(1974)是美国供给学派的经济学家,他主张政府在设定税率时,必须保持适度,过高或过低的税率都不能促使财政收入的增加。他提出了着名的 “拉弗曲线”.“拉弗曲线”就是专门描述税率与税额,税收负担率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一条曲线,“拉弗曲线”认为税率高不等于实际税收高,只有在税率达到一个最优值时,实际税收才是最高的。
阿科斯和奥德斯 (1998)对 1992 年美国 34 个创新最多的行业中规模不同的企业创新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得出了“技术创新理论”,即在初期的产业发展中,对创新和熟练劳动力的使用要求比较高的产业,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呈现了显着的优势;创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中小企业内在成本压力,有效地帮助企业进一步成长。如果中小企业存在自身资金、人才缺乏等不足原因,可以借助高校、科研机构或大企业产生的知识和创新结果的扩散来进行技术创新,在现实中就需要政府通过财税政策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迈克·E·波特 (M.E.Porter)(2000)在《簇群与新经济学》中提到“竞争簇群论”,“簇群”是指在某一个特定领域内相互联系的、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机构的集合体。他认为簇群既促进相互竞争又能促进密切合作,一个由相互独立但又密切联系的公司和机构组成的簇群,能高效、灵活的促进企业的发展。波特还提出,簇群一旦开始形成,就会出现一个自我强化的良性循环,能够较好促进簇群内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在地方机构持支持态度时更是明显。
1.3.2 国内研究动态
在阐述税收与经济关系方面,我国学术界不仅重视对税收“轻重论”影响的分析,也注重对税收“适度论”的研究。就在我国税收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方面,国内很多学者进行了分析研究。
张薇(2007)对宏观税负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通过实证和理论两方面的分析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宏观税负过高不利于经济增长,二者呈负相关关系。
宏观税负水平过高会造成企业的负担加重,影响民间投资积极性和投资力度,进而造成企业效益下降,竞争力不足,不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同时提出以下建议:结合我国现有国情,一是应规范政府部门收入,即对各项行政收费进行合理清理,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二是正确处理税收计划和依法治税的关系,提高税务机关征收管理水平。加大税法宣传,提高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形成以信息化为依托,征管查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税收征管体系,提高服务水平,减少税款流失。
在税收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方面,近年来,围绕如何促进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发展的问题,我国形成了一批有价值的理论观点和具体措施。
马恩涛 (2011)通过分析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不同因素,以及政府应当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理论基础,在借鉴发达国家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财税政策的基础上,提出如下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对策:一是建立中小企业要素投入优惠政策;二是完善中小企业产出市场化政策措施;三是优化中小企业政府规制环境;四是促进中小企业提升其管理水平;五是鼓励大中小企业之间的合作。
郭佩霞(2011)从生命周期视角分析,指出现阶段的税收激励政策功能,与其说在于驱动创新,不如说在于对创新成果的事后奖励。提出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即税收的激励功能应该体现在培育企业的创新能力上,把扶持重点放在企业的创业期、成长期。尤其要加强对企业科技创新、结构转型以及企业扩大投资的支持,积极促进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发展。
贾康(2011)指出,在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下,应该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在税收制度改革方面,主要是要避免对企业的重复征税,具体途径是进一步做好营业税改增值税的扩面工作,目的是通过减税,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
于艳芳,马涛(2011)对低碳经济作出了解释,对德国、美国和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和财税政策进行了介绍,分析了中国低碳经济发展财税政策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国外低碳经济财税政策对中国的启示。提出我国应该拓宽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税收优惠的广度,大力支持和引导企业向低碳行业投资,提高对低碳行业的税收优惠力度,采取投资抵免、直接减免、科研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措施,促进企业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资源的积极性以及新能源和新技术的发展。
班晓东(2011)通过对广西省促进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对策的研究分析,强调在科技创新与发展过程中,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但是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人才少、研发创新资金不足等先天原因,企业的自主创新风险较大,进而影响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因此,必要的财政支持是加强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关键。历史和国内的实践证明,政府的在政策上实行优惠、在资金上实行扶持引导,是提高中小企业创新成就的保证。
王晓蕊(2011)提出了当前财税在促进中小企业创新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财政投入不足;二是税收政策缺乏设计;三是政府采购制度缺位;四是一些政策门槛过高。
要加大财税政策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一是继续增加财政投资规模;二是加强对促进中小企业创新税收优惠政策的整体设计;三是切实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加大对中小企业创新的倾斜和保护;四是全面清理整顿涉及中小企业的收费,切实减轻中小企业负担。
陈华(2011)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税收政策方面,通过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分析,指出在我国,必须通过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来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在财政政策方面,主要是采取财政补贴、贴息贷款以及优惠贷款等方式。在税收政策方面,主要采取优惠税率、税收减免与返还、提高固定资产折旧率等方式。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在研究方法上,本人以财政学、税收经济学理论、企业管理理论、经济学理论等相关理论为基础,采用国际经验与具体国情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比较分析与归纳总结相结合等探讨方法,思考阻碍蠡县私营经济发展的问题,从财税角度提出解决的方法。
第一,文献查阅法,通过大量阅读相关文献及理论研究文章,了解公共财政的作用及促进经济的手段、国内外税收发展理论及税收对经济的影响、经济学中经济发展的理论等,从中吸取其对蠡县经济发展适合的观点,拓宽研究思路。
第二,比较分析法。合理借鉴并吸收国内外、各地区运用财税对策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成功举措, 在立足蠡县私营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帮助私营中小企业发展的思路和做法。
第三,历史研究方法。本文运用历史研究的方法,探究蠡县经济发展从辉煌到没落的过程。从财税与经济的关系得出系统的认知,以便更好的把握其理论核心,寻求最佳途径完善蠡县私营经济发展的理论。
第四,实证分析的方法。通过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观察和分析传统财税理论指导下的经济发展实践情况,总结存在问题,结合蠡县当前政治经济体制的现状,探寻解决症结的方法。
1.4.2 创新点
在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的财税对策方面,本文主要侧重从公共财政理论、税收与经济的关系、纳税服务等方面,结合蠡县实际,对现阶段蠡县中小企业发展出现的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的办法进行详细阐述,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促进蠡县中小企业发展的具体财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