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章 慢性病管理职工医保与公共卫生服务衔接建议
5.1 国内外慢性病管理的经验
5.1.1 国外慢性病管理经验
(1)日本慢性病管理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日本就形成了“国民皆保险”的社会医疗保险格局,是亚洲最早实施社会医保的国家。1996 年,日本厚生省将高血压、癌症、脑中风、心脏病划定为生活习惯病,即慢性病,认为这些疾病主要受生活习惯影响。
慢性病的绝大部分内容都包含在生活习惯病内,所以中国的慢性病与日本的生活习惯病存在一致性。
在预防控制慢性病上,日本采用的是新型健康管理模式。从源头上来减少危险因素,将体检、预防、健康管理、教育合成一体。其操作模式达到了提高生命质量,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的目的。
政府制定相关法律、出台配套政策,全国形成健康管理网络。在法律上,规定了医疗保险管理机构、医疗服务机构、受益者、医务人员的权责等。
为使政策得以协调,提高行政效率,2001 年,日本将原厚生省、药品食品管理局、卫生部等部门合并,组建了厚生劳动省。2002 年,日本采取新模式来预防控制慢性病,该模式就是特定健康检查和特定保健指导相结合。2003 年开始试点,2006 年,将其列入政治议程。实施要点如下:
A、服务人群:40-74 岁为慢性病特定健康检查对象。
B、从法律上规定医疗保险管理机构的义务,按制定目标--筛选人群--实施计划--评价效果流程。
C、都道府县发挥引导协调功能,从各个方面合力做好工作。包括人员落实;医疗保险者、经营者的分工;各单位的合作;制定数值目标、实施计划等。
D、特定健康检查项目包括常规问诊(抽烟、服药史)、自觉症状调查(身体、病理)、BMI 指数、血压、血糖、血脂、肝功、尿常规。
E、特定保健指导的实施方面,日本政府采取每人积分制的督导方式,以此监督实施者。积分制包括 A 计划(160 分以上)、B 计划(20 分以上),二者合计要求最低 180 分以上。
F、各保险机构抽出基金形成支援金,在考核保险机构控制慢性病结果的方法上,政府通过经济奖惩的方式来进行①.即按 5 年各医疗保险机构对慢性病控制实施的成果来评价,如果未达标则罚,让其增加支援金支出,最多可增加 10%;若超额完成则奖,减少其支援金支出,最多可减少 10%.
G、特定健康检查人均约 7000 日元,国家、都道府县、市村町各自承担 1/3.市村町承担部分,有些是完全自己负担,有些地区让个人象征性负担点,金额不超过 500 日元(换算成人民币约 30 元)②.
据统计,实行新模式后,高危人群的病理生化指标得到明显改善,慢性病患者减少 40%,最终达到减少医疗费用的目的。
日本的这种新管理模式,通过将慢性病纳入医保管理,既保障了患者的医疗需求,又减少了医疗费用的支出,可谓是双赢,达到了医疗改革的目的。
(2)加拿大慢性病管理在加拿大,医疗保险是全民保险模式。慢性病防治的筹资方式靠政府投入,实行中央、地方逐渐分配、拨款。慢性病防治、保健费用属于国家财政预算的一部分,个人不但不用缴纳医保金,还能够享有基本医疗服务。同时,筹资上引入非政府组织的捐赠,如加拿大糖尿病协会(CanadianDiabetes Association )、安大略心脏健康计划(Ontario heart health program)等。
通过非政府组织的力量,来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家庭医生承担加拿大医疗服务守门人之职,除非急诊,加拿大患者都必须先到家庭医生处就诊,看病无须自己花钱。95%的医院是非营利私营性质,归市政府或社区管理委员会管理,经费来自省政府拨款。区域内医院与诊所通过信息系统实现患者信息资源共享。慢性病管理上,由联邦政府、省、地方政府共同承担事务。其中联邦政府负责制定规则、法规、计划,提供经费,资助研究活动。省、地方政府负责实施、划拨经费、监管。
非营利组织在政府卫生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参与、补充作用,如安大略省公共卫生协会、区域卫生理事会。使政府更能发挥职能,专注于“人人享有同等医疗权”的理念和总体卫生制度设计②.
(3)美国慢性病管理美国的医疗保险形式是多样的,主要是商业保险模式。医疗体系包括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两大体系,前者具有福利性,后者则蕴含市场化。公共卫生体系方面,主要由政府提供,经费来自税收。承担事务者为州、地方的卫生局。
2003 年,美国将工作重点从急性损伤、传染病的救治逐渐转移到慢性病、传染病的防治。近十年间,美国制定了相宜政策,把卫生保健、疾病预防纳入卫生服务体系,所有慢性病种类都为管理对象,同时加强防控重点慢性病。
慢性病经费筹集途径上,政府制定了部分保障政策,如老年医疗保险(medicare)。但覆盖范围有限,筹资能力也不高。主要还是靠私人保险来筹集,规模最大的要数健康维护组织(Health Maintenance Organization, HMO),其注重疾病的预防性,所以医疗费用较低,收取的医保金也低。
非政府组织也在筹资、宣传、预防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如美国糖尿病协会(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该协会主持 50 个州和哥伦比亚地区的工作,通过团体行动,利用书籍、媒体等方法让糖尿病患者勇敢面对糖尿病。
为了控制医疗成本,美国出台了新医改法案(Patient Protection and AffordableCare Act of 2010,PPACA),把企业作为慢性病管理的责任者之一,规定了企业应承担一定义务,包括①提供健康促进项目。②确定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③制定促进健康策略,通过课程降低健康风险。④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来保障。新医改法案鼓励和倡导初级卫生保健医生、专科医生、护士、药剂师、营养师、咨询师一起,携手合作开创了“整合性医疗之家 (medical home)”的诊疗模式②.建立信息监测体系,如危险因素监测体系(BRFSS),收集慢性病患者相关信息并进行资源共享,为实现合理的干预措施提供数据支撑。
(4)新加坡慢性病管理医疗保险模式为储蓄保险模式。通过个人储蓄金的方式,将个人消费基金转化为医保险金。按职工工资总额的40%缴纳,其中雇主18.5%,雇员缴纳21.5%.国家成立中央公积分金,承担大部分费用。将高费用的慢性病纳入医保。对公共卫生保健机构实行集团化管理①,分由国立健保集团(NHG)、亚历山大私人有限公司等四大集团以董事会的形式进行管理,具有自主权。四大集团通过合作了优质而全面的卫生保健服务网络,卫生部在其中尽监管之责。
新加坡卫生部负责慢性病防控政策,计划,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协调,运用法律的形式来保障“公民享有卫生保健服务”.医院和私人医生诊所共同组成“初级卫生保健服务体系”为居民提供低成本的慢性病预防保健服务,其中80%的服务由私人机构提供,政府主办的综合医院只提供 20%②.慢性病主要包括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哮喘等。慢性病患者在综合诊疗所就诊时,可使用个人保健储蓄。每个户头每年支付费用限额为 300 新币。2001 年新加坡成立了中医管理委员会③,通过对中医注册医师的管理,如鉴定学历、管理行为、进行培训等,来发挥中医对慢性病管理的作用和实效。
新加坡注重疾病预防控制理念,常开展健康促进项目来达到预防控制的目的④.项目包括①社区健康筛查,在社区对 66 岁以上居民进行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等疾病筛查,以期实现早发现、早治疗。②国家健康生活方式,让居民重视并尽早建立健康生活方式。③国家控烟项目,强调烟草对健康的危害,鼓励人们戒烟。④营养计划,鼓励食品厂商在食品包装上标示食物营养信息,方便消费者选择。⑤乳腺癌教育,倡导育龄妇女进社区医院早检查,对罹患者消减检查费用。在艾滋病、精神卫生教育、糖尿病管理上,新加坡都开展了项目来提高公民的防范意识。
小结:在看到国外医疗保险、慢性病管理的优点时,也要注意其缺点,如美国是个人医疗负担过重,加拿大易造成医疗资源浪费。我们不能照搬照抄,要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在借鉴的基础上探索出因地制宜的管理方法。
5.1.2 国内慢性病管理经验
(1)镇江市慢性病管理2009 年 7 月,镇江市被确定为江苏省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同年 11 月,镇江市率先开始探索公立医院改革,开创出了 “镇江模式”.改革目标是形成医疗机构间的纵向辐射模式,通过“三级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医院”的分工协作,实现互补,促进医疗资源流动共享,产生公益效应。在此基础上,同步推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改革(包括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层医疗服务、基本医疗保障、基本药物制度)。
如图 5-1 所示,镇江市由政府投资,以集团化形式将城区医院建成了 2 大医疗集团,分以江苏大学附属医院、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领头。每个集团包含综合、专科、社区级别医疗机构,它们结成联合体,共同发挥作用,集团负责管理具体业务。康复集团的特点是紧密合作型,以资金为纽带,统一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事、财务、资产。江滨集团则属于松散式集团,以技术协作、扶持为主,不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财、物。
2011 年通过对两集团 156 位医务人员的调查,社区与医院协作效果江滨集团优于康复集团,体现在社区医生到大医院接受培训、大医院为社区提供就诊服务上,可能与技术协作有关;在慢性病治疗方案中,康复集团的开展效果强于江滨集团,源于人、财、物的统一管理,沟通及执行效果更紧密①.但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社区配套能力欠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改效果。该问题尤以松散式集团为明显②.